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翻醅出料食醋固态快速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917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翻醅出料食醋固态快速发酵装置,包括用于容置发酵醅的上罐体和用于容置发酵液的下罐体,上罐体与下罐体之间形成隔腔,隔腔的上部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布设有连通隔腔与上罐体的网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罐体中的搅拌轴、设置在搅拌轴上的叶片以及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在所述隔腔中设有料筒,料筒中安装有出料螺杆,出料螺杆上设有螺叶,出料螺杆连接有用于驱动出料螺杆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在料筒上设有供发酵醅进入料筒的入料口和供发酵醅排出料筒的出渣孔,在第一隔板上对应入料口设有送料口。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能进行自动翻醅和自动出料,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发酵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翻醅出料食醋固态快速发酵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翻醅出料食醋固态快速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食醋的生产工艺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固态发酵生产的食醋营养价值大于液态发酵。传统的食醋固态发酵多采用大缸、大池、发酵槽、翻醅机等生产方式,无法有效的控制温度、供氧和翻醅的过程,劳动强度高,并且敞开式的生产造成卫生条件差等缺点,且发酵周期长,酒份挥发损失,为此,在申请公布号CN109439505A,名称为“高酸度固态发酵食醋的生产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和授权公告号CN208748068U,名称为“食醋固态快速发酵机”均公开了固态发酵罐,该发酵罐虽然能够辅助实现快速自动发酵,但是翻醅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较大,效率较低,当需要将罐体的料醅排出时,一般是通过料罐中的人孔进行人工清理,劳动强度较大。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翻醅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自动出料的食醋固态快速发酵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自动翻醅出料食醋固态快速发酵装置,包括用于容置发酵醅的上罐体和用于容置发酵液的下罐体,上罐体与下罐体之间形成隔腔,隔腔的上部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布设有连通隔腔与上罐体的网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罐体中的搅拌轴、设置在搅拌轴上的叶片以及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在所述隔腔中设有料筒,料筒中安装有出料螺杆,出料螺杆上设有螺叶,出料螺杆连接有用于驱动出料螺杆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在料筒上设有供发酵醅进入料筒的入料口和供发酵醅排出料筒的出渣孔,在第一隔板上对应入料口设有送料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上罐体上的第一电机和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一减速器,所述搅拌轴与第一减速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沿竖直与所述上罐体同轴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搅拌轴的下端对应所述送料口设有拨料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出料螺杆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隔腔中,所述出料螺杆沿水平方向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料筒为上端开口的槽体,槽体的开口形成所述入料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送料口为条形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二电机和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二减速器,第二减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出料螺杆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出渣孔上设有封盖。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连通所述隔腔与所述下罐体的回流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第一循环泵,第一循环泵的进口端与所述下罐体连通,第一循环泵的出口端与所述上罐体的上部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隔腔还连接有通气阀,通气阀通过气管连接至压缩空气气源,气管上设有空气流量计。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通过设置第一驱动机构、搅拌轴和叶片可以对上罐体中的发酵醅进行自动翻醅,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发酵速度,通过设置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搅拌轴的下端拨料板的拨料、料筒和出料螺杆实现自动出料,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了本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罐体10旋转喷淋头11入料人孔12下罐体20冷却盘管21冷却水管道22第一循环泵23第一循环管道24回流管25液位管26第二循环泵27第二循环管道28第一电机30第一减速器31搅拌轴32叶片33出料人孔34拨料板35第一隔板41第二隔板42隔腔43网孔411条形孔412通气阀44空气流量计441气管442第二电机50第二减速器51出料螺杆52螺叶53料筒54通孔55出渣孔56封盖57入料口5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3,自动翻醅出料食醋固态快速发酵装置,包括用于容置发酵醅的上罐体10和用于容置发酵液的下罐体20,上罐体10和下罐体20连接在一起,上罐体10与下罐体20之间形成隔层43,隔层43的上部设有第一隔板41,隔层43的下部设有第二隔板42,第一隔板41布设有连通隔层43与上罐体10的网孔411。本技术中,还包括连通所述隔层43与所述下罐体20的回流管25,回流管25上可设置相应的控制阀,上罐体10中发酵形成的液体通过第一隔板41进入隔层43,并通过隔层43回流至下罐体20中。本技术还包括第一循环泵23,第一循环泵23的进口端与所述下罐体20连通,第一循环泵23的出口端通过第一循环管道24与所述上罐体10的上部连通,具体是在上罐体10的上部设有旋转喷淋头11,第一循环泵23与旋转喷淋头11连接,用于将下罐体20中的料液抽送至旋转喷淋头11处,进行发酵醅的喷淋。本技术中,在下罐体20中还设有冷却盘管21,冷却盘管21通过冷却水管道22与冷却水连接。在上罐体10和下罐体20中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本技术中还包括PLC控制,各电元件均连接至PLC控制器,通过PLC控制器实现元件协调工作。本技术中,隔腔43还连接有通气阀44,通气阀44通过气管442连接至气源(例如采用压缩空气气源),气管442上设有空气流量计441,供气过程,是与外部的洁净压缩空气相连接,通过通气阀44和441空气流量计,控制适量供气,进入43隔腔,通过第一隔板41网格均匀的将新鲜空气分布到上罐体10的固态发酵醅料层中,以达到不间断向料层充足供氧,达快速发酵的目的。本技术中,在上罐体10上还设有出料人孔34,必要时可以通过打开出料人孔34对上罐体10进行清理。本技术中,还包括第二循环泵27,第二循环泵27的进口端与下罐体20的下部连通,第二循环泵27的出口端通过第二循环管道28与下罐体20的中部连通。本技术还在上罐体10的上部设有入料人孔12,通过该入料人孔12可以向上罐体10加入发酵醅。本技术还包括液位管26,液位管26的上端与下罐体20的上部连通,液位管26的下端连接至下罐体20的下部。上述的这些结构,在申请公布号CN109439505A均有介绍,这里不再进行详细描述。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罐体10中的搅拌轴32、设置在搅拌轴32上的叶片33以及用于驱动搅拌轴32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在所述隔腔43中设有料筒54,料筒54设置在隔腔43的中部,料筒54中安装有出料螺杆52,出料螺杆52上设有螺叶,出料螺杆52连接有用于驱动出料螺杆52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在料筒54上设有供发酵醅进入料筒54的入料口58和供发酵醅排出料筒54的出渣孔56,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翻醅出料食醋固态快速发酵装置,包括用于容置发酵醅的上罐体和用于容置发酵液的下罐体,上罐体与下罐体之间形成隔腔,隔腔的上部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布设有连通隔腔与上罐体的网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罐体中的搅拌轴、设置在搅拌轴上的叶片以及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在所述隔腔中设有料筒,料筒中安装有出料螺杆,出料螺杆上设有螺叶,出料螺杆连接有用于驱动出料螺杆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在料筒上设有供发酵醅进入料筒的入料口和供发酵醅排出料筒的出渣孔,在第一隔板上对应入料口设有送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翻醅出料食醋固态快速发酵装置,包括用于容置发酵醅的上罐体和用于容置发酵液的下罐体,上罐体与下罐体之间形成隔腔,隔腔的上部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布设有连通隔腔与上罐体的网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罐体中的搅拌轴、设置在搅拌轴上的叶片以及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在所述隔腔中设有料筒,料筒中安装有出料螺杆,出料螺杆上设有螺叶,出料螺杆连接有用于驱动出料螺杆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在料筒上设有供发酵醅进入料筒的入料口和供发酵醅排出料筒的出渣孔,在第一隔板上对应入料口设有送料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翻醅出料食醋固态快速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上罐体上的第一电机和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一减速器,所述搅拌轴与第一减速器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沿竖直与所述上罐体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翻醅出料食醋固态快速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的下端对应所述送料口设有拨料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翻醅出料食醋固态快速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螺杆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欣萍颜文凤刘元锟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中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