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362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包括:置物底座,所述置物底座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立柱,所述置物底座的两端的所述立柱对向延伸形成有支承臂,所述支承臂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滚轮;二导轨,二所述导轨安装于屋盖的横梁的下方,所述导轨形成有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置物底座的两端的所述第一滚轮一一对应地滑设于二所述导轨的所述滑槽中;以及牵引设备,包括拉索和卷索装置,所述卷索装置安装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拉索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拉索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卷索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对净空过高的楼层的屋盖结构进行高空施工作业时,传统的高空施工作业措施存在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在以往建筑工程中,净空过高的楼层,例如中庭、大堂、商业穹顶、场馆屋面等,在对这些部位进行高空施工作业时,通常采用搭设脚手架、临时支撑等措施进行高空施工作业。但这些传统的措施存在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以解决在对净空过高的楼层的屋盖结构进行高空施工作业时,传统的高空施工作业措施存在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包括:置物底座,所述置物底座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立柱,所述置物底座的两端的所述立柱对向延伸形成有支承臂,所述支承臂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滚轮;二导轨,二所述导轨安装于屋盖的横梁的下方,所述导轨形成有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置物底座的两端的所述第一滚轮一一对应地滑设于二所述导轨的所述滑槽中;以及牵引设备,包括拉索和卷索装置,所述卷索装置安装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拉索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拉索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卷索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屋盖呈矩形,所述导轨沿所述屋盖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置物底座沿所述屋盖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置物底座的边缘的外侧连接有多根悬挑梁,多根悬挑梁的远离所述置物底座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竖设有护栏,所述护栏位于所述导轨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置物底座和多根所述悬挑梁上铺设有平台板。进一步的,所述横梁为型钢钢梁,所述导轨包括第一腹板和第一翼缘板,所述第一腹板的上侧连接于所述型钢钢梁,所述第一翼缘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腹板的下侧,所述第一翼缘板的上表面形成所述滑槽。进一步的,所述屋盖为混凝土楼板,所述横梁为混凝土梁,所述混凝土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吊杆,所述吊杆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楼板,所述混凝土梁的下方横跨有支承型钢,二所述吊杆的底端连接于所述支承型钢,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支承型钢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导轨包括第二翼缘板、第三翼缘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翼缘板和所述第三翼缘板之间的第二腹板,所述第二翼缘板连接于所述支承型钢的底部,所述第三翼缘板的上表面形成所述滑槽。进一步的,所述支承臂的远离所述立柱的一端的端面安装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抵靠于所述第二腹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通过将导轨安装于屋盖的横梁下方,再将置物底座的两端的立柱上的第一滚轮滑设于滑槽中,利用牵引设备拉动置物底座,使得置物底座停留于屋盖下方的待施工工位。本技术的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可以根据施工现场建筑结构尺寸随时调整平台的尺寸,可以在多个项目的多个工况循环使用,减少材料的浪费,并且,平台拆装便利,满足高空作业时的多工种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支承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第一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支承臂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包括:置物底座1、二导轨2和牵引设备。具体的,置物底座1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立柱11。置物底座1的两端的立柱11对向延伸形成有支承臂12。支承臂12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滚轮13。导轨的数量为至少两根。两根导轨2安装于屋盖3的横梁4的下方。导轨2形成有沿导轨2的长度方向的滑槽。置物底座1的两端的第一滚轮13一一对应地滑设于两根导轨2的滑槽中。牵引设备包括拉索和卷索装置。卷索装置安装于导轨2上。拉索的第一端连接于立柱11,拉索的第二端连接于卷索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卷索装置为卷扬机。本技术的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通过将导轨安装于屋盖的横梁下方,再将置物底座的两端的立柱上的第一滚轮滑设于滑槽中,利用牵引设备拉动置物底座,使得置物底座停留于屋盖下方的待施工工位。本技术的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可以根据施工现场建筑结构尺寸随时调整平台的尺寸,可以在多个项目的多个工况循环使用,减少材料的浪费,并且,平台拆装便利,满足高空作业时的多工种需求。本技术的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安装和拆卸方便,并且便于运输存放、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存放面积。具体的,屋盖3呈矩形,导轨2沿屋盖3的宽度方向设置,置物底座1沿屋盖3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的,置物底座的长度与屋盖的长度相匹配。通过置物底座提供施工人员的操作空间,利用牵引设备将置物底座牵引至待施工工位,施工人员可以在置物底座的任意位置对屋盖结构进行施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扩大操作空间,置物底座1的边缘的外侧连接有多根悬挑梁15。多根悬挑梁15沿置物底座的边缘间隔设置。多根悬挑梁15的远离置物底座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上竖设有护栏17。护栏17位于导轨2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护栏上形成有缺口,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该缺口进出置物底座。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置物底座1和多根悬挑梁15上铺设有平台板。在附图中,平台板和牵引设备为示出。在本实施例中,横梁4为型钢钢梁。导轨2包括第一腹板21和第一翼缘板22。第一腹板的上侧连接于型钢钢梁。第一翼缘板连接于第一腹板的下侧。第一翼缘板的上表面形成滑槽。具体的,型钢钢梁为工字钢。导轨为倒T形型钢。第一腹板焊接连接于型钢钢梁底部。第一翼缘板22的上表面上连接有轨道槽板,轨道槽板的远离第一腹板的一侧形成有限位翘边,以避免第一滚轮滑出滑槽。限位翘边沿第一翼缘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了提高导轨的结构强度,第一腹板位于第一翼缘板的中部,第一腹板的远离滑槽的一侧与第一翼缘板的上表面之间连接有加强板;型钢钢梁的底部与第一腹板的靠近滑槽的一侧之间连接于支撑板,以加强钢梁抗侧扭转强度。置物底座为钢框架结构,置物底座包括主梁和次梁。主梁和次梁均为型钢。主梁的长度为1210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置物底座,所述置物底座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立柱,所述置物底座的两端的所述立柱对向延伸形成有支承臂,所述支承臂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滚轮;/n二导轨,二所述导轨安装于屋盖的横梁的下方,所述导轨形成有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置物底座的两端的所述第一滚轮一一对应地滑设于二所述导轨的所述滑槽中;以及/n牵引设备,包括拉索和卷索装置,所述卷索装置安装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拉索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拉索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卷索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置物底座,所述置物底座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立柱,所述置物底座的两端的所述立柱对向延伸形成有支承臂,所述支承臂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滚轮;
二导轨,二所述导轨安装于屋盖的横梁的下方,所述导轨形成有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置物底座的两端的所述第一滚轮一一对应地滑设于二所述导轨的所述滑槽中;以及
牵引设备,包括拉索和卷索装置,所述卷索装置安装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拉索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拉索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卷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屋盖呈矩形,所述导轨沿所述屋盖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置物底座沿所述屋盖的长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底座的边缘的外侧连接有多根悬挑梁,多根悬挑梁的远离所述置物底座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竖设有护栏,所述护栏位于所述导轨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屋盖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底座和多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芃曲龙李一响青治勇石江林张鑫周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