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359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建筑结构包括地下室和地面结构,地下室的外侧和基坑之间形成有临边空间,该脚手架包括:多道支承杆组件,包括穿墙杆和支承套管,穿墙杆穿设于地面结构的外墙中,多道支承杆组件的穿墙杆呈矩阵排布,穿墙杆的第一端伸至外墙的外侧,支承套管横跨于临边空间的上方,支承套管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穿墙杆的第一端;外立杆,竖设于基坑的外侧地面上,外立杆连接于竖直方向上的多根支承套管的第二端;内立杆,连接于竖直方向上的多根支承套管的第一端;以及多根连系杆,分别连接于相邻的内立杆、连接于相邻的外立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外墙脚手架的搭设存在重复搭设,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
技术介绍
现代很多建筑结构包括地下室结构部分和浇筑在地下室上的地上结构部分。在地下室结构部分施工完后,在地下室与基坑的边缘之间搭设地上结构部分的外墙脚手架,外墙脚手架伸出地面以上。而地下室结构部分与基坑边缘之间必须要回填土。回填土的回填施工,通常等待地上结构部分封顶、拆除外墙脚手架,回填土,再在回填土上搭设外墙装修施工脚手架,所以需要分两次搭设外墙脚手架,重复搭设脚手架,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也有不等地上结构部分封顶,而直接回填土的,其将位于地下室结构部分和基坑的边缘之间的脚手架直接埋在回填土内,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以解决传统的外墙脚手架的搭设存在重复搭设,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包括:建筑结构包括浇筑于基坑中的地下室和浇筑于所述地下室上的地面结构,所述地下室的外侧和所述基坑之间形成有用于填充回填土的临边空间,所述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包括:多道支承杆组件,所述支承杆组件包括穿墙杆和支承套管,所述穿墙杆穿设于所述地面结构的外墙中,多道所述支承杆组件的穿墙杆呈矩阵排布,所述穿墙杆的第一端伸至所述外墙的外侧,所述支承套管横跨于所述临边空间的上方,所述支承套管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穿墙杆的第一端;外立杆,竖设于所述基坑的外侧地面上,所述外立杆连接于竖直方向上的多根所述支承套管的第二端;内立杆,连接于竖直方向上的多根所述支承套管的第一端;以及多根连系杆,多根所述连系杆分别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内立杆、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外立杆。进一步的,还包括斜向支撑于所述外侧地面和所述外墙之间的斜撑杆,所述斜撑杆连接于所述内立杆、所述外立杆和所述支承套管。进一步的,还包括斜向设置于所述斜撑杆的上方的顶墙杆,所述顶墙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外立杆,所述顶墙杆的第二端抵顶于所述外墙,所述顶墙杆的中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内立杆和所述支承套管。进一步的,所述外墙中埋设有预埋套管,所述穿墙杆穿设于所述预埋套管中。进一步的,所述穿墙杆的第二端伸至所述外墙的内侧,所述穿墙杆的第二端连接有卡挡件,所述卡挡件抵顶于所述外墙的内侧。进一步的,所述穿墙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卡挡件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卡挡件螺纹连接于所述穿墙杆的第二端。进一步的,所述穿墙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支承套管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支承套管螺纹连接于所述穿墙杆的第一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通过地面结构的外墙和基坑临边地面作为立足点,将脚手架的内立杆通过支承组件架设于外墙上,将外立杆设于基坑临边地面上,使得脚手架横跨于地下室和基坑的内壁之间的临边空间的上方,进而使得临边空间的回填土的填充施工与脚手架的搭设没有空间上的冲突,一方面,外墙的脚手架的搭设避免多次搭设,另一方面,回填土的回填施工可以根据工程需要穿插进行,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参照图1所示,建筑结构包括地下部分的地下室1和地上部分的地面结构2。地下室1浇筑于基坑中。地面结构2浇筑于地下室1上。地下室1的外侧和基坑之间形成有用于填充回填土的临边空间A。继续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包括:多道支承杆组件3、外立杆4、内立杆5和多根连系杆6。具体的,支承杆组件3包括穿墙杆31和支承套管32。穿墙杆31穿设于地面结构2的外墙中。多道支承杆组件3的穿墙杆31呈矩阵排布于地面结构2的外墙。穿墙杆31的第一端伸至外墙的外侧。支承套管32横跨于临边空间A的上方。支承套管32的第一端套设于穿墙杆31的第一端。外立杆4竖设于基坑的外侧地面上。外立杆4连接于竖直方向上的多根支承套管32的第二端。内立杆5连接于竖直方向上的多根支承套管32的第一端。多根连系杆6分别连接于相邻的内立杆5、连接于相邻的外立杆4。本技术的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通过地面结构的外墙和基坑临边地面作为立足点,将脚手架的内立杆通过支承组件架设于外墙上,将外立杆设于基坑临边地面上,使得脚手架横跨于地下室和基坑的内壁之间的临边空间的上方,进而使得临边空间的回填土的填充施工与脚手架的搭设没有空间上的冲突,一方面,外墙的脚手架的搭设避免多次搭设,另一方面,回填土的回填施工可以根据工程需要穿插进行,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外墙中埋设有预埋套管,穿墙杆31穿设于预埋套管中。穿墙杆的第一端伸至外墙的外侧,穿墙杆的第二端伸至外墙的内侧。进一步的,穿墙杆31的第二端连接有卡挡件,卡挡件抵顶于外墙的内侧,避免穿墙杆滑脱预埋套管。在本实施例中,穿墙杆31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外螺纹,卡挡件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卡挡件螺纹连接于穿墙杆31的第二端。具体的,卡挡件为紧固螺母,在卡挡件和外墙的内侧壁之间垫设有垫板。穿墙杆31的第一端设有第二外螺纹。支承套管32内设有与第二外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支承套管为直螺纹套管。支承套管32螺纹连接于穿墙杆31的第一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本技术的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还包括斜撑杆7。斜撑杆7斜向支撑于外侧地面和外墙之间。斜撑杆7连接于内立杆5、外立杆4和支承套管32。具体的,斜撑杆7的上端抵顶于地上结构的外墙的外侧面,斜撑杆的下端锚固与基坑的外侧地面,斜撑杆的中部分别连接于内立杆、支承套管和外立杆。进一步的,斜撑杆7设置于本技术的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的下部,本技术的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还包括设置于本技术的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上部的顶墙杆8。具体的,顶墙杆8斜向设置于斜撑杆7的上方。顶墙杆8的第一端连接于外立杆4,顶墙杆8的第二端抵顶于外墙,顶墙杆8的中部分别连接于内立杆5和支承套管32。在本实施例中,斜撑杆与顶墙杆同向设置。本技术的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的一组外立杆和内立杆组成片状结构,片状结构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呈整体。本技术的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可以解决基坑临边和地下室之间的临边空间回填时的地上结构施工外脚手架,及时拆除地下结构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建筑结构包括浇筑于基坑中的地下室和浇筑于所述地下室上的地面结构,所述地下室的外侧和所述基坑之间形成有用于填充回填土的临边空间,所述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包括:/n多道支承杆组件,所述支承杆组件包括穿墙杆和支承套管,所述穿墙杆穿设于所述地面结构的外墙中,多道所述支承杆组件的穿墙杆呈矩阵排布,所述穿墙杆的第一端伸至所述外墙的外侧,所述支承套管横跨于所述临边空间的上方,所述支承套管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穿墙杆的第一端;/n外立杆,竖设于所述基坑的外侧地面上,所述外立杆连接于竖直方向上的多根所述支承套管的第二端;/n内立杆,连接于竖直方向上的多根所述支承套管的第一端;以及/n多根连系杆,多根所述连系杆分别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内立杆、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外立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建筑结构包括浇筑于基坑中的地下室和浇筑于所述地下室上的地面结构,所述地下室的外侧和所述基坑之间形成有用于填充回填土的临边空间,所述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包括:
多道支承杆组件,所述支承杆组件包括穿墙杆和支承套管,所述穿墙杆穿设于所述地面结构的外墙中,多道所述支承杆组件的穿墙杆呈矩阵排布,所述穿墙杆的第一端伸至所述外墙的外侧,所述支承套管横跨于所述临边空间的上方,所述支承套管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穿墙杆的第一端;
外立杆,竖设于所述基坑的外侧地面上,所述外立杆连接于竖直方向上的多根所述支承套管的第二端;
内立杆,连接于竖直方向上的多根所述支承套管的第一端;以及
多根连系杆,多根所述连系杆分别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内立杆、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外立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临边悬挑双排脚手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向支撑于所述外侧地面和所述外墙之间的斜撑杆,所述斜撑杆连接于所述内立杆、所述外立杆和所述支承套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临边悬挑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超焦德贵韩文奇施晟豪周世松田明威余改毛春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