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781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包括旋转装置和推动装置,旋转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工件且能够水平旋转的旋转平台和旋转驱动机构,旋转平台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载具和回弹结构,定义靠近旋转平台中心的一侧为内,另一侧为外,通过所述推动装置推动载具径向由外向内移动,在回弹结构的作用下,带动载具由内向外径向移动回位;在载具回位后,旋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旋转平台水平旋转;该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旋转平台、推动装置、载具和回弹结构等机构的设计,能够实现工件的自动旋转,且能实现在某一工位时的匀速推进,便于与3D扫描等配合检测工件的外观,便于实现工件的外观的连续化自动化检测,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
技术介绍
待加工的工件具有多种多样,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片材,片材具有很多种,比如玻璃板、导光板、反光板、扩散板、手机后盖、导光板的背板(铝板)等,其中就以导光板的背板为例,导光板的背板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时对其外观以及平整度等要求较高,因此就需要对背板的表面进行检测,外观检测采用的视觉检测装置,比如3D激光扫描等,对设备本身要求较高,所以其一般固定于机台后就不再移动,一般就采用工件移动的方式完成3D扫描的过程,另外,工件检测后,可能是良品,也可能是不良品,为此,也需要有专门的工位,便于良品和不良品的取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以期研究一种能够达到上述目的装置,便于片材工件自动化连续化检测的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通过对旋转平台、推动装置、载具和回弹结构等机构的设计,能够实现工件的自动旋转,且能实现在某一工位时的匀速推进,便于与3D扫描等配合检测工件的外观,便于实现工件的外观的连续化自动化检测,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一人多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所述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包括旋转装置和推动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工件且能够水平旋转的旋转平台和能够驱动所述旋转平台旋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平台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载具和回弹结构,定义靠近旋转平台中心的一侧为内,另一侧为外,通过所述推动装置推动所述载具径向由外向内移动,在所述回弹结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载具由内向外径向移动回位;在所述载具回位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旋转平台水平旋转;所述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推动装置和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电机和凸轮分割器,所述旋转平台的中心与所述凸轮分割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凸轮分割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旋转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载具设有四组,且沿所述旋转平台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进一步地说,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动驱动电机、推动组件和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径向设置,所述推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推动组件的外端连接,通过所述推动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推动组件径向移动从而带动载具径向由外向内移动;所述推动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座和安装于所述推动座的推杆,所述推杆对准所述载具,在所述推动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所述推杆的内端能够推动所述载具。进一步地说,所述载具与所述旋转平台之间也设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沿所述旋转平台径向设置,所述载具能够沿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进一步地说,所述回弹结构包括导柱、弹性件和中心挡块,所述中心挡块固定于所述旋转平台的中心位置,所述导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中心挡块,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载具,所述弹性件套装于所述导柱且一端抵紧所述中心挡块,另一端抵紧所述载具。进一步地说,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进一步地说,所述载具设有用于抽真空的吸附通孔,所述吸附通孔外接抽真空系统,工件通过所述吸附通孔吸附于所述载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旋转装置和推动装置,旋转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工件且能够水平旋转的旋转平台和能够驱动旋转平台旋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旋转平台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载具和回弹结构,定义靠近旋转平台中心的一侧为内,另一侧为外,通过推动装置推动载具径向由外向内匀速移动,在回弹结构的作用下,带动载具由内向外径向移动回位;在载具回位后,旋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旋转平台水平旋转,通过该装置能够实现工件的自动旋转以及工件在某一工位的匀速推进等,通过与视觉检测设备的配合,能够实现工件的自动化连续化的外观检测,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一人多机;再者,本技术的载具可以设有四组,且沿旋转平台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其中一工位的载具用于与上游制程的对接,与推动装置对应的工位的载具用于检测外观,又一工位的载具用于承接合格品,进行下游制程,剩余一工位的载具用于承接不良品,便于其它机构将不良品取走,本装置采用自动化作业模式节省大量人工,在机构上选用性能稳定的驱动单元,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同时该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的出现,使得片材工件的外观检测的全自动化存在实现的可能;另外,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精简、速度高效和质量稳定等特点。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图;图5是图4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旋转装置20、旋转平台201、旋转驱动机构202、旋转驱动电机2021、凸轮分割器2022、载具203、吸附通孔2031、回弹结构204、导柱2041、弹性件2042、中心挡块2043、推动装置30、推动驱动电机301、推动组件302、推动座3021、推杆3022、直线导轨303、工件10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技术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实施例:一种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如图1到图5所示,包括所述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包括旋转装置20和推动装置30,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工件100且能够水平旋转的旋转平台201和能够驱动所述旋转平台旋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202,所述旋转平台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载具203和回弹结构204,定义靠近旋转平台中心的一侧为内,另一侧为外,通过所述推动装置推动所述载具径向由外向内移动,在所述回弹结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载具由内向外径向移动回位;在所述载具回位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旋转平台水平旋转;所述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推动装置和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02包括旋转驱动电机2021和凸轮分割器2022,所述旋转平台的中心与所述凸轮分割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凸轮分割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旋转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普通电机。所述载具设有四组,且沿所述旋转平台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推动装置30包括推动驱动电机301、推动组件302和直线导轨303,所述直线导轨沿所述旋转平台径向设置,所述推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推动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包括旋转装置(20)和推动装置(30),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工件(100)且能够水平旋转的旋转平台(201)和能够驱动所述旋转平台旋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202),所述旋转平台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载具(203)和回弹结构(204),定义靠近旋转平台中心的一侧为内,另一侧为外,通过所述推动装置推动所述载具径向由外向内移动,在所述回弹结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载具由内向外径向移动回位;在所述载具回位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旋转平台水平旋转;/n所述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推动装置和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包括旋转装置(20)和推动装置(30),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工件(100)且能够水平旋转的旋转平台(201)和能够驱动所述旋转平台旋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202),所述旋转平台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载具(203)和回弹结构(204),定义靠近旋转平台中心的一侧为内,另一侧为外,通过所述推动装置推动所述载具径向由外向内移动,在所述回弹结构的作用下,带动所述载具由内向外径向移动回位;在所述载具回位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旋转平台水平旋转;
所述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推动装置和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202)包括旋转驱动电机(2021)和凸轮分割器(2022),所述旋转平台的中心与所述凸轮分割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凸轮分割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旋转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设有四组,且沿所述旋转平台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转及推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30)包括推动驱动电机(301)、推动组件(302)和直线导轨(303),所述直线导轨径向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光得唐鸿继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恒达精密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