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门锁棘轮自吸合回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463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门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尾门锁棘轮自吸合回位机构,包括底板,底板的下部板体上固定棘轮铆轴、棘爪铆轴,所述棘轮铆轴上转动配合设置棘轮,棘爪铆轴上转动配合设置棘爪,所述棘轮、棘爪分别通过一个棘爪回位;底板的上部板体上固定连动板铆轴,连动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连动板铆轴上,连动板上固定连动板垫圈轴,连动板垫圈轴上配合设置连动板垫圈,棘轮与连动板垫圈相接触,并由连动板垫圈推动进行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结构合理巧妙,针对现有产品存在的缺点进行针对性改进,将自吸机构设置为与棘轮垂直,利用垂直空间,使得机械结构简单紧凑,减小了锁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门锁棘轮自吸合回位机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门锁设备
,涉及一种尾门锁棘轮自吸合回位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门锁技术的日趋完善,便捷化、轻量化、智能化已成为汽车门锁设计的主要方向,已衍生出各种新功能,自吸合机构为汽车门锁的一项重要功能,自吸合机构用以在门锁进入半锁时将门锁拉入全锁的机构,通常用电机拉动连板,带动棘轮进行闭锁动作。现有的自吸机构为连杆采用与棘轮共面的设计,门锁设计平面较大,不符合轻量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尾门锁棘轮自吸合回位机构,该自吸机构与棘轮垂直,利用垂直空间,使机械结构简单紧凑,减小了锁的体积。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尾门锁棘轮自吸合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底板的下部板体上固定棘轮铆轴、棘爪铆轴,所述棘轮铆轴上转动配合设置棘轮,棘爪铆轴上转动配合设置棘爪,所述棘轮、棘爪分别通过一个棘爪回位;底板的上部板体上固定连动板铆轴,连动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连动板铆轴上,连动板上固定连动板垫圈轴,连动板垫圈轴上配合设置连动板垫圈,棘轮与连动板垫圈相接触,并由连动板垫圈推动进行转动;所述连动板上转动设置连动板凸轮铆轴,连动板凸轮与所述连动板凸轮铆轴固定连接,连动板上还转动设置摇臂轴,摇臂与所述摇臂轴固定连接,摇臂能够推动连动板凸轮转动,底板的上部板体安装执行器以驱动摇臂轴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的上部板体上转动设置摇臂,连动板上设置连动板凸轮,摇臂与所述连动板凸轮相连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动板的上方侧部设置第一侧护板,连动板上对应于连动板铆轴的外侧设置第二侧护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执行器包括对合连接的盒体与盒盖,盒体内安装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蜗杆,蜗杆与盒体内转动设置的双联齿轮的其中一个齿轮结构相啮合,双联齿轮的另一个齿轮结构与盒体上转动设置的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输出齿轮安装于摇臂轴上,并与摇臂轴同步转动;所述盒体内还热铆设置PCB板,PCB板上焊接若干霍尔元件,输出齿轮上安装第一磁钢,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磁钢支架,磁钢支架上安装第二磁钢。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产品结构合理巧妙,针对现有产品存在的缺点进行针对性改进,将自吸机构设置为与棘轮垂直,利用垂直空间,使得机械结构简单紧凑,减小了锁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去掉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执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执行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霍尔元件的分布示意图。图9为输出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9中,包括底板1、连动板凸轮铆轴2、连动板凸轮3、连动板4、第一侧护板4-1、第二侧护板4-2、摇臂5、磁钢支架6、棘轮铆轴7、棘轮8、棘爪9、棘爪铆轴10、连动板铆轴11、连动板垫圈轴12、连动板垫圈13、执行器14、电机15、蜗杆16、双联齿轮17、输出齿轮18、摇臂轴19、PCB板20、盒体21、第一磁钢22、霍尔元件23等。如图1~4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尾门锁棘轮自吸合回位机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下部板体上固定棘轮铆轴7、棘爪铆轴10,所述棘轮铆轴7上转动配合设置棘轮8,棘爪铆轴10上转动配合设置棘爪9,所述棘轮8、棘爪9分别通过一个棘爪回位;底板1的上部板体上固定连动板铆轴11,连动板4转动连接于所述连动板铆轴11上,连动板4上固定连动板垫圈轴12,连动板垫圈轴12上配合设置连动板垫圈13,棘轮8与连动板垫圈13相接触,并由连动板垫圈13推动进行转动;连动板4上转动设置连动板凸轮铆轴2,连动板凸轮3与所述连动板凸轮铆轴2固定连接,连动板4上还转动设置摇臂轴,摇臂5与所述摇臂轴19固定连接,摇臂5能够推动连动板凸轮3转动,底板1的上部板体安装执行器以驱动摇臂轴19转动。底板1的上部板体上转动设置摇臂5,连动板4上设置连动板凸轮3,摇臂5与所述连动板凸轮3相连动。连动板4的上方侧部设置第一侧护板4-1,连动板4上对应于连动板铆轴11的外侧设置第二侧护板4-2。如图5-9所示,执行器包括对合连接的盒体21与盒盖14,盒体21内安装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端连接蜗杆16,蜗杆16与盒体21内转动设置的双联齿轮17的其中一个齿轮结构相啮合,双联齿轮17的另一个齿轮结构与盒体21上转动设置的输出齿轮18相啮合,所述输出齿轮18安装于摇臂轴19上,并与摇臂轴19同步转动;所述盒体21内还热铆设置PCB板20,PCB板20上焊接若干霍尔元件23,输出齿轮18上安装第一磁钢22,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磁钢支架6,磁钢支架6上安装第二磁钢。如图1~9所示,本技术产品的工作过程如下:在门锁进入半锁时(棘爪9与棘轮8的半锁啮合面8-1相啮合),磁钢支架6上的第二磁钢会感应到PCB板20上的霍尔元件23,从而霍尔元件A响应,产生半锁信号,之后电机15转动,带动电机齿轮16,电机齿轮传动双联齿轮17,双联齿轮17带动齿轮18,齿轮18带动摇臂轴19,最后传动到摇臂,摇臂5推动连动板凸轮3,使连动板4逆时针转动,连动板4上的连动板垫圈13与棘轮8接触(如图3),推动棘轮8顺时针旋转,棘轮8进入全锁状态(棘爪9与棘轮8的全锁啮合面8-2相啮合),此时PCB板20上的霍尔元件B响应,产生全锁信号,电机15停止,开始反转,当齿轮4的磁钢22感应到PCB板20上的霍尔元件C的时候,电机15停止,自吸结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门锁棘轮自吸合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下部板体上固定棘轮铆轴(7)、棘爪铆轴(10),所述棘轮铆轴(7)上转动配合设置棘轮(8),棘爪铆轴(10)上转动配合设置棘爪(9),所述棘轮(8)、棘爪(9)分别通过一个棘爪回位;/n底板(1)的上部板体上固定连动板铆轴(11),连动板(4)转动连接于所述连动板铆轴(11)上,连动板(4)上固定连动板垫圈轴(12),连动板垫圈轴(12)上配合设置连动板垫圈(13),棘轮(8)与连动板垫圈(13)相接触,并由连动板垫圈(13)推动进行转动;/n所述连动板(4)上转动设置连动板凸轮铆轴(2),连动板凸轮(3)与所述连动板凸轮铆轴(2)固定连接,连动板(4)上还转动设置摇臂轴,摇臂(5)与所述摇臂轴(19)固定连接,摇臂(5)能够推动连动板凸轮(3)转动,底板(1)的上部板体安装执行器以驱动摇臂轴(19)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门锁棘轮自吸合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下部板体上固定棘轮铆轴(7)、棘爪铆轴(10),所述棘轮铆轴(7)上转动配合设置棘轮(8),棘爪铆轴(10)上转动配合设置棘爪(9),所述棘轮(8)、棘爪(9)分别通过一个棘爪回位;
底板(1)的上部板体上固定连动板铆轴(11),连动板(4)转动连接于所述连动板铆轴(11)上,连动板(4)上固定连动板垫圈轴(12),连动板垫圈轴(12)上配合设置连动板垫圈(13),棘轮(8)与连动板垫圈(13)相接触,并由连动板垫圈(13)推动进行转动;
所述连动板(4)上转动设置连动板凸轮铆轴(2),连动板凸轮(3)与所述连动板凸轮铆轴(2)固定连接,连动板(4)上还转动设置摇臂轴,摇臂(5)与所述摇臂轴(19)固定连接,摇臂(5)能够推动连动板凸轮(3)转动,底板(1)的上部板体安装执行器以驱动摇臂轴(19)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锁棘轮自吸合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部板体上转动设置摇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长江周来恩彭跃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忻润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