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药物混合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结核病房混药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箱盖,箱盖顶部的两侧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箱体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活塞管,活塞管的底部延伸至箱体的内腔,活塞管的内腔滑动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头,活塞头与活塞管的内壁紧密贴合。通过进液口将需要混合的液体通入到箱体中,箱盖对箱体起到了密封的作用,然后晃动箱体即可对箱体的混合液进行混合,使用通过不断拉动活塞杆即可将箱体混合好的混合液从箱盖中排出,进而实现了液体从通入到混合再到排出的过程全密封的目的,保证了混合液不与空气接触,大大提高了混合的效果,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核病房混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药物混合设备
,特别涉及结核病房混药装置。
技术介绍
结核病人一般要同时服用3-4种药物,有粉剂有液体,病人服用比较麻烦。而且抗结核药物不能和空气过多接触。如果是单个病人的发药,护士给每个病人单独混合一下药物,速度相对较快,也不算麻烦。如果是病房牵涉到很多病人的发药,此时单独混合每个病人需要服用的药物,时间很久,和空气接触也久,也会很麻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大批量混合药物的装置,且全过程不和空气过多接触,以满足病房批量混合多种药物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大批量混合药物的装置,且全过程不和空气过多接触,以满足病房批量混合多种药物的需求。本技术设计了结核病房混药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箱盖,所述箱盖顶部的两侧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箱体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活塞管,所述活塞管的底部延伸至箱体的内腔,所述活塞管的内腔滑动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与活塞管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活塞管的底部连通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三个接口,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连通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U型管,所述第一管道和U型管之间连通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允许流体由第一管道流向U型管,所述U型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的底部,所述活塞管内腔的容积大于U型管的容积;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和第二管道之间连通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允许流体由第二管道流向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与出液口连通。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箱盖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箱体和箱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螺钉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上镶嵌有透明玻璃。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进液口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进液管上螺纹连接有螺纹盖。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活塞管的长度大于U型管的长度。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液口将需要混合的液体或者粉剂倒入到箱体中,箱盖对箱体起到了密封的作用,然后晃动箱体即可对箱体的混合液进行混合,如果有粉剂,则静置一段时间待粉剂充分溶解在药剂中。使用时通过不断拉动活塞杆即可将箱体混合好的混合液从箱盖中排出,进而实现了各种不同的液体或者粉剂从通入到混合再到排出的过程全密封的目的,保证了混合液不与空气接触,大大提高了混合的效果,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箱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活塞管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箱体;2、箱盖;3、进液口;4、出液口;5、活塞管;6、活塞杆;7、三通管;8、第一管道;9、第二管道;10、第一单向阀;11、第二单向阀;12、U型管;13、观察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实施方式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结核病房混药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如图4所示,箱体1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箱盖2,箱体1和箱盖2配合使用达到密封的目的,箱盖2顶部的两侧设置有进液口3和出液口4,进液口3用于进液,出液口4用于排液。为了将箱体1中的混合液排出,箱体1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活塞管5,如图5所示的活塞管,活塞管5是贯穿箱盖2的顶部的,并且活塞管5的底部延伸至箱体1的内腔,优选的是延伸至箱体1的底部,在活塞管5的内腔滑动设置有活塞杆6,活塞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头,活塞头与活塞管5的内壁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活塞管5的底部连通有三通管7,三通管7包括三个接口,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连通有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9。第一管道8的另一端连通有U型管12,优选的,活塞管5的长度大于U型管12的长度,有利于将箱体1的混合液排出,第一管道8和U型管12之间连通有第二单向阀11,第二单向阀11允许流体由第一管道8流向U型管12,U型管12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1的底部,活塞管5内腔的容积大于U型管12的容积。第二管道9的另一端连通有排液管,排液管和第二管道9之间连通有第一单向阀10,第一单向阀10允许流体由第二管道9流向排液管,排液管的另一端与出液口4连通。如图1-3所示,在使用时,通过进液口3向箱体1中添加需要混合的液体和粉剂,然后将进液口3和出液口4密封,之后晃动箱体1将其中的混合液混合完全。如果有粉剂,则静置一段时间待粉剂充分溶解在药剂中。之后不断的拉动和按压活塞杆6,拉动活塞杆6的时候,由于活塞杆6内形成负压,三通管7、第一管道8、U型管12内也产生负压,混合液从箱体1流到U型管12中,在通过U型管12流到第一管道8中,之后会通过三通管7流到活塞杆6内。再按压活塞杆6,由于逆流时第二单向阀11截止,而第一单向阀10允许流体由第二管道9流向出液口4的排液管,因此按压活塞杆6时,活塞杆6混合液会流向第二管道9,再由第二管道9通过第一单向阀10流到排液管,之后通过排液管从出液口4处排出,重复以上过程,混合液体不断从出液口4处排出混合全程不与空气接触,便可以完成液体从通入到混合再到排出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混合的效果。为了清洗便捷,便于将箱体1和箱盖2拆卸,优选的,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箱盖2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第二螺纹孔,箱体1和箱盖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螺钉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进液口3的顶部连通有进液管,进液管的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进液管上螺纹连接有螺纹盖。为了观察箱体1中混合的情况,优选的,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口13,观察口13上镶嵌有透明玻璃。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进液口3将需要混合的液体通入到箱体1中,箱盖2对箱体1起到了密封的作用,然后晃动箱体1即可对箱体1的混合液进行混合,使用通过不断拉动活塞杆6即可将箱体1混合好的混合液从箱盖2中排出,进而实现了液体从通入到混合再到排出的过程全密封的目的,保证了混合液不与空气接触,大大提高了混合的效果,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结核病房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箱盖(2),所述箱盖(2)顶部的两侧设置有进液口(3)和出液口(4),所述箱体(1)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活塞管(5),所述活塞管(5)的底部延伸至箱体(1)的内腔,所述活塞管(5)的内腔滑动设置有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与活塞管(5)的内壁紧密贴合;/n所述活塞管(5)的底部连通有三通管(7),所述三通管(7)包括三个接口,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连通有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9);/n所述第一管道(8)的另一端连通有U型管(12),所述第一管道(8)和U型管(12)之间连通有第二单向阀(11),所述第二单向阀(11)允许流体由第一管道(8)流向U型管(12),所述U型管(12)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1)的底部,所述活塞管(5)内腔的容积大于U型管(12)的容积;/n所述第二管道(9)的另一端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和第二管道(9)之间连通有第一单向阀(10),所述第一单向阀(10)允许流体由第二管道(9)流向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与出液口(4)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结核病房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顶部可拆卸的连接有箱盖(2),所述箱盖(2)顶部的两侧设置有进液口(3)和出液口(4),所述箱体(1)的顶部还固定连接有活塞管(5),所述活塞管(5)的底部延伸至箱体(1)的内腔,所述活塞管(5)的内腔滑动设置有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与活塞管(5)的内壁紧密贴合;
所述活塞管(5)的底部连通有三通管(7),所述三通管(7)包括三个接口,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连通有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9);
所述第一管道(8)的另一端连通有U型管(12),所述第一管道(8)和U型管(12)之间连通有第二单向阀(11),所述第二单向阀(11)允许流体由第一管道(8)流向U型管(12),所述U型管(12)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1)的底部,所述活塞管(5)内腔的容积大于U型管(12)的容积;
所述第二管道(9)的另一端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维宁,任徐芸,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