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生产用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760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壳生产用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有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第一上模板连接有冲压杆,第二上模板设有凹模,第二上模板设有第一定位通孔,定位通孔装配有第一定位杆,第一上模板设有第二定位通孔;下模包括有第一下模板和第二下模板,第一下模板设有坯料槽,第一下模板设有空槽,第二下模板设有凸模,第二下模板设有装配槽,装配槽装配有第二定位杆,装配槽还装配有模具弹簧,第一下模板设有第一通孔,第一下模板设有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冲压模具通常下模为凹模,上模为凸模,导致冲压成型后的圆筒形的毛坯件凹入凹模内部,不便于取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壳生产用冲压模具
本技术属于冲压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壳生产用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电机壳通常指各种电机加工装配所使用的外壳,通常采用合金材料制成,现有的电机壳形状通常为圆筒形,加工时,通常先将合金材料制成板形合金材料(如附图1中所示),再将合金材料经过切割形成坯料(如附图1中所示),最后通过冲压装置将坯料冲压为圆筒形的初始毛坯件(如附图1中所示)。冲压装置在进行圆筒形的毛坯件冲压作业时,由于现有的冲压模具通常下模为凹模,上模为凸模,导致冲压成型后的圆筒形的毛坯件凹入下模的凹模内部,不便于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电机壳生产用冲压模具,以解决现有的冲压模具通常下模为凹模,上模为凸模,导致冲压成型后的圆筒形的毛坯件凹入凹模内部,不便于取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机壳生产用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有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上模板,所述第一上模板上侧可拆卸连接有冲压杆,所述第二上模板设有凹模,所述第二上模板设有若干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第一定位通孔装配有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上模板设有与第一定位杆相匹配的第二定位通孔;所述下模包括有第一下模板和第二下模板,所述第一下模板设有坯料槽,所述第一下模板中部设有空槽,所述第二下模板设有与空槽相匹配的凸模,所述第二下模板设有若干装配槽,所述装配槽装配有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一定位杆的直径尺寸,所述装配槽还装配有模具弹簧,所述模具弹簧与第二定位杆相套设,所述第一下模板上端设有若干与第一定位杆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下模板下端设有若干与第二定位杆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定位杆下端依次贯穿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定位杆上端贯穿第二通孔与第一定位杆固定连接。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第一上模板的冲压杆能够连接冲压装置,使冲压装置通过冲压杆,带动上模向下运动进行冲压;第一定位杆分别与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二定位通孔相配合,能够对上模上下移动进行定位,防止上模发生偏移;往第一下模板的坯料槽放入切割好的板形坯料,冲压杆带动上模向下运动,上模下压,使第一下模板克服模具弹簧的弹力,相对于第二定位杆向下运动,从而使凸模贯穿空槽,压入第二上模板的凹模内部,使板形坯料冲压成型形成圆筒状毛坯件;冲压完成后,冲压杆收起,第二下模板装配槽的模具弹簧弹性回弹,使第一下模板下上运动,从而使圆筒状毛坯件能够跟随第一下模板升至表面,方便拿取;设置第一定位杆直径尺寸大于第二定位杆直径尺寸,从而使第一通孔的孔径尺寸大于第二通孔的孔径尺寸,从而能够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一定位杆的尺寸差,使模具弹簧回弹进行限位,使第一下模板回到初始位置;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冲压模具通常下模为凹模,上模为凸模,导致冲压成型后的圆筒形的毛坯件凹入凹模内部,不便于取出的问题。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定位杆上侧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下侧设有第一弹性软垫。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上模上升过高,对上模的上移进行限位,并且能够在上模与限位块接触时减震降噪。进一步限定,所述凸模下侧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上侧设有第二弹性软垫。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下模的第二下模板在冲压冲压杆下压时,能够将第二下模板的下降移动进行限位,避免凸模冲压过猛,出现废品。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通孔装配有第三弹性软垫。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下模的第一下模板在模具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弹与第一定位杆限位接触时能够减震降噪。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结构简单,同时将上模设计为凹模,下模设计为凸模,使在电机壳冲压后,电机壳不会与下模,同时,通过模具弹簧的回弹,能够圆筒形毛坯件能够跟随第一下模板升至表面,更加方便拿取;2、通过第一弹性软垫、第二弹性软垫和第三弹性软垫,能够对模具在运动时发生的碰撞进行减震和降噪。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电机壳的坯料和圆筒形毛坯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机壳生产用冲压模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电机壳生产用冲压模具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电机壳生产用冲压模具实施例的剖面结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电机壳生产用冲压模具实施例的剖面结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上模1、第一上模板11、冲压杆111、第二定位通孔112、第二上模板12、凹模121、第一定位通孔122、第一定位杆13、限位块131、下模2、第一下模板21、坯料槽211、空槽212、第一通孔213、第三弹性软垫2131、第二通孔214、第二下模板22、凸模221、限位台2211、第二弹性软垫2212、装配槽222、第二定位杆23、模具弹簧2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2-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机壳生产用冲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包括有第一上模板11和第二上模板12,第一上模板11上侧可拆卸连接有冲压杆111,第二上模板12设有凹模121,第二上模板12设有若干第一定位通孔122,第一定位通孔122装配有第一定位杆13,第一上模板11设有与第一定位杆13相匹配的第二定位通孔112;下模2包括有第一下模板21和第二下模板22,第一下模板21设有坯料槽211,第一下模板21中部设有空槽212,第二下模板22设有与空槽212相匹配的凸模221,第二下模板22设有若干装配槽222,装配槽222装配有第二定位杆23,第二定位杆23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一定位杆13的直径尺寸,装配槽222还装配有模具弹簧24,模具弹簧24与第二定位杆23相套设,第一下模板21上端设有若干与第一定位杆13相匹配的第一通孔213,第一下模板21下端设有若干与第二定位杆23相匹配的第二通孔214,第一通孔213和第二通孔214相互连通,第一定位杆13下端依次贯穿第一定位通孔122和第一通孔213,第二定位杆23上端贯穿第二通孔214与第一定位杆13固定连接。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第一上模板11的冲压杆111能够连接冲压装置,使冲压装置通过冲压杆111,带动上模1向下运动进行冲压;第一定位杆13分别与第一定位通孔122和第二定位通孔112相配合,能够对上模上下移动进行定位,防止上模1发生偏移;往第一下模板21的坯料槽211放入切割好的板形坯料,冲压杆111带动上模1向下运动,上模1下压,使第一下模板21克服模具弹簧24的弹力,相对于第二定位杆23向下运动,从而使凸模221贯穿空槽212,压入第二上模板12的凹模121内部,使板形坯料冲压成型形成圆筒状毛坯件;冲压完成后,冲压杆111收起,第二下模板22装配槽222的模具弹簧24弹性回弹,使第一下模板21下上运动,从而使圆筒状毛坯件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壳生产用冲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包括有第一上模板(11)和第二上模板(12),所述第一上模板(11)上侧可拆卸连接有冲压杆(111),所述第二上模板(12)设有凹模(121),所述第二上模板(12)设有若干第一定位通孔(122),所述第一定位通孔(122)装配有第一定位杆(13),所述第一上模板(11)设有与第一定位杆(13)相匹配的第二定位通孔(112);/n所述下模(2)包括有第一下模板(21)和第二下模板(22),所述第一下模板(21)设有坯料槽(211),所述第一下模板(21)中部设有空槽(212),所述第二下模板(22)设有与空槽(212)相匹配的凸模(221),所述第二下模板(22)设有若干装配槽(222),所述装配槽(222)装配有第二定位杆(23),所述第二定位杆(23)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一定位杆(13)的直径尺寸,所述装配槽(222)还装配有模具弹簧(24),所述模具弹簧(24)与第二定位杆(23)相套设,所述第一下模板(21)上端设有若干与第一定位杆(13)相匹配的第一通孔(213),所述第一下模板(21)下端设有若干与第二定位杆(23)相匹配的第二通孔(214),所述第一通孔(213)和第二通孔(214)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定位杆(13)下端依次贯穿第一定位通孔(122)和第一通孔(213),所述第二定位杆(23)上端贯穿第二通孔(214)与第一定位杆(1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壳生产用冲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包括有第一上模板(11)和第二上模板(12),所述第一上模板(11)上侧可拆卸连接有冲压杆(111),所述第二上模板(12)设有凹模(121),所述第二上模板(12)设有若干第一定位通孔(122),所述第一定位通孔(122)装配有第一定位杆(13),所述第一上模板(11)设有与第一定位杆(13)相匹配的第二定位通孔(112);
所述下模(2)包括有第一下模板(21)和第二下模板(22),所述第一下模板(21)设有坯料槽(211),所述第一下模板(21)中部设有空槽(212),所述第二下模板(22)设有与空槽(212)相匹配的凸模(221),所述第二下模板(22)设有若干装配槽(222),所述装配槽(222)装配有第二定位杆(23),所述第二定位杆(23)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一定位杆(13)的直径尺寸,所述装配槽(222)还装配有模具弹簧(24),所述模具弹簧(24)与第二定位杆(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崇钦刘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青莲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