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浸胶帘子布断经的倍捻机铜管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97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浸胶帘子布断经的倍捻机铜管夹装置,它包括基座本体,所述基座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组、第二定位组、第三定位组、第四定位组,所述第一定位组包括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盘,所述第二定位组包括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盘,所述第三定位组包括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上设置有第三定位盘,所述第四定位组包括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设置有第四定位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减少浸胶帘子布断经的倍捻机铜管夹装置,可通过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分别来调整第二定位盘和第四定位盘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定位盘和第三定位盘之间的间距,操作方便快捷且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少浸胶帘子布断经的倍捻机铜管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少浸胶帘子布断经的倍捻机铜管夹,主要应用于纺织行业。
技术介绍
如图1,现有的铜管夹1为钢片状,在夹持铜管时需人工来调节铜管夹1之间的距离,使用完毕后需人工将铜管夹两边的钢片调节到原位,操作比较麻烦且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减少浸胶帘子布断经的倍捻机铜管夹装置,它能够解决现有的铜管夹1在夹持铜管时需人工调节铜管夹1之间的距离,操作比较麻烦且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少浸胶帘子布断经的倍捻机铜管夹,它包括基座本体,所述基座本体左段前侧设置有第一定位组,所述基座本体左段后侧设置有第二定位组,所述基座本体右段前侧设置有第三定位组,所述基座本体右段后侧设置有第四定位组,所述第一定位组包括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安装于基座本体左前侧,所述第一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盘,所述第二定位组包括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内侧与基座本体的左后侧相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二定位盘,所述第三定位组包括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内侧与基座本体的右前侧相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三定位盘,所述第四定位组包括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安装于基座本体右后侧,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设置有第四定位盘。优选的,所述基座本体内设置有横梁,所述基座本体底部设置有多个底座,所述基座本体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优选的,所述多个底座穿过多个连接孔与横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定位组与第二定位组为中心对称布置,所述第四定位组与第一定位组为中心对称布置。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板内侧与基座本体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第二调节板内侧与基座本体之间设置有扭簧。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调节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把手。优选的,所述基座本体左右两侧设置有多个减重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一种减少浸胶帘子布断经的倍捻机铜管夹,针对夹持不同尺寸的铜管,可通过第一把手和第一把手来调整第二定位盘和第四定位盘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定位盘和第三定位盘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对不同尺寸铜管的夹持,操作方便快捷且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铜管夹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扭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基座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其中:铜管夹1基座本体2横梁3底座4连接孔5第一定位组6第一固定座601第一定位盘602第二定位组7第一调节板701第二定位盘702扭簧703第一把手704第三定位组8第二调节板801第三定位盘802第二把手803第四定位组9第二固定座901第四定位盘902减重孔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减少浸胶帘子布断经的倍捻机铜管夹,它包括基座本体2,所述基座本体2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基座本体2内设置有横梁3,所述横梁3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基座本体2下方设置有多个底座4,所述基座本体2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5,所述多个底座4穿过多个连接孔5与横梁3固定连接,所述基座本体2左段前侧设置有第一定位组6,所述基座本体2左段后侧第二定位组7,所述基座本体2右段前侧设置有第三定位组8,所述基座本体2右段后侧设置有第四定位组9,所述第一定位组6包括第一固定座601,所述第一固定座601安装于基座本体2左前侧,所述第一固定座60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盘602,所述第二定位组7包括第一调节板701,所述第一调节板701的内侧与基座本体2的左后侧相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板701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二定位盘702,所述第一调节板701内侧与基座本体2之间设置有扭簧703,所述第一调节板70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把手704,所述第三定位组8包括第二调节板801,所述第二调节板801的内侧与基座本体2的右前侧相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板801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三定位盘802,所述第二调节板801内侧与基座本体2之间设置有扭簧703,所述第二调节板80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把手803,所述第三定位组8与第二定位组7为中心对称布置,所述第四定位组9包括第二固定座901,所述第二固定座901安装于基座本体2右后侧,所述第二固定座901上设置有第四定位盘902,所述第四定位组9与第一定位组6为中心对称布置。所述基座本体2下方设置有四个底座4,所述四个底座4穿过多个连接孔5与横梁3固定连接,使得基座本体2更稳定。所述第一把手704通过第一调节板701来调整第二定位盘702和第四定位盘902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所述第二把手803通过第二调节板801来调整第一定位盘602和第三定位盘802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操作方便快捷且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第一定位盘602、第二定位盘702、第三定位盘802和第四定位盘902形状、大小都相同,优选于圆形状。所述基座本体2左右两侧设置有多个减重孔10。工作原理:针对夹持不同尺寸的铜管,可通过第一把手和第一把手分别将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向外拉,以调整第二定位盘和第四定位盘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定位盘和第三定位盘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对不同尺寸铜管的夹持,操作方便快捷且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浸胶帘子布断经的倍捻机铜管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座本体(2),所述基座本体(2)左段前侧设置有第一定位组(6),所述基座本体(2)左段后侧设置有第二定位组(7),所述基座本体(2)右段前侧设置有第三定位组(8),所述基座本体(2)右段后侧设置有第四定位组(9),所述第一定位组(6)包括第一固定座(601),所述第一固定座(601)安装于基座本体(2)左前段,所述第一固定座(60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盘(602),所述第二定位组(7)包括第一调节板(701),所述第一调节板(701)的内侧与基座本体(2)的左后侧相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板(701)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二定位盘(702),所述第三定位组(8)包括第二调节板(801),所述第二调节板(801)的内侧与基座本体(2)的右前侧相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板(801)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三定位盘(802),所述第四定位组(9)包括第二固定座(901),所述第二固定座(901)安装于基座本体(2)右后侧,所述第二固定座(901)上设置有第四定位盘(9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浸胶帘子布断经的倍捻机铜管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座本体(2),所述基座本体(2)左段前侧设置有第一定位组(6),所述基座本体(2)左段后侧设置有第二定位组(7),所述基座本体(2)右段前侧设置有第三定位组(8),所述基座本体(2)右段后侧设置有第四定位组(9),所述第一定位组(6)包括第一固定座(601),所述第一固定座(601)安装于基座本体(2)左前段,所述第一固定座(60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盘(602),所述第二定位组(7)包括第一调节板(701),所述第一调节板(701)的内侧与基座本体(2)的左后侧相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板(701)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二定位盘(702),所述第三定位组(8)包括第二调节板(801),所述第二调节板(801)的内侧与基座本体(2)的右前侧相铰接,所述第二调节板(801)的前侧面设置有第三定位盘(802),所述第四定位组(9)包括第二固定座(901),所述第二固定座(901)安装于基座本体(2)右后侧,所述第二固定座(901)上设置有第四定位盘(9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浸胶帘子布断经的倍捻机铜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本体(2)内设置有横梁(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京海祁兵李陶吴杰严陈洁赵建波王向怡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沙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