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6442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所述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的区域;若是,则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到预设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有益技术效果为:使用调光玻璃作为车窗的列车只会根据地上的外界环境光强度来调整透光度,且不会由于频繁短时间亮度变化而进行调整。从而避免电流骤增或骤降的情况,以及调光玻璃频繁切换电流强弱的情况,减少电流输入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调光玻璃中液晶复合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节
,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目前地铁作为人们出行的一种交通工具,列车乘坐的舒适度逐渐引起相关领域企业的重视。地铁内的光照强度由车内灯光光照和外部环境的光照构成。当外部环境的光照强烈时,会给人刺眼的感觉。特别是在夏天,地铁在地面上运行时,强烈的阳光,列车内的人感受到的刺眼感会更加强烈。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调光玻璃,将液晶膜复合进两层玻璃中间,经高温高压胶合后一体成型的夹层结构的新型特种光电玻璃产品。使用者通过控制电流的通断与否控制玻璃的透明与不透明状态。将这种调光玻璃应用于列车的车窗上,并将其通过光控的方式来调节玻璃透明程度,当外界环境光照强度强时,降低车窗的透明度,当外界环境光强度弱时,提高车窗的透明度,即可实现进入车厢内的外界环境光强度处于令人舒适的强度。但列车在运行中位置时常在地上和地下之间切换,调光玻璃在有光和无光的环境中转换,由于调光玻璃是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实现透明程度的调节,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电流会瞬间增强或减弱,这种电流骤增或骤降会缩短电流输入设备的寿命、增加电流输入设备的故障率,同时也会缩短调光玻璃中液晶复合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一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具有减少地铁调光车窗输入电流变化频率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所述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的区域;若是,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到预设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体进入黑暗区域时,不会因为车外光照环境的突然变化,而骤然改变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判断车体进入是否黑暗区域的方法具体为:获取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判断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在预设时间间隔内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间间隔被设置为很短的时间,在这个很短的时间内,如果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突然减至很弱,即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那么就说明车体已经进入了黑暗区域,预设时间间隔是为了排除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从白天至夜晚减弱。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的方法具体为:获取车体的实时位置;判断实时位置是否位于黑暗区域所在位置;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列车的行驶路线是固定的,因此隧道的位置即黑暗区域是也固定的,通过车体的实时位置,即可判断车体是否位于黑暗区域。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减小时,减小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增大时,增大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外界环境光照强度调节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从而使进入车厢内的外界光照强度一直处于令人舒适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预设多个连续的光照强度范围,每个光照强度范围预设有相应的电流值;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位于其中一个光照强度范围时,对调光玻璃输入对应的电流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光照强度范围,使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值在光照强度范围内保持不变,避免由于获取的光照强度波动而导致的电流值跟随光照强度频繁调节。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车厢内温度和车厢外温度,当车厢外温度大于车厢内温度且大于温度阈值时,计算温差,当温差大于预设温差阈值且车门打开时,控制温度调节装置送出的冷风温度降低预设温度持续预设时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门开启后,车厢外的热空气进入车厢内会加快车厢内温度升高,因此在车门开启时降低冷风温度,可削弱车厢内温度升高的趋势。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检测二氧化碳浓度、PM2.5浓度和PM10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二氧化碳浓度阈值或PM2.5浓度大于PM2.5浓度阈值或PM10浓度大于PM10浓度阈值时,控制新风系统的空气流速提高至预设流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车厢内的空气质量。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检测TVOC浓度,当TVOC浓度大于TVOC浓度阈值时,控制光等离子净化装置开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车厢内的空气质量。本专利技术目的二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光装置,具有减少地铁调光车窗输入电流变化频率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光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所述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的区域;调节模块,当车体进入黑暗区域时,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到预设值。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装置包括:感光模块,获取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在预设时间间隔内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装置包括:位置模块,用于获取车体的实时位置;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实时位置是否位于黑暗区域所在位置,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本专利技术目的三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减少地铁调光车窗输入电流变化频率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的计算机程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使用调光玻璃作为车窗的列车只会根据地上的外界环境光强度来调整透光度,且不会由于频繁短时间亮度变化而进行调整。从而避免电流骤增或骤降的情况,以及调光玻璃频繁切换电流强弱的情况,减少电流输入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调光玻璃中液晶复合膜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具体方法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具体方法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系统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系统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所述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的区域;/n若是,则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到预设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所述黑暗区域为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的区域;
若是,则调整调光玻璃的电流大小到预设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车体进入是否黑暗区域的方法具体为:
获取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
判断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是否在预设时间间隔内低于预设的最低光照强度阈值;
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车体是否进入黑暗区域的方法具体为:
获取车体的实时位置;
判断实时位置是否位于黑暗区域所在位置;
若是,则判断为车体进入黑暗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减小时,减小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
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增大时,增大输入调光玻璃的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预设多个连续的光照强度范围,每个光照强度范围预设有相应的电流值;当外界环境的光照强度位于其中一个光照强度范围时,对调光玻璃输入对应的电流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内环境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正光徐会杰楚柏青赵丞皓张欣王璐张骄霍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地铁运营技术研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