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透防窜水的防水涂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9337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干透防窜水的防水涂布装置,包括打底结构基面,打底结构基面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防水卷材层,防水卷材层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干燥防窜水涂布层,干燥防窜水涂布层整体厚度为1.3~1.8mm;所述干燥防窜水涂布层由聚氨酯打底层、聚氨酯布下层、胎基布层、聚氨酯布上层和聚氨酯面层依次粘接铺设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保证了胎基布被涂料完全浸透,与整个涂膜层融为一体,增强了涂膜层的强度,同时打底层保证了涂膜层与基层的粘结力,薄涂多变使得整个涂膜层能够均匀成膜、完全干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透防窜水的防水涂布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防水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干透防窜水的防水涂布装置。
技术介绍
防水涂层施工常规规范要求涂料需要增加内强涂层以提高涂膜层的防水质量,而现有技术中,做法大多为“一布两涂”、“一布三涂”,布上层和布下层都有,但缺少面层和打底层,从而导致涂膜层与基层粘结不牢固窜水、单遍涂膜层厚度过厚不能及时完全干透成型,造成渗漏,造成后期修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出一种干透防窜水的防水涂布装置。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干透防窜水的防水涂布装置,包括打底结构基面,打底结构基面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防水卷材层,防水卷材层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干燥防窜水涂布层,干燥防窜水涂布层整体厚度为1.3~1.8mm;所述干燥防窜水涂布层由聚氨酯打底层、聚氨酯布下层、胎基布层、聚氨酯布上层和聚氨酯面层依次粘接铺设而成。本技术增设防水涂层,既保证了胎基布被涂料完全浸透,与整个涂膜层融为一体,增强了涂膜层的强度,同时打底层保证了涂膜层与基层的粘结力,薄涂多变使得整个涂膜层能够均匀成膜、完全干透。具体的,一种干透防窜水的防水涂布装置,包括钢筋混泥土浇筑的打底结构基面,为了避免本技术的关键涂层材料--干燥防窜水涂布层直接作用在打底结构基面上,在打底结构基面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防水卷材层,采用胶泥材料找平粘接,防水卷材层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干燥防窜水涂布层,本技术的干燥防窜水涂布层采用五层涂层组成,具体的干燥防窜水涂布层由聚氨酯打底层、聚氨酯布下层、胎基布层、聚氨酯布上层和聚氨酯面层依次粘接铺设而成,为了改善胶接性能,涂胶粘接铺设前,在上述各被粘物表面涂3M:K-500底胶,提高粘结力,并使得本技术在防水工程中具有抗高温能力,使用时能够与3M丙烯酸泡绵胶带一起使用,提高粘结效果;为了控制本技术的干燥防窜水涂布层的涂层防水效果,同时将成本控制到最佳,上述聚氨酯打底层、聚氨酯布下层、胎基布层、聚氨酯布上层和聚氨酯面层在施工完毕后,其整体厚度为1.3~1.8mm,本实施例,控制在1.5mm。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增设防水涂层,既保证了胎基布被涂料完全浸透,与整个涂膜层融为一体,增强了涂膜层的强度,同时打底层保证了涂膜层与基层的粘结力,薄涂多变使得整个涂膜层能够均匀成膜、完全干透,提高了防水层的质量,从而减少了渗漏,节约了工程修缮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技术防水涂布的施工示意图;图中:001、干燥防窜水涂布层,1、打底结构基面,2、聚氨酯打底层,3、聚氨酯布下层,4、胎基布层,5、聚氨酯布上层,6、聚氨酯面层,7、立墙,8、填充橡胶布,9、槽口,10、防水卷材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描述中,相关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方位指示位置仅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而为了便于描述简化本技术,不是所述的零部件必须具有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一种干透防窜水的防水涂布装置,包括打底结构基面1,打底结构基面1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防水卷材层10,防水卷材层10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整体厚度为1.3~1.8mm;所述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由聚氨酯打底层2、聚氨酯布下层3、胎基布层4、聚氨酯布上层5和聚氨酯面层6依次粘接铺设而成。本技术增设防水涂层,既保证了胎基布被涂料完全浸透,与整个涂膜层融为一体,增强了涂膜层的强度,同时打底层保证了涂膜层与基层的粘结力,薄涂多变使得整个涂膜层能够均匀成膜、完全干透。具体的,一种干透防窜水的防水涂布装置,包括钢筋混泥土浇筑的打底结构基面1,为了避免本技术的关键涂层材料--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直接作用在打底结构基面1上,在打底结构基面1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防水卷材层10,采用胶泥材料找平粘接,防水卷材层10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本技术的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采用五层涂层组成,具体的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由聚氨酯打底层2、聚氨酯布下层3、胎基布层4、聚氨酯布上层5和聚氨酯面层6依次粘接铺设而成,为了改善胶接性能,涂胶粘接铺设前,在上述各被粘物表面涂3M:K-500底胶,提高粘结力,并使得本技术在防水工程中具有抗高温能力,使用时能够与3M丙烯酸泡绵胶带一起使用,提高粘结效果;为了控制本技术的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的涂层防水效果,同时将成本控制到最佳,上述聚氨酯打底层2、聚氨酯布下层3、胎基布层4、聚氨酯布上层5和聚氨酯面层6在施工完毕后,其整体厚度为1.3~1.8mm,本实施例,控制在1.5mm。进一步地,聚氨酯打底层2厚度为0.1~0.2mm。本实施例,聚氨酯打底层2厚度为0.18mm。进一步地,聚氨酯布下层3厚度为0.3~0.4mm。本实施例,聚氨酯布下层3厚度为0.35mm。进一步地,聚氨酯布上层5厚度为0.4~0.5mm。本实施例,聚氨酯布上层5厚度为0.47mm。进一步地,聚氨酯面层6厚度为0.5mm。本实施例,聚氨酯面层6厚度为0.5mm。进一步地,打底结构基面1上表面上设有槽口9,槽口9内设有填充橡胶布8,防水卷材层10端部伸入槽口9内且通过填充橡胶布8压实。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底层的防水卷材层10应当施工固定,避免在打底结构基面1侧面设置的立墙7上脱滑,竖直施工时,在打底结构基面1上表面上设有槽口9,防水卷材层10端部伸入槽口9内后,将填充橡胶布8塞入槽口9内而压实防水卷材层10,对应的立墙7同样采用相同结构。显然,本技术既保证了胎基布被涂料完全浸透,与整个涂膜层融为一体,增强了涂膜层的强度,同时打底层保证了涂膜层与基层的粘结力,薄涂多变使得整个涂膜层能够均匀成膜、完全干透。上述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即可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实验等得出相关技术方案,因此这些相关技术方案都应在本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透防窜水的防水涂布装置,包括打底结构基面(1),其特征在于:打底结构基面(1)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防水卷材层(10),防水卷材层(10)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整体厚度为1.3~1.8mm;所述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由聚氨酯打底层(2)、聚氨酯布下层(3)、胎基布层(4)、聚氨酯布上层(5)和聚氨酯面层(6)依次粘接铺设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透防窜水的防水涂布装置,包括打底结构基面(1),其特征在于:打底结构基面(1)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防水卷材层(10),防水卷材层(10)上表面上贴合铺设有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整体厚度为1.3~1.8mm;所述干燥防窜水涂布层(001)由聚氨酯打底层(2)、聚氨酯布下层(3)、胎基布层(4)、聚氨酯布上层(5)和聚氨酯面层(6)依次粘接铺设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干透防窜水的防水涂布装置,其特征在于:聚氨酯打底层(2)厚度为0.1~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久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牛衣防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