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38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车架还包括至少两个横梁组件,至少两个横梁组件均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且至少两个横梁组件相互平行设置,各横梁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多个子横梁,每相邻的两个子横梁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架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的装配较为费时费力,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全承载结构车辆的底盘底架通常采用桁架结构,与老式大梁车架相比增加了通长横梁,通长横梁与车身骨架形成封闭环,以满足车辆的强度要求。然而,在安装车桥和悬架分总成时,通长横梁的上述设置会导致通长横梁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二者的安装。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通长横梁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发生结构干涉,在安装车桥和悬架分总成时,将通长横梁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干涉的部分去掉。然而,上述安装方式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导致车桥和悬架分总成和横梁的安装较为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架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的装配较为费时费力,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车架还包括至少两个横梁组件,至少两个横梁组件均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且至少两个横梁组件相互平行设置,各横梁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多个子横梁,每相邻的两个子横梁之间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各子横梁包括:管段;连接板,设置在管段的至少一端上;其中,紧固件穿设在相邻的两个子横梁的连接板上,以对两个连接板进行紧固,进而实现相邻的两个子横梁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各子横梁的管段与连接板焊接。进一步地,各连接板上设置有配合部,每相邻的两个子横梁的连接板上的配合部相互配合,以实现相邻的两个子横梁之间的相互定位。进一步地,各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配合部,多个配合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为凸起,第二配合部为凹槽,凸起伸入与其相邻的连接板上的凹槽内且与该凹槽限位止挡,与该凸起相邻的连接板上的凸起伸入该凸起所在的连接板上的凹槽内且与该凹槽限位止挡。进一步地,各子横梁的管段的延伸方向与横梁组件的延伸方向一致。进一步地,多个子横梁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子横梁、第二子横梁、第三子横梁、第四子横梁和第五子横梁;其中,将第二子横梁与第一子横梁和第三子横梁分离以形成安装缺口,车桥和悬架分总成穿过安装缺口后装在车架上。进一步地,第二子横梁、第三子横梁和第四子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板。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车架,车身设置在车架上;其中,车架为上述的车架。进一步地,车身包括车身骨架,车身骨架的两端分别与车架的子横梁对接。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和至少两个横梁组件。其中,至少两个横梁组件均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至少两个横梁组件相互平行设置。各横梁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多个子横梁,每相邻的两个子横梁之间可拆卸地连接。这样,当需要将车桥和悬架分总成与车架进行安装时,将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相对应的子横梁拆下,以便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的安装,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架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的装配较为费时费力,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使得车架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缩短拆装耗时,提高了装配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车架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车架的A-A向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车架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中的车架的第一子横梁的主视图;图5示出了图2中的车架的第二子横梁的主视图;图6示出了图2中的车架的第三子横梁的主视图;图7示出了图1中的车架的俯视图;以及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的实施例的横截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横梁组件;11、子横梁;111、管段;112、连接板;113、第一子横梁;114、第二子横梁;115、第三子横梁;116、第四子横梁;117、第五子横梁;20、车桥和悬架分总成;30、车身;31、车身骨架;41、螺栓;42、螺母;43、弹簧垫圈;50、底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架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的装配较为费时费力,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如图1至图7所示,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车架还包括至少两个横梁组件10,两个横梁组件10均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且两个横梁组件10相互平行设置,各横梁组件10包括顺次连接的五个子横梁11,每相邻的两个子横梁1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和两个横梁组件10。其中,两个横梁组件10均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两个横梁组件10相互平行设置。各横梁组件包括顺次连接的五个子横梁11,每相邻的两个子横梁1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这样,当需要将车桥和悬架分总成20与车架进行安装时,将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20相对应的子横梁11拆下,以便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20的安装,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架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的装配较为费时费力,增大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使得车架与车桥和悬架分总成2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缩短拆装耗时,提高了装配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横梁组件10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横梁组件10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多个。需要说明的是,子横梁11的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车架的尺寸大小进行调整。可选地,子横梁11为三个、或四个、或六个、或七个。如图4至图6所示,各子横梁11包括管段111和连接板112。其中,连接板112设置在管段111的至少一端上。其中,紧固件穿设在相邻的两个子横梁11的连接板112上,以对两个连接板112进行紧固,进而实现相邻的两个子横梁11之间的连接。这样,当需要将相邻的两个子横梁11进行拆装时,只需对两个子横梁11的两个连接板112进行拆装即可,进而降低了相邻的两个子横梁11的拆装难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子横梁11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车架的加工成本。如图3所示,紧固件包括螺栓41、螺母42和弹簧垫圈43。紧固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车架还包括至少两个横梁组件(10),至少两个所述横梁组件(10)均位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且至少两个所述横梁组件(10)相互平行设置,各所述横梁组件(10)包括顺次连接的多个子横梁(11),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横梁(1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车架还包括至少两个横梁组件(10),至少两个所述横梁组件(10)均位于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且至少两个所述横梁组件(10)相互平行设置,各所述横梁组件(10)包括顺次连接的多个子横梁(11),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横梁(1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横梁(11)包括:
管段(111);
连接板(112),设置在所述管段(111)的至少一端上;其中,紧固件穿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横梁(11)的所述连接板(112)上,以对两个所述连接板(112)进行紧固,进而实现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横梁(11)之间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子横梁(11)的所述管段(111)与所述连接板(112)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板(112)上设置有配合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横梁(11)的所述连接板(112)上的配合部相互配合,以实现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横梁(11)之间的相互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板(112)上设置有多个所述配合部,多个所述配合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凸起,所述第二配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长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广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