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888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水处理系统,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其中所述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中设有竖直放置在滤池底部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与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底部之间设有流水通道,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的废水可通过流水通道进入导流筒内;所述导流筒内设有曝气管;所述导流筒的上端筒壁上设有溢水孔。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有效处理印染废水的问题,实现了印染废水的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水处理系统
本申请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印染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工业废水的排放比重逐渐增大,且成为环保行业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纺织印染行业的科技进步与不断创新,化学合成有机原料的(染料、助剂及表面活性剂)使用量大大增加,造成印染废水水质呈现高COD、高色度、高碱性、可生化性低的特点,加大了废水处理难度。目前印染废水主要通过生化法来进行处理,所采用的装置可为曝气生物滤池,该装置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质)的作用。曝气生物滤池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一体的新工艺。而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在曝气过程中对生物床层内微生物进行冲刷,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使得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差,影响了其在工业废水领域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和水处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有效处理印染废水的问题,实现了印染废水的达标排放。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所述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中设有竖直放置在滤池底部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与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底部之间设有流水通道,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的废水可通过流水通道进入导流筒内;所述导流筒内设有曝气管;所述导流筒的上端筒壁上设有溢水孔。作为优选,所述曝气管包括曝气主管和多根曝气支管,所述曝气主管能与鼓风机连通,所述曝气支管从导流筒顶部延伸至导流筒底部,所述曝气支管外壁上装有磨砂曝气头。作为优选,所述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位于导流筒外的最下方区域为填料区,所述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设有进水管,废水能通过进水管进入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区;导流筒外且位于溢水孔与导流筒顶部之间的区域为清水区,所述清水区设有出水管,处理好后的出水,能经出水管输送至后续的水处理单元。作为优选,所述填料区从下至上依次为鹅卵石层和火山岩层,所述鹅卵石的粒径为2-25mm,鹅卵石层的高度为50-100mm,所述火山岩的粒径为2-10mm,火山岩层的高度为400-800mm。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中间水箱、上述的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产水箱和芬顿反应水池;所述中间水箱用于储存废水,中间水箱内的废水通过供水泵进入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所述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的出水进入产水箱内;产水箱内的废水通过蠕动泵进入芬顿反应水池内。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申请针对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存在的缺陷,采用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即在滤池中的导流装置内进行曝气,该方式不仅满足滤池内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而且可以借助曝气对水位的提升作用促使滤池内混合液的循环流动,为混合液在导流装置外部的填料区域提供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动力。与传统的曝气生物滤池底部直接曝气相比,该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技术能有效避免直接曝气对生物床层内微生物的冲刷,其相对温和的水力条件更有利于床层内微生物膜的形成,也有利于世代时间较长、对环境较为敏感菌落如硝化菌、反硝化菌等的繁殖。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的装置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装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在曝气过程中对生物床层内微生物进行冲刷,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使得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差,影响了其在工业废水领域的广泛应用。针对传统曝气生物滤池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在滤池中设置导流装置,在导流装置内进行曝气,该方式不仅满足滤池内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而且可以借助曝气对水位的提升作用促使滤池内混合液的循环流动,为混合液在导流装置外部的填料区域提供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动力。与传统的曝气生物滤池底部直接曝气相比,该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能有效避免直接曝气对生物床层内微生物的冲刷,其相对温和的水力条件更有利于床层内微生物膜的形成,也有利于世代时间较长、对环境较为敏感菌落如硝化菌、反硝化菌等的繁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如图1所示,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中设有竖直放置在滤池底部的导流筒2,导流筒与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底部之间设有流水通道3,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的废水可通过流水通道进入导流筒内;导流筒内设有曝气管,导流筒的上端筒壁上设有溢水孔5。导流筒与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底部之间的流水通道可为导流筒下端筒壁上的凹槽或导流筒下方放置的环形带孔支架等。曝气管可对进入导流筒的废水进行曝气,曝气产生的气泡是至下而上翻滚,在曝气的作用下,导流筒内的水位不断提升,最后经溢水孔流至导流筒外,与外界进水进行混合,为混合液在导流筒外部区域提供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动力,也实现了导流筒内外废水的循环流动,同时满足了滤池内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上述曝气管包括曝气主管41和多根曝气支管42,曝气主管能与鼓风机连通,曝气支管从导流筒顶部延伸至导流筒底部,曝气支管外壁上装有磨砂曝气头43。曝气支管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上述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位于导流筒外的最下方区域为填料区,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设有进水管6,废水能通过进水管进入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区;导流筒外且位于溢水孔与导流筒顶部之间的区域为清水区,清水区设有出水管7,处理好后的出水,能经出水管输送至后续的水处理单元。在实施例中的水处理单元为产水箱。本申请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区与曝气区通过导流筒隔开,有效避免直接曝气对生物床层内微生物的冲刷,其相对温和的水力条件更有利于床层内微生物膜的形成,也有利于世代时间较长、对环境较为敏感菌落如硝化菌、反硝化菌等的繁殖。上述填料区从下至上依次为鹅卵石层8和火山岩层9,鹅卵石的粒径为2-25mm,鹅卵石层的高度为50-100mm,火山岩的粒径为2-10mm,火山岩层的高度为400-800mm。上述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的底部还设有反洗进水装置10,其采用独立的供水和出水管道对滤池的填料区进行冲洗。上述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的底部还设有承托层11,填料层和导流筒均置于承托层之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中间水箱12、上述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1、产水箱13和芬顿反应水池14;该中间水箱、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产水箱和芬顿反应水池依次通过管道连接;上述中间水箱用于储存废水,中间水箱内的废水通过供水泵15进入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的出水进入产水箱内;产水箱内的废水通过蠕动泵16进入芬顿反应水池内进行芬顿氧化反应。上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与曝气主管连通的鼓风机17。本申请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中设有竖直放置在滤池底部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与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底部之间设有流水通道,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的废水可通过流水通道进入导流筒内;所述导流筒内设有曝气管;所述导流筒的上端筒壁上设有溢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中设有竖直放置在滤池底部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与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底部之间设有流水通道,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的废水可通过流水通道进入导流筒内;所述导流筒内设有曝气管;所述导流筒的上端筒壁上设有溢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包括曝气主管和多根曝气支管,所述曝气主管能与鼓风机连通,所述曝气支管从导流筒顶部延伸至导流筒底部,所述曝气支管外壁上装有磨砂曝气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内位于导流筒外的最下方区域为填料区,所述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设有进水管,废水能通过进水管进入隔离循环曝气生物滤池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远李书进彭向阳刘彤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