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944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电和供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包括两个通过销轴活动连接的环形圈杆,两个所述环形圈杆相反的一端底部中间位置通过铰链与支架上端部活动铰接,位于所述支架底部水平固定连接有弧形地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骨架进行折叠处理,便于灵活转运,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并且直接设置气囊桶和乳胶缓冲垫配合形成稳定的缓冲效果,避免人员出现二次伤害的问题,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
本技术涉及配电和供电
,具体为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力施工人员在对电力电路进行维修或安装时都需要对防护栏进行隔离,这是为了避免外界过路人员进入到维修地点而让过路人员出现触电等意外情况,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地点而对电力施工人员造成打扰,影响施工的安全性,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目前防护栏的功能只是针对外界人员的防护,电力施工人员对电路维修或安装过程中大多需要爬上电线杆进行高空作业,虽然有一定的安全措施,可一旦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坠落,后果不堪设想。经检索申请号201921553574.6型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支撑筒体和设置在支撑筒体上的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弹性带和吹气部,弹性带为若干根,若干根弹性带在支撑筒体的径向交错固定在支撑筒体的筒口处以形成一防护网,吹气部包括气泵和密封囊,气泵固定安装在支撑筒体的外壁,密封囊位于弹性带和支撑筒体的底端之间,气泵工作时能够向密封囊充气以使密封囊膨胀与支撑筒体的内侧壁贴合。虽然该技术针对现有的电力工程作业安全系数低等问题进行改进。本技术具有安全系数高、使用寿命长和便于移动等优点。但是经本专利技术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以下缺陷:第一、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的弹性带在操作人员高空坠落时产生的回弹非常容易将操作人员弹出,从而造成二次伤害;第二、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的气囊和弹簧组件同样会加大对操作人员被弹出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包括两个通过销轴活动连接的环形圈杆,两个所述环形圈杆相反的一端底部中间位置通过铰链与支架上端部活动铰接,位于所述支架底部水平固定连接有弧形地板;两个所述环形圈杆之间插接有气囊桶,气囊桶上端部搭接在环形圈杆上,位于所述气囊桶内腔底部活动插接有乳胶缓冲垫,位于所述气囊桶左侧上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充气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支架上端部竖直向上螺纹拧合贯穿有蝴蝶螺栓,蝴蝶螺栓与环形圈杆底部螺纹拧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弧形地板前后两部中间位置均竖直开设有定位锚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囊桶上端口部呈弧形外扩状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乳胶缓冲垫的厚度是气囊桶高度的一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可以将整体架构进行折叠处理,便于灵活转运,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并且直接设置气囊桶和乳胶缓冲垫配合形成稳定的缓冲效果,避免人员出现二次伤害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的环形圈杆与支架连接侧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的气囊桶搭接在环形圈杆上分布位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的两个环形圈杆分布位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环形圈杆;2、蝴蝶螺栓;3、支架;4、弧形地板;5、定位锚孔;6、铰链;7、销轴;8、充气嘴;9、气囊桶;10、乳胶缓冲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本技术中提供的用电器的型号仅供参考。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用电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包括两个通过销轴7活动连接的环形圈杆1,两个环形圈杆1相反的一端底部中间位置通过铰链6与支架3上端部活动铰接,位于支架3底部水平固定连接有弧形地板4;两个环形圈杆1之间插接有气囊桶9,气囊桶9上端部搭接在环形圈杆1上,位于气囊桶9内腔底部活动插接有乳胶缓冲垫10,位于气囊桶9左侧上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充气嘴8,这种充气嘴8就是现有技术中救生气囊的充气嘴。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位于支架3上端部竖直向上螺纹拧合贯穿有蝴蝶螺栓2,蝴蝶螺栓2与环形圈杆1底部螺纹拧合连接,便于将支架3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位于弧形地板4前后两部中间位置均竖直开设有定位锚孔5。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气囊桶9上端口部呈弧形外扩状分布,保证气囊桶9稳定的搭接在环形圈杆1上,既可以形成稳定支撑,还可以避免环形圈杆1对人员造成撞击伤害的问题。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乳胶缓冲垫10的厚度是气囊桶9高度的一半。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各个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原理:使用前将折叠状态下的两个环形圈杆1通过销轴7进行张开至水平状态,然后再将两个支架3通过铰链6翻转至竖直状态,然后旋转蝴蝶螺栓2与环形圈杆1进行螺纹拧合固定,然后再将弧形地板4上的定位锚孔5与外部的定位铆钉插接在地里,然后再将充好气的气囊桶9插接在环形圈杆1上,形成支撑效果;本装置可以将整体架构进行折叠处理,便于灵活转运,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并且直接设置气囊桶9和乳胶缓冲垫10配合形成稳定的缓冲效果,避免人员出现二次伤害的问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通过销轴(7)活动连接的环形圈杆(1),两个所述环形圈杆(1)相反的一端底部中间位置通过铰链(6)与支架(3)上端部活动铰接,位于所述支架(3)底部水平固定连接有弧形地板(4);/n两个所述环形圈杆(1)之间插接有气囊桶(9),气囊桶(9)上端部搭接在环形圈杆(1)上,位于所述气囊桶(9)内腔底部活动插接有乳胶缓冲垫(10),位于所述气囊桶(9)左侧上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充气嘴(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通过销轴(7)活动连接的环形圈杆(1),两个所述环形圈杆(1)相反的一端底部中间位置通过铰链(6)与支架(3)上端部活动铰接,位于所述支架(3)底部水平固定连接有弧形地板(4);
两个所述环形圈杆(1)之间插接有气囊桶(9),气囊桶(9)上端部搭接在环形圈杆(1)上,位于所述气囊桶(9)内腔底部活动插接有乳胶缓冲垫(10),位于所述气囊桶(9)左侧上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充气嘴(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作业用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晖诗骆中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凌峰售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