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铺路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05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铺路砖,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市政铺路砖,包括砖体,砖体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个垂直设置的排水槽,排水槽连通至地底,砖体的内部设置有水平设置的输水槽,输水槽与排水槽垂直且连通,输水槽一端的内壁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输水管,输水管与相邻砖体上的输水槽插接配合;积水可通过排水槽流入至地底,如果部分砖体的积水过多时,砖体的输水槽内的积水能够通过输水管流入至相邻砖体的输水槽内,再通过相邻砖体上的排水槽流入至地底,以减少积水从相邻两个砖体的输水槽之间的缝隙流出,进而渗透出地面以使地面积水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该市政铺路砖的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铺路砖
本技术涉及市政建设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铺路砖。
技术介绍
铺路砖是市政建设中对人行道铺设常用的一种方式,铺路砖能够方便行人出行或散步,也有助于市容的建设,但是传统砖头没有排水作用,甚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路面水的排走。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539912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建设用铺路砖,砖体上部设有防滑凸起,相邻防滑凸起之间构成集水槽,集水槽内设有漏水槽,漏水槽直通砖体底部,漏水槽中间和分流槽连通,分流槽设置在砖体的内部,分流槽和漏水槽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砖体的一侧设有固定卡条,砖体的另一侧设有固定插槽,固定卡条和固定插槽大小和形状相互匹配。然而,上述的相邻两个砖体之间的分流槽并未设置有连接件,在铺设过程当中,由于相邻两个分流槽之间存在缝隙,积水容易从两个分流槽之间的缝隙流出,进而有可能渗出地面以使地面积水,从而影响了该市政建设用铺路砖的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铺路砖,能够减少积水从相邻两个砖体的输水槽之间的缝隙流出,进而渗透出地面以使地面积水的情况发生,从而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铺路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个垂直设置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通至地底,所述砖体的内部设置有水平设置的输水槽,所述输水槽与排水槽垂直且连通,所述输水槽一端的内壁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与相邻砖体上的输水槽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积水可通过排水槽流入至地底,如果部分砖体的积水过多时,砖体的输水槽内的积水能够通过输水管流入至相邻砖体的输水槽内,再通过相邻砖体上的排水槽流入至地底,以减少积水从相邻两个砖体的输水槽之间的缝隙流出,进而渗透出地面以使地面积水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该市政铺路砖的排水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水管上套接有密封橡胶圈,所述密封橡胶圈与相邻砖体上的输水槽的内壁抵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输水管和输水槽插接配合时,密封橡胶圈能够封住输水管和输水槽之间的缝隙,以提高输水管和输水槽两者间的连接密封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水管的外周面周向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密封橡胶圈与限位槽抵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橡胶圈套接至输水管的外周面时,密封橡胶圈与限位槽抵接配合,由于密封橡胶圈的弹性作用,以使密封橡胶圈紧固在限位槽内,进而能够减少密封橡胶圈沿输水管的长度方向脱落出来的情况发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水槽的内周面周向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密封橡胶圈与相邻砖体上卡接槽的卡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输水管的插入至相邻砖体的输水槽时,密封橡胶圈与相邻砖体上卡接槽的卡接配合,以减少输水管与相邻砖体的输水槽发生脱离的情况发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水管的端面设置有导向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输水管的插入至相邻砖体的输水槽时,输水管的端面与相邻砖体的输水槽的内壁面抵触时,导向面起到导向作用,以便于输水管插入至输水槽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橡胶圈,所述弹性橡胶圈的外周面与输水槽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输水管的插入至相邻砖体的输水槽时,如果输水管和相邻砖体的输水槽的位置有偏差时,弹性橡胶圈可发生适当的弹性形变,以校准输水管与相邻砖体输水槽的相对位置,以便于输水管插入至相邻砖体输水槽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水槽、排水槽以及输水管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圆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生产该市政铺路砖的过程中更便于对砖体加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槽顶部的槽口安装有套筒,套筒内安装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了过滤积水中碎石块等杂质的作用,以减少排水槽和输水槽发生堵塞的情况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积水可通过排水槽流入至地底,如果某部分砖体表面的积水过多时,砖体的输水槽内的积水能够通过输水管流入至相邻砖体的输水槽内,再通过相邻砖体上的排水槽流入至地底,以减少积水从相邻两个砖体的输水槽之间的缝隙流出,进而渗透出地面以使地面积水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该市政铺路砖的排水效果;2、当输水管和输水槽插接配合时,密封橡胶圈能够封住输水管和输水槽之间的缝隙,以提高输水管和输水槽两者间的连接密封性;3、当输水管的插入至相邻砖体的输水槽时,如果输水管和相邻砖体的输水槽的位置有偏差时,弹性橡胶圈可发生适当的弹性形变,以校准输水管与相邻砖体输水槽的相对位置,以便于输水管插入至相邻砖体输水槽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输水管和弹性橡胶圈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套筒和放置槽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砖体;11、放置槽;2、排水槽;3、输水槽;31、卡接槽;4、输水管;41、弹性橡胶圈;42、限位槽;43、密封橡胶圈;44、导向面;5、套筒;51、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市政铺路砖,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砖体1,砖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垂直设置的排水槽2(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排水槽2的数量设置为十二个,十二个排水槽2呈矩阵排列设置,排水槽2连通至地底。砖体1的内部设置有水平设置的输水槽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输水槽3的数量优选为四个,每个输水槽3与四个排水槽2连通,输水槽3连通至砖体1外部。输水槽3的一端的内壁安装有输水管4,输水管4与相邻砖体1的输水槽3插接配合。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输水管4靠近输水槽3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圈41,弹性橡胶圈41的外周面与输水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弹性橡胶圈41的端面与砖体1的侧壁齐平。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橡胶圈41的端面与输水管4的端部密封连接。此外,砖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排水槽2连通的放置槽11,放置槽11内插设有套筒5,套筒5底部的内壁焊接有滤网51。如图3和图4所示,输水管4远离输水槽3的一端的外周面周向设置有限位槽42,限位槽42内套接有密封橡胶圈43。同时,输水槽3远离输水管4的一端的内壁周向设置有卡接槽31,当输水管4插入至相邻砖体1上的输水槽3内时,密封橡胶圈43与卡接槽31卡接配合。此外,输水槽3、排水槽2以及输水管4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圆形,输水管4的端面设置有导向面44。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积水可通过排水槽2流入至地底,如果部分砖体1的积水过多时,砖体1的输水槽3内的积水能够通过输水管4流入至相邻砖体1的输水槽3内,再通过相邻砖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铺路砖,包括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个垂直设置的排水槽(2),所述排水槽(2)连通至地底,所述砖体(1)的内部设置有水平设置的输水槽(3),所述输水槽(3)与排水槽(2)垂直且连通,所述输水槽(3)一端的内壁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输水管(4),所述输水管(4)与相邻砖体(1)上的输水槽(3)插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铺路砖,包括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个垂直设置的排水槽(2),所述排水槽(2)连通至地底,所述砖体(1)的内部设置有水平设置的输水槽(3),所述输水槽(3)与排水槽(2)垂直且连通,所述输水槽(3)一端的内壁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输水管(4),所述输水管(4)与相邻砖体(1)上的输水槽(3)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铺路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4)上套接有密封橡胶圈(43),所述密封橡胶圈(43)与相邻砖体(1)上的输水槽(3)的内壁抵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铺路砖,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4)的外周面周向设置有限位槽(42),所述密封橡胶圈(43)与限位槽(42)抵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茂财
申请(专利权)人:联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