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殊编织结构的双向碳纤维网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40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殊编织结构的双向碳纤维网格,包括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径向纱线及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纬向纱线,若干径向纱线与若干纬向纱线相互垂直编织设置,纬向纱线均逐一贯穿若干径向纱线编织设置,经向纱线上沿其轴线方向呈螺旋式缠绕设置有热熔胶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向碳纤维网格结构强度更高,可与其他材料实现有效的界面粘结,增加加固体系的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殊编织结构的双向碳纤维网格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加固
,尤其涉及一种特殊编织结构的双向碳纤维网格。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加固
,双向碳纤维网格是根据市场客户的广泛需求而开发的一款产品,相比于常规碳纤维布和碳纤维板等碳纤维复合产品,具有以下优势:双向受力,可以同时承受横、纵向载荷,有效抑制横、纵向裂纹的延伸;锚固效果好;占用空间小,几乎不增加待加固建筑物的原有尺寸;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使用范围广,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同时在粗糙基面和潮湿环境下等各种工况下都可以采用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进行修复补强。此外,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还具有与原构件混凝土相容性和协调性好、耐腐蚀、耐久性好等优点。双向碳纤维网格这款产品具有优异性能的同时,也存在其自身不容忽视的缺点。由于双向碳纤维网格由碳纤维原丝在径向和纬向两个方向组成网格状织物,经纬向相交处如何编织及固定是网格产品力学性能的关键决定因素。传统的碳纤维网格经纬向采用搭接的形式,相交部位粘结能力差,极易出现纱线脱散现象,降低双向碳纤维网格的结构强度。除此之外,径向和纬向的纱线表面光滑,且化学惰性较大,很难与其他材料实现有效的界面粘结,降低了加固体系的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结构强度更高,可与其他材料实现有效的界面粘结,增加加固体系整体强度的特殊编织结构的双向碳纤维网格。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特殊编织结构的双向碳纤维网格,包括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径向纱线及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纬向纱线,若干所述径向纱线与若干所述纬向纱线相互垂直编织设置,所述纬向纱线均逐一贯穿若干所述径向纱线编织设置,所述经向纱线上沿其轴线方向呈螺旋式缠绕设置有热熔胶线。优选的,所述径向纱线与所述纬向纱线均设置有经粗糙化处理形成的粗糙表面。优选的,所述径向纱线采用两束12k碳纤维原丝编织而成,所述纬向纱线采用一束24k碳纤维原丝编织而成,所述纬向纱线穿过两束所述12k碳纤维原丝贯穿所述径向纱线。优选的,同一根所述纬向纱线沿相同的方向逐一贯穿若干所述径向纱线,相邻的所述纬向纱线贯穿所述径向纱线的方向相反。优选的,相邻的所述径向纱线之间的间距为20mm,相邻的所述纬向纱线之间的间距为20mm。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双向碳纤维网格采用贯穿式编织工艺,即纬向纱线贯穿经向纱线,并与经向纱线形成编织结构。且经向纱线上呈螺旋状缠绕设置有由热熔胶形成的热熔胶线,在编织过程中,热熔胶线受热融化,能有效将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粘结在一起,可有效解决纱线脱散问题,提高了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相交部位的粘结强度,从而提高了双向碳纤维网格的结构强度。双向碳纤维网格还设置有粗糙表面,其表面粗糙程度的增加,增强了双向碳纤维网格与其他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可有效解决产品因表面光滑而产生滑移脱锚的问题,提高了碳纤维网格加固体系的整体结构强度。应当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特殊编织结构的双向碳纤维网格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1、径向纱线;12、纬向纱线;13、热熔胶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请参考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特殊编织结构的双向碳纤维网格,包括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径向纱线11及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纬向纱线12,若干径向纱线11与若干纬向纱线12相互垂直编织设置,纬向纱线12均逐一贯穿若干径向纱线11编织设置,经向纱线11上沿其轴线方向呈螺旋式缠绕设置有热熔胶线13。在本实施例中,径向纱线11与纬向纱线12采用了贯穿式的编织方式,替代了原有双向碳纤维网格的搭接编织方式,使得双向碳纤维网格的径向纱线11与纬向纱线12的相交处衔接更紧密。再配合呈螺旋式缠绕设置在径向纱线11上的热熔胶线13,在编织过程中,热熔胶线13受热融化,能有效将经向纱线11与纬向纱线12粘结在一起。热熔胶线13采用热熔胶加工制成,热熔胶线排置于碳纤维纱线的下方,通过编制设备的驱动装置与纱线同步移动,通过编织部位的设备移动配合实现沿经线的螺旋式缠绕。热熔胶是一种可塑性的粘合剂,常温呈固体状态,加热融化后能快速粘接。其特点:(1)粘接迅速通常从涂胶到冷却粘牢,只需要几十秒,甚至几秒的时间。(2)粘接范围广,对许多材料,甚至对公认的难粘材料(如聚烯烃、蜡纸、复写纸等)也可以进行粘接,特别是使用热熔胶粘接的接头,可经受105~106次以上的弯曲而不开裂。(3)性能稳定,便于贮存运输。(4)成本低廉,没有溶剂消耗,避免了因溶剂的存在,而使被粘物变形、错位和收缩等弊病。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5)无毒无味,属环保型化学产品。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径向纱线11与纬向纱线12均设置有经粗糙化处理形成的粗糙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双向碳纤维网格经过表面粗糙化工艺处理,形成了粗糙的表面,增加了碳纤维表面的粗糙程度,可在碳纤维网格加固体系中,有效化解了双向碳纤维网格因表面光滑而产生滑移脱锚的问题。表面粗糙化工艺处理包括:(1)浸胶,碳纤维网格置于原材轴上,利用胶带将牵引布的尾部与碳纤维网格的首部进行粘结,将牵引布按网格前进方向绕辊排布并将其首部固定在驱动辊上。脱模布辊位于碳纤维网格下方,在经过浸胶设备后与碳纤维网格重合同步在驱动轴完成收卷。将配置均匀的环氧涂层从引流槽倒入,启动设备,依靠驱动辊的牵引完成浸胶过程。(2)固化,将浸胶完全的碳纤维网格在驱动辊上完成收卷后转移到固化支架上,在烘箱100℃/2h的环境下完成固化。(3)脱模,将固化完成的碳纤维网格卷放置在脱模设备上。将端部位置固定在收卷辊上,启动设备,完成碳纤维网格的脱模步骤。碳纤维网格的表面保留脱模布的纹理。通过上述处理,在双向碳纤维网格表面形成了粗糙表面,提高了与其他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径向纱线11采用两束12k碳纤维原丝编织而成,纬向纱线12采用一束24k碳纤维原丝编织而成,纬向纱线12穿过两束12k碳纤维原丝贯穿径向纱线11。在本实施例中,径向纱线11采用两束12k碳纤维原丝交叉编织,纬向纱线12贯穿于两束12k碳纤维原丝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殊编织结构的双向碳纤维网格,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径向纱线及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纬向纱线,若干所述径向纱线与若干所述纬向纱线相互垂直编织设置,所述纬向纱线均逐一贯穿若干所述径向纱线编织设置,所述径向纱线上沿其轴线方向呈螺旋式缠绕设置有热熔胶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殊编织结构的双向碳纤维网格,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径向纱线及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纬向纱线,若干所述径向纱线与若干所述纬向纱线相互垂直编织设置,所述纬向纱线均逐一贯穿若干所述径向纱线编织设置,所述径向纱线上沿其轴线方向呈螺旋式缠绕设置有热熔胶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碳纤维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纱线与所述纬向纱线均设置有经粗糙化处理形成的粗糙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碳纤维网格,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博罗仕刚许小海
申请(专利权)人: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