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梯控制面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75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梯控制面板装置,涉及电梯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电梯控制面板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防护机构,在长时间的使用中控制面板会发生损坏的问题。所述控制面板的下方设置有按钮,所述控制面板的外部设置有外护壳体,且外护壳体与墙面固定连接,所述外护壳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活动框架,所述活动框架的内部设置有钢化玻璃,所述活动框架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拉杆,且拉杆位于外护壳体的外部,所述外护壳体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插接开口,且插接开口的尺寸与活动框架的尺寸相等,所述外护壳体的上下内壁上均设置有活动槽,且两个活动槽与插接开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梯控制面板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为一种新型电梯控制面板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十五度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十五度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快速电梯和高速电梯,电梯的控制面板用以控制电梯的升降和停放工作。现有的电梯控制面板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防护机构,在长时间的使用中控制面板会发生损坏的问题,影响电梯控制面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梯控制面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电梯控制面板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防护机构,在长时间的使用中控制面板会发生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梯控制面板装置,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下方设置有按钮,所述控制面板的外部设置有外护壳体,且外护壳体与墙面固定连接,所述外护壳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活动框架,所述活动框架的内部设置有钢化玻璃,所述活动框架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拉杆,且拉杆位于外护壳体的外部。优选的,所述外护壳体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插接开口,且插接开口的尺寸与活动框架的尺寸相等,所述外护壳体的上下内壁上均设置有活动槽,且两个活动槽与插接开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优选的,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辅助滚轮,且若干个辅助滚轮均与活动框架的外壁滚动接触,所述两个活动槽关于外护壳体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活动槽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轴承,所述辅助滚轮的内部设置有转轴,且辅助滚轮通过转轴与定位轴承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外护壳体的另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内凹槽,且内凹槽与插接开口和活动槽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内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磁铁条,且活动框架通过磁铁条与外护壳体的另一侧内壁吸附连接。优选的,所述外护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警示框架,且警示框架通过膨胀螺栓与墙面固定安装,所述警示框架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贴标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外护壳体起到对电梯控制面板保护的作用,合上活动框架时,即使无法完全严丝合缝,内凹槽内部的磁铁条也会与金属材质的活动框架吸附闭合,从而确保了外护壳体对控制面板的密封性能,达到对电梯控制面板防护的目的,克服了现有的电梯控制面板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防护机构,在长时间的使用中控制面板会发生损坏的问题。2、通过拉动拉杆将活动框架从外护壳体的前端面上拉开,然后通过按下按钮控制电梯的升降工作,控制完成后,推动拉杆将活动框架重新推入外护壳体的前端面上,当活动框架在抽拉时,活动槽内部的辅助滚轮与活动框架的外壁滚动接触,从而使得活动框架抽拉的过程中更加流畅顺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护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活动槽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面板;2、按钮;3、外护壳体;4、警示框架;5、贴标板;6、活动框架;7、拉杆;8、钢化玻璃;9、内凹槽;10、磁铁条;11、活动槽;12、辅助滚轮;13、插接开口;14、转轴;15、定位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电梯控制面板装置,包括控制面板1,控制面板1的下方设置有按钮2,控制面板1的外部设置有外护壳体3,且外护壳体3与墙面固定连接,外护壳体3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活动框架6,活动框架6的内部设置有钢化玻璃8,活动框架6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拉杆7,且拉杆7位于外护壳体3的外部。进一步,外护壳体3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插接开口13,且插接开口13的尺寸与活动框架6的尺寸相等,外护壳体3的上下内壁上均设置有活动槽11,且两个活动槽11与插接开口1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外护壳体3的一侧内壁上设置的插接开口13起到便于插接活动框架6的作用,外护壳体3的上下内壁上均设置的活动槽11起到承载辅助滚轮12的作用。进一步,活动槽1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辅助滚轮12,且若干个辅助滚轮12均与活动框架6的外壁滚动接触,两个活动槽11关于外护壳体3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分布,活动槽11的内部设置的若干个辅助滚轮12起到辅助活动框架6抽拉的作用。进一步,活动槽11的两侧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轴承15,辅助滚轮12的内部设置有转轴14,且辅助滚轮12通过转轴14与定位轴承15转动连接,活动槽11的两侧内壁上设置的若干个定位轴承15起到对转轴14定位的作用,辅助滚轮12的内部设置的转轴14起到配合辅助滚轮12接触转动的作用。进一步,外护壳体3的另一侧内壁上设置有内凹槽9,且内凹槽9与插接开口13和活动槽11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内凹槽9的内部设置有磁铁条10,且活动框架6通过磁铁条10与外护壳体3的另一侧内壁吸附连接,外护壳体3的另一侧内壁上设置的内凹槽9起到承载磁铁条10的作用。进一步,外护壳体3的一侧设置有警示框架4,且警示框架4通过膨胀螺栓与墙面固定安装,警示框架4的前端面上设置有贴标板5,外护壳体3的一侧设置的警示框架4起到警示使用者的作用,警示框架4的前端面上设置的贴标板5起到张贴“请随手合盖”标语的作用。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拉动拉杆7将活动框架6从外护壳体3的前端面上拉开,然后通过按下按钮2控制电梯的升降工作,控制完成后,推动拉杆7将活动框架6重新推入外护壳体3的前端面上,当活动框架6在抽拉时,活动槽11内部的辅助滚轮12与活动框架6的外壁滚动接触,从而使得活动框架6抽拉的过程中更加流畅顺利,警示框架4的前端面上设置的贴标板5起到张贴“请随手合盖”标语的作用,当使用者合上活动框架6时,即使无法完全严丝合缝,内凹槽9内部的磁铁条10也会与金属材质的活动框架6吸附闭合,从而确保了外护壳体3对控制面板1的密封性能,完成新型电梯控制面板的安装使用工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梯控制面板装置,包括控制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1)的下方设置有按钮(2),所述控制面板(1)的外部设置有外护壳体(3),且外护壳体(3)与墙面固定连接,所述外护壳体(3)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活动框架(6),所述活动框架(6)的内部设置有钢化玻璃(8),所述活动框架(6)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拉杆(7),且拉杆(7)位于外护壳体(3)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梯控制面板装置,包括控制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1)的下方设置有按钮(2),所述控制面板(1)的外部设置有外护壳体(3),且外护壳体(3)与墙面固定连接,所述外护壳体(3)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活动框架(6),所述活动框架(6)的内部设置有钢化玻璃(8),所述活动框架(6)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拉杆(7),且拉杆(7)位于外护壳体(3)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控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壳体(3)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插接开口(13),且插接开口(13)的尺寸与活动框架(6)的尺寸相等,所述外护壳体(3)的上下内壁上均设置有活动槽(11),且两个活动槽(11)与插接开口(1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控制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1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辅助滚轮(12),且若干个辅助滚轮(12)均与活动框架(6)的外壁滚动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正惠
申请(专利权)人:恒技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