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坝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13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堤坝防护结构,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多个石笼网箱和限位钉,所述石笼网箱外设置有防护框架,防护框架包括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第一直板与第二直板平行,第一直板与第二直板底端固设有连接板,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均为U型板状结构,防护框架与石笼网箱接触面设置有若干固定钉,固定钉与防护框架垂直设置,防护框架内设置有防冲板,防冲板长度与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长度相同,防冲板宽度与连接板宽度相同,防冲板分别与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内壁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少河水冲刷堤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堤坝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堤坝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堤坝是一种主要用于防水、拦水的建筑物,主要分为土石坝和混凝土坝两种,堤坝防护装置是对堤坝起到防护作用的装置,用来防止水、浪破坏堤坝的结构。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108049367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堤坝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个石笼网箱,石笼网箱均沿着堤坝护坡的坡度方向依次放置,且位于相邻位置上的两个石笼网箱之间通过多个连接钢丝连接,石笼网顶端连接有窄口网罩,石笼网箱靠近堤坝护坡的侧面间隔焊接有多个限位钉,且多个限位钉均插设在堤坝护坡内,石笼网箱内均填充有石料填充物。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石笼网箱是由钢筋编制而成的网状结构箱体,石笼网箱内放置石块,由于石笼网有网孔而且石笼网内放置的石块间存在空隙,当堤坝为土石坝时,河水冲刷石笼网时,水会透过石笼网的空隙冲刷土石坝,造成土石坝水土流失,当为混凝土坝时,水透过石笼网的空隙冲刷混凝土坝,导致混凝土坝的结构松垮,甚至冲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地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堤坝防护结构,达到减少河水冲刷堤坝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堤坝防护结构,包括多个石笼网箱和限位钉,所述石笼网箱外设置有防护框架,防护框架包括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第一直板与第二直板平行,第一直板与第二直板底端固设有连接板,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均为U型板状结构,防护框架与石笼网箱接触面设置有若干固定钉,固定钉与防护框架垂直设置,防护框架内设置有防冲板,防冲板长度与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长度相同,防冲板宽度与连接板宽度相同,防冲板分别与第一直板和第二直板内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笼网箱使用限位钉固定在防护堤坝上,第一直板与第二直板平行设置,这样防冲板能快速的插到第一直板与第二直板之间的缝隙中,第一直板与第二直板底端固设的连接板加强了第一直板与第二直板连接的整体性,防护框架侧壁设置的固定钉与石笼网箱固定连接,防护框架内设置的防冲板密封连接,覆盖在石笼箱网外壁,能形成密闭的结构,能达到减少河水冲击堤坝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防冲板包括橡胶层、不锈钢板和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包覆在不锈钢板外壁,橡胶层包覆在混凝土层外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冲板设置为橡胶层、不锈钢板和混凝土层,不锈钢板提供为防冲板提供刚性保证防冲板的受力,混凝土层的设置能加固不锈钢板,混凝土层外设置的橡胶层形成密封结构,能达到防止水腐蚀混凝土板的效果,提高了防冲板的耐冲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直板侧壁固设有连接凸块,第二直板侧壁开设有连接凹槽,连接凸块外壁与连接凹槽内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凸块与连接凹槽,连接不同的防护框架,让防护框架在横线上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保证冲刷的同时还能加强整体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固定钉为膨胀螺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膨胀螺钉能增强固定钉的固定效果,拧紧固定钉后不易脱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防护框架底端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插杆和固定套,插杆呈竖直状态,插杆顶端固设有固定套,固定套与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固定套和连接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装置能防止防护框架在斜坡上向下滑动,增加了防护结构的稳定性,防护结构稳定之后,防护框架之间不会产生缝隙,减少了河水冲刷堤坝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防冲板顶端固设有卡块,防冲板底端开设有卡槽,卡块外壁与卡槽内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冲板顶端固设的卡块和防冲板底端开设的卡槽配合使用能连接多个较短的防冲板,这样运输起来方便快捷,并且卡块和卡槽配合使用能防止多块防冲板之间的空隙漏水,影响防冲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石笼网箱周向外壁固设有若干加强梁,加强梁外壁固设有固定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笼网箱外设置的加强梁和固定环增加了石笼网箱的整体性,同时提高了石笼网箱的稳定性,同时提高防护框架固定的稳定性,减少了河水冲击堤坝的次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加强梁上开设有穿钉孔,穿钉孔横截面直径与固定钉直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钉孔与膨胀固定钉配合使用,固定之后的螺钉外径大于穿钉孔的内径,具有更好的防脱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防护框架与防冲板共同使用能,且防护框架与防冲板内壁抵接能防止河水渗透,防止河水冲刷、浸泡堤坝,到达了少河水充冲刷堤坝的效果;2.设置为三层的防冲板能在能提供耐力性,橡胶层的设置能防止不锈钢板经过河水的浸泡受到腐蚀,能拆分的防冲板能方便运输,且防冲板上固设的卡块与卡槽配合使用能达到防止河水穿过防冲板的效果,减少了河水冲刷堤坝的效果;3.石笼网箱外设置的加强梁和固定环配合使用增加了石笼网箱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防护框架的稳定性,防护框架固定稳定能减少防护框架之间产生缝隙,达到减少了河水冲刷堤坝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堤坝防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堤坝防护结构为显示石笼网箱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图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堤坝防护结构为显示石笼网箱的零件图。图中,1、石笼网箱;11、限位钉;12、加强梁;121、穿钉孔;13、固定环;2、防护框架;21、第一直板;211、连接凸块;22、第二直板;221、连接凹槽;23、连接板;24、固定钉;3、防冲板;31、橡胶层;32、不锈钢板;33、混凝土层;4、固定装置;41、插杆;42、固定套;43、固定螺栓;5、卡块;51、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堤坝防护结构,包括多个石笼网箱1,石笼网箱1周向侧壁固设有若干加强梁12和固定环13,加强梁12和固定环13包覆在石笼网箱1外壁,石笼网箱1沿着堤坝护坡的斜坡方向依次放置。参照图1和图2,石笼网箱1靠近堤坝的侧面上的加强梁12和固定环13上间隔焊接有多个限位钉11,限位钉11固定在堤坝护坡上。参照图4,加强梁12和固定环13上开设有多个穿钉孔121,穿钉孔121分散分布在加强梁12和固定环13上。加强梁12和固定环13的设置增强了石笼网箱1的整体性,使石笼网箱1能更好的固定在堤坝斜坡上。参照图1,石笼网箱1远离堤坝的侧面设置有防护框架2,防护框架2包括第一直板21、第二直板22和连接板23,第一直板21与第二直板22平行且长度相等,第一直板21与第二直板22之间存在一定空隙,第一直板21和第二直板22均为U形状结构,第一直板21外侧壁设置有连接凸块211,第二直板22外壁开设有连接凹槽221,连接凸块211外壁与连接凹槽221内壁抵接,第一直板21和第二直板22底端固设有连接板23,连接板23为U型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堤坝防护结构,包括多个石笼网箱(1)和限位钉(11),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网箱(1)外设置有防护框架(2),防护框架(2)包括第一直板(21)和第二直板(22),第一直板(21)与第二直板(22)平行,第一直板(21)与第二直板(22)底端固设有连接板(23),第一直板(21)和第二直板(22)均为U型板状结构,防护框架(2)与石笼网箱(1)接触面设置有若干固定钉(24),固定钉(24)与防护框架(2)垂直设置,防护框架(2)内设置有防冲板(3),防冲板(3)长度与第一直板(21)和第二直板(22)长度相同,防冲板(3)宽度与连接板(23)宽度相同,防冲板(3)分别与第一直板(21)和第二直板(22)内壁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堤坝防护结构,包括多个石笼网箱(1)和限位钉(11),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网箱(1)外设置有防护框架(2),防护框架(2)包括第一直板(21)和第二直板(22),第一直板(21)与第二直板(22)平行,第一直板(21)与第二直板(22)底端固设有连接板(23),第一直板(21)和第二直板(22)均为U型板状结构,防护框架(2)与石笼网箱(1)接触面设置有若干固定钉(24),固定钉(24)与防护框架(2)垂直设置,防护框架(2)内设置有防冲板(3),防冲板(3)长度与第一直板(21)和第二直板(22)长度相同,防冲板(3)宽度与连接板(23)宽度相同,防冲板(3)分别与第一直板(21)和第二直板(22)内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坝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板(3)包括橡胶层(31)、不锈钢板(32)和混凝土层(33),混凝土层(33)包覆在不锈钢板(32)外壁,橡胶层(31)包覆在混凝土层(33)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坝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板(21)侧壁固设有连接凸块(211),第二直板(22)侧壁开设有连接凹槽(221),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光军张国海焦卫东陈长友张蕾宋明朱纪伟朱帅张自强崔现威朱景丽
申请(专利权)人:商丘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