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和汽车座椅,所述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集成在座椅中的软充气袋;所述软充气袋内填充有柔性填充物;所述软充气袋内充入有气体;所述软充气袋内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软充气袋充气时局部膨胀高度的限高结构;所述软充气袋上还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有减震机构,用于在所述软充气袋受到突变挤压力时,释放所述软充气袋内的压力。本申请中,软充气袋内设有柔性填充物,柔性填充物可避免当软充气袋中气体完全排除状态时,袋体发生过度坍缩,进而形成椅面坍缩不平的情况出现,本申请中通过减震机构不仅起到了减震的作用,增加乘坐的舒适度,还可避免了软充气袋内压力得不到释放,损耗软充气袋的承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及汽车座椅
本申请一般涉及汽车座椅
,尤其涉及一种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及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座椅舒适度的了解与进步,发现传统的认为一把舒适的座椅具有包覆式符合人体工程的良好造型以及柔软透气性与支撑性外又逐步认识到座椅表面的软硬程度可实现智能化调节对舒适度的应用提升与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现有的通过空气来调节座椅软硬度的结构具有以下缺点:充气时气袋的鼓涨形状与座椅表面不随形,破坏了椅面的造型结构,在增加硬度的时候,降低了乘坐人员的舒适度。当道路颠簸或者乘用者突然给椅面施加力时,尤其时上述情况密集出现时,软充气袋会受到压力突然形变,人体会随着突然形变感受到震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及汽车座椅。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集成在座椅中的软充气袋;所述软充气袋内填充有柔性填充物;所述软充气袋内充入有气体;所述软充气袋内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软充气袋充气时局部膨胀高度的限高结构;所述软充气袋上还通过连接管路连接有减震机构,用于在所述软充气袋受到突变挤压力时,释放所述软充气袋内的压力。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充气袋连接有至少一个气路和通过所述气路给所述软充气袋充气的气源;所述软充气袋通过所述气路充入或排出气体以调节座椅表面的软硬度。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密封囊;所述连接管路将所述密封囊的腔体和所述软充气袋的腔体连通。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连接管路将软充气袋的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互通;所述气缸的活塞的伸出端与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结构连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连接管路内的流量大小的流量调节机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流量调节机构包括套在所述连接管路外的卡箍;所述卡箍包括设有开口的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的两个活动端分别向外平行伸出有第一调节片和第二调节片;所述第一调节片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调节片上对应所述螺纹孔开设有光滑通孔;穿过光滑通孔后的螺杆手柄螺纹固定在所述螺纹孔内。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手柄轴向固定连接;所述微型电机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正转或反转;所述控制模块还配置用于:根据输入模块的输入信号控制所述微型电机转动将所述连接管路的气流量调大或调小。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充气袋内设有限高结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限高结构为穿透式限高带和/或内置型限高带。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充气袋设有若干贯穿袋体的导风孔道,所述导风孔道与所述软充气袋的腔体隔绝,用于将所述软充气袋两侧的气体导通。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的靠背和/或座垫和/或侧翼上集成有上述的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所述气源由微型气泵或汽车车身内的压缩空气提供。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汽车座椅的软硬度调节区相邻叠加或间隔叠加设有至少两层所述软充气袋;所述软硬度调节区为所述汽车座椅内设有软充气袋的区域;所述软充气袋位于所述汽车座椅的泡棉结构的表面时,位于该表面的软充气袋外铺设有柔性衬垫。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汽车座椅的泡棉结构上设有用于放置软充气袋的软充气袋容留槽。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充气袋容留槽的开口侧设有遮盖体容留槽,用于放置遮盖体;所述遮盖体容留槽与所述软充气袋容留槽呈梯形结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汽车座椅的泡棉结构与座椅面套之间设有加热垫。本申请通过设计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软充气袋组成,软充气袋内设有柔性填充物,柔性填充物可避免当软充气袋中气体完全排除状态时,袋体发生过度坍缩,进而形成椅面坍缩不平的情况出现。软充气袋内充入有气体,由于软充气袋上还连接有减震机构,当道路频繁颠簸时,软充气袋不断受到压力的反复冲击机力时可暂时通过减震机构释放压力,一部分空气压缩至缓冲减震机构内,软充气袋的压力变化被减小,软硬度变化减小,减缓整个过程,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增加人体乘坐的舒适感;也避免了软充气袋内压力得不到释放,损耗软充气袋的承压能力;通过设计限高结构,可约束软充气袋上下两层袋体的间距,避免充气时,软充气袋出现圆鼓状,造成座椅表面的异常突出形变,使得软充气袋在充气时可与座椅的表面随形,进一步提高了座椅表面的美观和舒适度。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软充气袋通过气路连接有气源,通过软充气袋的充放气可以实现座椅表面各个部位的软硬度调节。满足了不同乘坐者的软硬度需求;由于本装置独立设置,不影响整个座椅的支撑性能。根据本身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减震机构在软充气袋受到的冲击力消失时,软充气袋的压力减小,减震机构复位,使得软充气袋内的压力恢复,软充气袋恢复至原始的软硬度状体。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软充气袋上开设导风孔道,使得本申请的座椅可集成通风和软硬度调节功能;通过在软充气袋的上方设置加热垫,进一步集成通风和/或加热及软硬度调节功能。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计梯形的遮盖物容留槽和袋体容留槽,可对袋体的边缘进行完全遮挡。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座椅上的软充气袋进行多层设置,实现了不同硬度的软硬度调节,进一步提高了座椅软硬度调节的范围,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座椅上的软充气袋分别独立控制,可以实现对座椅不同部位的不同的软硬度调节;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座椅上的软充气袋也可分组设置,以实现同一个区域的多个软充气袋的分组控制,实现同一区域的软硬度同时调节,避免出现调节不同时造成的座椅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同时,分组调节还可降低调节阀的使用数量,降低控制成本。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至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软充气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至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磁阀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软充气袋的结构示意图;图15-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卡箍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软充气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汽车座椅在软充气袋硬度较低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汽车座椅在软充气袋硬度较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集成在座椅中的软充气袋(10);所述软充气袋(10)内填充有柔性填充物(20);所述软充气袋(10)内充入有气体;所述软充气袋(10)内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软充气袋充气时局部膨胀高度的限高结构(30);所述软充气袋(10)上还通过连接管路(13)连接有减震机构(120),用于在所述软充气袋(10)受到突变挤压力时,释放所述软充气袋(10)内的压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集成在座椅中的软充气袋(10);所述软充气袋(10)内填充有柔性填充物(20);所述软充气袋(10)内充入有气体;所述软充气袋(10)内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软充气袋充气时局部膨胀高度的限高结构(30);所述软充气袋(10)上还通过连接管路(13)连接有减震机构(120),用于在所述软充气袋(10)受到突变挤压力时,释放所述软充气袋(10)内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充气袋(10)连接有至少一个气路(11)和通过所述气路(11)给所述软充气袋(10)充气的气源(50);所述软充气袋(10)通过所述气路(11)充入或排出气体以调节座椅表面的软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120)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密封囊(121);所述连接管路(13)将所述密封囊(121)的腔体和所述软充气袋(10)的腔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120)包括气缸(122);所述气缸(122)具有第一腔体(123)和第二腔体(124);所述连接管路(13)将软充气袋(10)的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123)互通;所述气缸(122)的活塞(125)的伸出端与复位弹簧(12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26)的另一端与固定结构(12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连接管路(13)内的流量大小的流量调节机构(1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舒适性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机构(130)包括套在所述连接管路(13)外的卡箍(132);所述卡箍(132)包括设有开口的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的两个活动端向外平行伸出有第一调节片(133)和第二调节片(134);所述第一调节片(133)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二调节片(134)上对应所述螺纹孔开设有光滑通孔;穿过光滑通孔后的螺杆手柄(135)螺纹固定在所述螺纹孔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闻汽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