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多用户双向匹配接入选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7191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多用户双向匹配接入选择方法,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依据用户与异构网接入点(Access Point,AP)选择的偏好程度,决策用户与AP双向选择过程。VLC‑WiFi异构网络的AP控制器统计VLC‑WiFi的AP历史链路稳定状况、历史服务保障因子等用户偏好信息,构建两步最优贪心匹配的信息矩阵,提出两步最优贪心匹配方法解决双向匹配问题。计算多级用户竞争因子,评价需接入VLC‑WiFi AP的用户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多接入点密集覆盖使用户接入选择困难的问题,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和兼顾系统的公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多用户双向匹配接入选择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通信
,涉及一种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多用户双向匹配接入选择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克服无线电频谱资源有限的问题,可见光通信(VisibleLightCommunication,VLC)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广泛的被人们所熟知,由于其具有高带宽、大速率、低时延、无电磁干扰的优势,在利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发光照明的同时,兼顾信息传输,因此,VLC可以作为室内无线接入通信的拓展。然而,VLC的接收信号大部分能量来自于VLCAP的直射链路(LightofSight,LOS),覆盖范围小;而多VLC接入点(AccessPoint,AP)组网的通信能力依赖室内布局。而且,在接收信号时,VLC通信的接收端的光电探测器(PhotoDetector,PD)需要与AP保持水平对齐,且因为终端设备没有光信号发送模块,目前很难实现VLC上行链路的通信传输;另外一方面,当下行的LOS信号被室内物体阻挡时,用户也接收不到来自VLCAP的光信号。为了弥补VLC组网的不足,考虑到室内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通信模块广泛的架设在各个无线终端,WiFi子网络可以覆盖整个房间,且用户不需要花费额外的资费接入WiFi子网络,WiFi成为VLC组网的最佳“伙伴”,能补充VLC的通信盲区。在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中,当用户数目较少时,AP接入点的选择方式影响用户接收信号的信干噪比和系统吞吐量;当用户数较多时,用户之间存在较大的资源竞争,对系统吞吐量和用户接入成功率影响较大。因此,用户选择接入最佳的AP服务,能保证用户的服务质量和网络效益。然而,当AP密集覆盖时,用户选择最佳AP变得十分艰难。因此,研究VLC-WiFi异构网络的AP接入选择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多用户双向匹配接入选择方法,在每个服务时隙内为多个用户选择最佳接入点,提升系统吞吐量的同时兼顾系统的公平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多用户双向匹配接入选择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初始化;VLC-WiFi异构网络由AP集中控制器控制VLC子网络多个AP与WiFi子网络一个AP的资源分发与用户调度功能;请求进入VLC-WiFi异构网络的每个用户通过WiFi上行链路向AP集中控制器发送接入请求;依据朗伯辐射模型,计算各AP到用户的接收信号的强度值,用户选择接收信号强度值大的VLCAP接入点接入VLC-WiFi异构网络;如果用户不能接收VLCAP信号或接收的强度值小于用户接收灵敏度阈值要求,则该用户接入WiFiAP;S2:VLC-WiFi异构网络的AP控制器收集VLC-WiFi的各AP历史链路稳定因子以及AP历史业务保障因子等用户偏好信息,用于构建两步最优贪心匹配(TwoStepOptimalGreedyMatching,TSOGM)信息矩阵,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属性融合,得到VLC-WiFi异构网络的AP综合评估值,用于评价用户对AP偏好的偏好值;S3: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控制器收集历史用户速率,计算多级用户竞争因子,确定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对用户的偏好值;S4:根据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用户对AP的偏好值和AP对用户的偏好值,构建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有向加权二部图,用于描述VLC-WiFi异构网络的AP与用户的双向偏好;S5: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集中控制器收集用户与AP偏好信息和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有向加权二部图节点信息,计算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与用户的匹配满意度与匹配稳定度,用于构建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无向加权二部图;S6:依据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无向加权二部图,采用两步最优贪心匹配方法,确定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多用户与多接入点的匹配。可选的,所述S2具体方法为:S201: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控制器收集AP抗干扰因子、AP负载感知因子、AP链路稳定因子和AP服务保证因子4个指标构建TSOGM信息矩阵,TSOGM信息矩阵X如下所示:其中,室内VLC-WiFi的AP编号为i(i=1,2...,n),VLCAP编号为1至n-1;WiFiAP编号为n;第i个AP的第q(q=1,2,...,p)个评价指标用xi,q表示,VLC-WiFi异构网络的各个AP的评价的样本集合为{xiq|i=1,2,...,n;q=1,2,...,p},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将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p个属性层次化,使用根式法,计算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的综合权重值,用于用户评估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每个AP偏好用户的偏好值;S202:定义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链路稳定性因子,用于描述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链路稳定性;度量AP链路稳定性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Si为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链路稳定性因子,i∈A,Yi(t)表示从服务开始时刻至当前调度周期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历史切换用户集合,切换用户集合Yi(t)定义如下:其中,为异或运算符号,Oi(τ)为当前服务周期内的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关联用户集合,Oi(τ-1)为上一个服务周期内的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关联用户集合;S203:定义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服务保障因子,用于保障用户的利益,通过评价前一个服务周期的用户j是否达到服务质量要求来评估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当前服务性能,定义AP服务保证因子如下:其中,Qj,i(t)表示当前时隙用户j接入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i的服务保障因子;Ck,i(t-1)为前一个服务时隙接入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用户k的速率;对应的Rk,i(t-1)为前一个服务时隙接入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用户k的需求速率;(x)+=max(x,0);若Qj,i(t)=1,表示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在前一个服务周期内满足用户j体验的能力较强;Qj,i(t)=0,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在上个服务周期资源可能即将消耗完,或者用户j关联该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时所处位置受到干扰较强,导致用户j在关联该VLC-WiFi异构网络APi时,用户j的体验不佳;S204:对于VLC-WiFi异构网络AP的评价,VLC-WiFi异构网络的属性xi,q,VLC-WiFi异构网络的AP抗干扰因子、AP负载感知因子、AP历史服务保证因子越大越好,VLC-WiFi异构网络的AP链路稳定因子越小越好;归一化指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多用户双向匹配接入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初始化;VLC-WiFi异构网络由AP集中控制器控制VLC子网络多个AP与WiFi子网络一个AP的资源分发与用户调度功能;请求进入VLC-WiFi异构网络的每个用户通过WiFi上行链路向AP集中控制器发送接入请求;依据朗伯辐射模型,计算各AP到用户的接收信号的强度值,用户选择接收信号强度值大的VLC AP接入点接入VLC-WiFi异构网络;如果用户不能接收VLC AP信号或接收的强度值小于用户接收灵敏度阈值要求,则该用户接入WiFiAP;/nS2:VLC-WiFi异构网络的AP控制器收集VLC-WiFi的各AP历史链路稳定因子以及AP历史业务保障因子等用户偏好信息,用于构建两步最优贪心匹配(Two Step Optimal GreedyMatching,TSOGM)信息矩阵,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属性融合,得到VLC-WiFi异构网络的AP综合评估值,用于评价用户对AP偏好的偏好值;/nS3: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控制器收集历史用户速率,计算多级用户竞争因子,确定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对用户的偏好值;/nS4:根据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用户对AP的偏好值和AP对用户的偏好值,构建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有向加权二部图,用于描述VLC-WiFi异构网络的AP与用户的双向偏好;/nS5: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集中控制器收集用户与AP偏好信息和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有向加权二部图节点信息,计算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与用户的匹配满意度与匹配稳定度,用于构建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无向加权二部图;/nS6:依据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无向加权二部图,采用两步最优贪心匹配方法,确定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多用户与多接入点的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多用户双向匹配接入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化;VLC-WiFi异构网络由AP集中控制器控制VLC子网络多个AP与WiFi子网络一个AP的资源分发与用户调度功能;请求进入VLC-WiFi异构网络的每个用户通过WiFi上行链路向AP集中控制器发送接入请求;依据朗伯辐射模型,计算各AP到用户的接收信号的强度值,用户选择接收信号强度值大的VLCAP接入点接入VLC-WiFi异构网络;如果用户不能接收VLCAP信号或接收的强度值小于用户接收灵敏度阈值要求,则该用户接入WiFiAP;
S2:VLC-WiFi异构网络的AP控制器收集VLC-WiFi的各AP历史链路稳定因子以及AP历史业务保障因子等用户偏好信息,用于构建两步最优贪心匹配(TwoStepOptimalGreedyMatching,TSOGM)信息矩阵,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属性融合,得到VLC-WiFi异构网络的AP综合评估值,用于评价用户对AP偏好的偏好值;
S3: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控制器收集历史用户速率,计算多级用户竞争因子,确定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对用户的偏好值;
S4:根据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用户对AP的偏好值和AP对用户的偏好值,构建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有向加权二部图,用于描述VLC-WiFi异构网络的AP与用户的双向偏好;
S5: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集中控制器收集用户与AP偏好信息和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有向加权二部图节点信息,计算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与用户的匹配满意度与匹配稳定度,用于构建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无向加权二部图;
S6:依据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无向加权二部图,采用两步最优贪心匹配方法,确定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多用户与多接入点的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多用户双向匹配接入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方法为:
S201: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控制器收集AP抗干扰因子、AP负载感知因子、AP链路稳定因子和AP服务保证因子4个指标构建TSOGM信息矩阵,TSOGM信息矩阵X如下所示:



其中,室内VLC-WiFi的AP编号为i(i=1,2...,n),VLCAP编号为1至n-1;WiFiAP编号为n;第i个AP的第q(q=1,2,...,p)个评价指标用xi,q表示,VLC-WiFi异构网络的各个AP的评价的样本集合为{xiq|i=1,2,...,n;q=1,2,...,p},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将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p个属性层次化,使用根式法,计算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的综合权重值,用于用户评估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每个AP偏好用户的偏好值;
S202:定义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链路稳定性因子,用于描述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链路稳定性;度量AP链路稳定性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Si为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链路稳定性因子,i∈A,Yi(t)表示从服务开始时刻至当前调度周期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历史切换用户集合,切换用户集合Yi(t)定义如下:



其中,为异或运算符号,Oi(τ)为当前服务周期内的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关联用户集合,Oi(τ-1)为上一个服务周期内的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关联用户集合;
S203:定义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服务保障因子,用于保障用户的利益,通过评价前一个服务周期的用户j是否达到服务质量要求来评估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当前服务性能,定义AP服务保证因子如下:



其中,Qj,i(t)表示当前时隙用户j接入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APi的服务保障因子;Ck,i(t-1)为前一个服务时隙接入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用户k的速率;对应的Rk,i(t-1)为前一个服务时隙接入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的用户k的需求速率;(x)+=max(x,0);若Qj,i(t)=1,表示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在前一个服务周期内满足用户j体验的能力较强;Qj,i(t)=0,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在上个服务周期资源可能即将消耗完,或者用户j关联该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APi时所处位置受到干扰较强,导致用户j在关联该VLC-WiFi异构网络APi时,用户j的体验不佳;
S204:对于VLC-WiFi异构网络AP的评价,VLC-WiFi异构网络的属性xi,q,VLC-WiFi异构网络的AP抗干扰因子、AP负载感知因子、AP历史服务保证因子越大越好,VLC-WiFi异构网络的AP链路稳定因子越小越好;归一化指标公式为:



其中,xqmin为属性最小值,xqmax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焕淋张彤陈勇林振宇陈浩楠黄冰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