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汽车尾门撑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47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汽车尾门撑杆,包括丝杆、丝杆套管、丝杆螺母、弹簧、内套管、外套管、上球窝组件、下球窝组件和电机组件,内套管的下端与下球窝组件之间设有排水结构,内套管的底面且沿周向具有多个凹部、多个凸部和一断续状的周向卡槽,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与多个凹部之间的空隙形成排水通道,所有排水通道形成排水结构;外套管且位于电机组件的下方具有四个出水孔,出水孔为穿透外套管的管壁的通孔;上、下球窝组件的球头连接部为与球头相匹配的凹窝,凹窝设有多个用于储存油脂的储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精简,便于撑杆内部进入的水分的顺利排出,延长撑杆的使用寿命和保证撑杆的性能,且该撑杆的两端与球头连接后转动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汽车尾门撑杆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尾门撑杆。
技术介绍
当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应用电动尾门自动开关门,随之客户对外观和实用性要求也增加。一般电动撑杆在车门关闭的状态下,电动撑杆的外套管段位于上方,内套管段位于下方,电动撑杆一般不会进水,但是尾门关闭的状态下,在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或洗车时,也不可避免的会进入电动撑杆的内部,另外一种情况是,打开尾门,洗车的情况下,内套管段位于上方,外套管段位于下方,此时,水更容易通过内、外套管衔接处的缝隙进入外套管内,时间长了不排出的话,容易损坏电机组件等驱动部件,进而影响电动撑杆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汽车尾门撑杆,结构精简,便于撑杆内部进入的水分的顺利排出,延长撑杆的使用寿命和保证撑杆的性能,且该撑杆的两端与球头连接后转动顺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汽车尾门撑杆,撑杆包括丝杆、丝杆套管、丝杆螺母、弹簧、内套管、外套管、上球窝组件、下球窝组件和电机组件,定义电机组件所在的一端为上,所述电机组件的输出端驱动所述丝杆的上端,所述丝杆的下端与所述丝杆螺母连接,所述丝杠螺母固定安装于所述丝杆套管的上端,所述丝杆套管的下端与所述内套管的下端皆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球窝组件,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丝杆和所述丝杆套管的外周,所述内套管套装于所述弹簧的外周,所述外套管套装于所述内套管的外周且所述外套管能够沿所述内套管轴向移动,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球窝组件;所述内套管的下端与所述下球窝组件之间设有排水结构,所述内套管的底面且沿周向具有多个凹部、多个凸部和一断续状的周向卡槽,所述凹部和凸部皆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周向卡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凹部的深度,所述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与所述凸部连接,且所述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的外边缘卡于所述周向卡槽;所述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与多个所述凹部之间的空隙形成排水通道,所有所述排水通道形成所述排水结构;所述凹部的深度为1.8-2.2mm;所述外套管且位于所述电机组件的下方具有四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为穿透所述外套管的管壁的通孔;定义所述上球窝组件和所述下球窝组件与球头的连接处为球头连接部,所述球头连接部为与所述球头相匹配的凹窝,所述凹窝设有多个用于储存油脂的储油槽。进一步地说,所述内套管与所述下球窝组件之间激光焊接连接或压铆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均设有10个。进一步地说,所述外套管的上端激光焊接于所上球窝组件。进一步地说,所述上球窝组件通过球头连接于车身,所述下球窝组件通过球头连接于尾门。进一步地说,四个所述出水孔沿所述外套管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进一步地说,所述出水孔的孔径皆为2.5-3.5mm。进一步地说,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且对应所述出水孔的位置皆设有防尘过滤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丝杆、丝杆套管、丝杆螺母、弹簧、内套管、外套管、上球窝组件、下球窝组件和电机组件,外套管且位于电机组件的下方具有四个出水孔,内套管的下端与下球窝组件之间形成由排水通道构成的排水结构,通过出水孔和排水结构使得本技术的电动撑杆具有较佳排水效果,不论是阴雨天气还是洗车过程中产生的水分都能及时的排出,避免撑杆的内部长时间湿度过高等影响各部件的功能的正常发挥,延长撑杆的使用寿命;再者,上、下球窝组件的球头连接部为与球头相匹配的凹窝,凹窝设有多个用于储存油脂的储油槽,后者使得本技术的撑杆通过球头连接于车身和尾门时,存于储油槽内的油脂能够润滑球头,提高尾门打开和关闭时的顺畅性;再者,本技术的内套管的下端可以压铆连接于下球窝组件,传统的内套管与下球窝组件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而本技术压铆的方式将二者连接,即使长时间使用、或者在汽车比较震动的情况下,内套管和下球窝组件的连接处也不会松动脱落,提高安全性;再者,本技术的出水孔的孔径和排水通道的尺寸设计合理,若过大容易有灰尘杂质等进入电动撑杆的内部,时间久了,影响电动撑杆的性能,若过小的话,排水效果差,时间长了,也会影响电动撑杆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套管的下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球窝组件或下球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分的附图标记如下:丝杆1、丝杆套管2、弹簧4、内套管5、凹部51、凸部52、周向卡槽53、外套管6、出水孔61、上球窝组件7、下球窝组件8、电机组件9、球头连接部71、储油槽711、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7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技术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汽车尾门撑杆,如图1到图4所示,所述撑杆包括丝杆1、丝杆套管2、丝杆螺母(图未示意)、弹簧4、内套管5、外套管6、上球窝组件7、下球窝组件8和电机组件9,定义电机组件所在的一端为上,所述电机组件的输出端驱动所述丝杆的上端,所述丝杆的下端与所述丝杆螺母连接,所述丝杠螺母固定安装于所述丝杆套管的上端,所述丝杆套管的下端与所述内套管的下端皆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球窝组件,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丝杆和所述丝杆套管的外周,所述内套管套装于所述弹簧的外周,所述外套管套装于所述内套管的外周且所述外套管能够沿所述内套管轴向移动,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球窝组件;如图3所示,所述内套管的下端与所述下球窝组件之间设有排水结构,所述内套管的底面且沿周向具有多个凹部51、多个凸部52和一断续状的周向卡槽53,所述凹部和凸部皆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周向卡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凹部的深度,所述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与所述凸部连接,且所述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的外边缘卡于所述周向卡槽;所述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72与多个所述凹部之间的空隙形成排水通道,所有所述排水通道形成所述排水结构;所述凹部的深度为1.8-2.2mm;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部的深度为2mm,所述周向卡槽的深度为0.2mm,通过卡槽便于下球窝组件与内套管安装时的相互之间的定位,便于组装;如图1所示,所述外套管且位于所述电机组件的下方具有四个出水孔61,所述出水孔为穿透所述外套管的管壁的通孔;如图4所示,定义所述上球窝组件和所述下球窝组件与球头的连接处为球头连接部71,所述球头连接部为与所述球头相匹配的凹窝,所述凹窝设有多个用于储存油脂的储油槽711。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球头连接部皆设有四个所述储油槽,四个所述储油槽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球头连接部。所述内套管与所述下球窝组件之间激光焊接连接或压铆连接。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均设有10个,但不限于此。所述外套管的上端激光焊接于所上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汽车尾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包括丝杆(1)、丝杆套管(2)、丝杆螺母、弹簧(4)、内套管(5)、外套管(6)、上球窝组件(7)、下球窝组件(8)和电机组件(9),定义电机组件所在的一端为上,所述电机组件的输出端驱动所述丝杆的上端,所述丝杆的下端与所述丝杆螺母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固定安装于所述丝杆套管的上端,所述丝杆套管的下端与所述内套管的下端皆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球窝组件,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丝杆和所述丝杆套管的外周,所述内套管套装于所述弹簧的外周,所述外套管套装于所述内套管的外周且所述外套管能够沿所述内套管轴向移动,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球窝组件;/n所述内套管的下端与所述下球窝组件之间设有排水结构,所述内套管的底面且沿周向具有多个凹部(51)、多个凸部(52)和一断续状的周向卡槽(53),所述凹部和凸部皆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周向卡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凹部的深度,所述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与所述凸部连接,且所述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的外边缘卡于所述周向卡槽;所述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72)与多个所述凹部之间的空隙形成排水通道,所有所述排水通道形成所述排水结构;/n所述凹部的深度为1.8-2.2mm;/n所述外套管且位于所述电机组件的下方具有四个出水孔(61),所述出水孔为穿透所述外套管的管壁的通孔;/n定义所述上球窝组件和所述下球窝组件与球头的连接处为球头连接部(71),所述球头连接部为与所述球头相匹配的凹窝,所述凹窝设有多个用于储存油脂的储油槽(7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汽车尾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包括丝杆(1)、丝杆套管(2)、丝杆螺母、弹簧(4)、内套管(5)、外套管(6)、上球窝组件(7)、下球窝组件(8)和电机组件(9),定义电机组件所在的一端为上,所述电机组件的输出端驱动所述丝杆的上端,所述丝杆的下端与所述丝杆螺母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固定安装于所述丝杆套管的上端,所述丝杆套管的下端与所述内套管的下端皆固定连接于所述下球窝组件,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丝杆和所述丝杆套管的外周,所述内套管套装于所述弹簧的外周,所述外套管套装于所述内套管的外周且所述外套管能够沿所述内套管轴向移动,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球窝组件;
所述内套管的下端与所述下球窝组件之间设有排水结构,所述内套管的底面且沿周向具有多个凹部(51)、多个凸部(52)和一断续状的周向卡槽(53),所述凹部和凸部皆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周向卡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凹部的深度,所述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与所述凸部连接,且所述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的外边缘卡于所述周向卡槽;所述下球窝组件的上端面(72)与多个所述凹部之间的空隙形成排水通道,所有所述排水通道形成所述排水结构;
所述凹部的深度为1.8-2.2mm;
所述外套管且位于所述电机组件的下方具有四个出水孔(61),所述出水孔为穿透所述外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佳佳郭伟峰方林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赛诺泰克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