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反光防风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19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反光防风面料,包括基布、棉线和纱线,所述基布由棉线和纱线沉浮穿插制成,所述棉线和纱线均由丝线、银丝、玻璃纤维丝和涤沦丝缠绕而成,所述基布一侧缝合连接有防风层,所述防风层正面中部等距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中部设置有水性乳胶水,所述防风层正面缝合连接有纤维合成布,所述纤维合成布正面等距胶结有反光条,通过棉线、纱线、丝线、银丝、玻璃纤维丝、涤沦丝和防风层,通过棉线和纱线棱织而成的基布能够对气体进行初步阻隔,而通过防风层能够对外界的气体再次阻隔,通过两次阻隔,防止外界的气体穿透面料,进而增加了面料的防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反光防风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为一种带反光防风面料。
技术介绍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但是现有制成的面料防风效果不理想,而人员将制成的面料穿着在身上时,外界的气体沿着面料进入到人体表面,从而使面料不保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反光防风面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但是现有制成的面料防风效果不理想,而人员将制成的面料穿着在身上时,外界的气体沿着面料进入到人体表面,从而使面料不保暖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反光防风面料,包括基布、棉线和纱线,所述基布由棉线和纱线沉浮穿插制成,所述棉线和纱线均由丝线、银丝、玻璃纤维丝和涤沦丝缠绕而成;所述基布一侧缝合连接有防风层,所述防风层正面中部等距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中部设置有水性乳胶水,所述防风层正面缝合连接有纤维合成布,所述纤维合成布正面等距胶结有反光条;所述基布、防风层和纤维合成布之间通过反光丝线缝合而成,所述反光丝线由洗涤丝和反光丝缠绕而成。优选的,所述棉线和纱线之间组成的夹角在三十到四十五度,所述基布通过棉线和纱线棱织而成。优选的,所述丝线、银丝、玻璃纤维丝和涤沦丝的长度比例为比例为1.15:1.1:1.05:1,所述洗涤丝和反光丝的长度比例为1.1:1。优选的,所述反光条和纤维合成布之间通过合适励水性喷胶连接,所述反光条内壁中部等距设置有玻璃微珠。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凹槽在防风层内部的形状为倒锥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1、通过棉线、纱线、丝线、银丝、玻璃纤维丝、涤沦丝和防风层,通过棉线和纱线棱织而成的基布能够对气体进行初步阻隔,而通过防风层能够对外界的气体再次阻隔,通过两次阻隔,防止外界的气体穿透面料,进而增加了面料的防风性。2、通过纤维合成布、反光丝线、凹槽和水性乳胶水,能够便于纤维合成布和防风层之间的连接,从而使纤维合成布和防风层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防止纤维合成布和防风层之间发生脱落的现象。3、通过洗涤丝、反光丝和反光条,能够对外界的光源进行反射,进而便于夜间人员的寻找,降低了人员的寻找难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水性乳胶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纱线的穿插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1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纱线的缠绕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反光丝的缠绕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基布;2、棉线;3、纱线;4、丝线;5、银丝;6、玻璃纤维丝;7、涤沦丝;8、防风层;9、纤维合成布;10、反光条;11、反光丝线;12、凹槽;13、水性乳胶水;14、洗涤丝;15、反光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反光防风面料,包括基布1,基布1由棉线2和纱线3沉浮穿插制成,棉线2和纱线3之间组成的夹角在三十到四十五度,基布1通过棉线2和纱线3棱织而成,棉线2和纱线3之间形成的夹角为三十五度时,棉线2和纱线3棱织而成的图案为倾斜状,棉线2和纱线3之间形成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时,棉线2和纱线3棱织而成的图案为条状,棉线2和纱线3均由丝线4、银丝5、玻璃纤维丝6和涤沦丝7缠绕而成,丝线4、银丝5、玻璃纤维丝6和涤沦丝7的长度比例为1.15:1.1:1.05:1,洗涤丝14和反光丝15的长度比例为1.1:1,能够便于将丝线4、银丝5、玻璃纤维丝6和涤沦丝7缠绕为一根棉线2或者纱线3,防止丝线4、银丝5、玻璃纤维丝6和涤沦丝7缠绕而成的棉线2或者纱线3边部长度产生不均的现象。基布1一侧缝合连接有防风层8,防风层8正面中部等距开设有凹槽12,凹槽12的横截面为圆形,凹槽12在防风层8内部的形状为倒锥形,能够便于对水性乳胶水13进行限位,防止水性乳胶水13的位置发生移动的现象,凹槽12内壁中部设置有水性乳胶水13,防风层8正面缝合连接有纤维合成布9,纤维合成布9正面等距胶结有反光条10,反光条10和纤维合成布9之间通过合适励水性喷胶连接,反光条10内壁中部等距设置有玻璃微珠,能够使反光条10和纤维合成布9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防止反光条10和纤维合成布9之间发生脱落的现象,同时,利用玻璃微珠能够增加反光条10的反光性。基布1、防风层8和纤维合成布9之间通过反光丝线11缝合而成,反光丝线11由洗涤丝14和反光丝15缠绕而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带反光防风面料在使用时,通过银丝5防止面料和人员穿着时产生静电,而利用丝线4和玻璃纤维丝6增加了基布1整体的强度,然后将棉线2和纱线3进行棱织,并且使得棉线2和纱线3沉浮穿插,棱织而成的基布1能够对外界的气体进行初步阻隔,然后,利用防风层8对外界的气体再次阻隔,通过两次阻隔,防止外界的气体穿透面料,进而增加了面料的防风性;然后,将水性乳胶水13放入到凹槽12内部,接着将纤维合成布9贴合在防风层8外表面,然后利用反光丝线11将基布1、防风层8和纤维合成布9三者之间进行穿插,从而完成基布1、防风层8和纤维合成布9三者之间的安装,从而使纤维合成布9和防风层8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防止纤维合成布9和防风层8之间发生脱落的现象;最后,将反光条10和纤维合成布9之间粘接连接,而外界的光源照射到反光条10和反光丝线11外表面,从而使反光条10和反光丝线11反光,能够对外界的光源进行反射,进而便于夜间人员的寻找,降低了人员的寻找难度。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反光防风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1)、棉线(2)和纱线(3),所述基布(1)由棉线(2)和纱线(3)沉浮穿插制成,所述棉线(2)和纱线(3)均由丝线(4)、银丝(5)、玻璃纤维丝(6)和涤沦丝(7)缠绕而成;/n所述基布(1)一侧缝合连接有防风层(8),所述防风层(8)正面中部等距开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壁中部设置有水性乳胶水(13),所述防风层(8)正面缝合连接有纤维合成布(9),所述纤维合成布(9)正面等距胶结有反光条(10);/n所述基布(1)、防风层(8)和纤维合成布(9)之间通过反光丝线(11)缝合而成,所述反光丝线(11)由洗涤丝(14)和反光丝(15)缠绕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反光防风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1)、棉线(2)和纱线(3),所述基布(1)由棉线(2)和纱线(3)沉浮穿插制成,所述棉线(2)和纱线(3)均由丝线(4)、银丝(5)、玻璃纤维丝(6)和涤沦丝(7)缠绕而成;
所述基布(1)一侧缝合连接有防风层(8),所述防风层(8)正面中部等距开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壁中部设置有水性乳胶水(13),所述防风层(8)正面缝合连接有纤维合成布(9),所述纤维合成布(9)正面等距胶结有反光条(10);
所述基布(1)、防风层(8)和纤维合成布(9)之间通过反光丝线(11)缝合而成,所述反光丝线(11)由洗涤丝(14)和反光丝(15)缠绕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反光防风面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丽碧张倩芸李嘉雯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远祥服装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