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心肺复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频率稳定用于呼吸内科的心肺复苏装置,包括支板、推杆、调节杆和套筒,所述支板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并且伺服电机与连接轴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连接轴的边侧设置有第一齿轮,且连接轴与第一齿轮之间为卡接连接,并且第一齿轮的边侧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侧设置有螺杆,且第二齿轮与螺杆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螺杆的顶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螺杆的端部设置有套杆,且套杆的底部设置有负压吸头。该频率稳定用于呼吸内科的心肺复苏装置结构调节自动化水平高,结构传动灵活,用户舒适度高,用户体验感好,装置操作便捷高效,角度高度调节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频率稳定用于呼吸内科的心肺复苏装置
本技术涉及心肺复苏装置
,具体为一种频率稳定用于呼吸内科的心肺复苏装置。
技术介绍
心肺复苏装置是通过机械循环按压运动来替代传统的人工心肺复苏,能够在按压力度和按压频率上充分满足心肺复苏的要求,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方便便捷的心肺复苏帮助。现在市面上的电缆心肺复苏装置存在结构调节自动化水平低,结构传动不灵活,用户舒适度一般,用户体验感一般,装置操作复杂,角度高度调节不便捷等缺点,需要具有结构调节自动化水平高,结构传动灵活,用户舒适度高,用户体验感好,装置操作便捷高效,角度高度调节方便的新型电缆心肺复苏装置。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心肺复苏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频率稳定用于呼吸内科的心肺复苏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同类产品结构调节自动化水平低,结构传动不灵活,用户舒适度一般,用户体验感一般,装置操作复杂,角度高度调节不便捷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频率稳定用于呼吸内科的心肺复苏装置,包括支板、推杆、调节杆和套筒,所述支板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并且伺服电机与连接轴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连接轴的边侧设置有第一齿轮,且连接轴与第一齿轮之间为卡接连接,并且第一齿轮的边侧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侧设置有螺杆,且第二齿轮与螺杆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螺杆的顶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螺杆的端部设置有套杆,且套杆的底部设置有负压吸头,并且套杆与负压吸头之间为粘接连接,所述套杆的边侧设置有挡杆,且套杆与挡杆之间为活动插接,所述推杆贯穿于支板的边侧,且推杆的端部设置有控制机构,并且推杆的中部设置有镂空管,所述调节杆设置于支板的端部,且调节杆的端部设置有手动转盘,并且调节杆与手动转盘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中部开设有穿孔,且穿孔的内侧贯穿有插杆,并且穿孔与插杆之间为活动插接,所述套筒设置于调节杆的底部,且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底垫,并且套筒与底垫之间为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通过第一齿轮与支板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为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套杆通过螺杆与挡杆构成升降结构,且套杆的中轴线与负压吸头的中轴线相垂直。优选的,所述镂空管嵌套在推杆的外部,且镂空管与控制机构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控制机构通过推杆与支板构成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调节杆通过手动转盘与套筒构成转动结构,且手动转盘与调节杆之间为过盈连接。优选的,所述穿孔等间距分布在调节杆的内侧,且调节杆通过插杆与套筒构成可拆卸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频率稳定用于呼吸内科的心肺复苏装置结构调节自动化水平高,结构传动灵活,用户舒适度高,用户体验感好,装置操作便捷高效,角度高度调节方便;1、该频率稳定用于呼吸内科的心肺复苏装置通过支板内侧的伺服电机带动连接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轴承内侧的螺杆转动,由于挡杆的设置,带动套杆的上升下降,以此通过负压吸头的循环升降对用户进行心肺复苏,结构调节自动化水平高,结构传动灵活,用户舒适度高,用户体验感好;2、该频率稳定用于呼吸内科的心肺复苏装置通过推动推杆在镂空管的内侧伸缩,带动控制机构的活动,方便用户对控制机构的操作和使用,结构灵活性强,通过转动手动转盘使调节杆带动支板转动,方便用户对支板的角度调节,以此准确对准用户的使用部位,通过调整调节杆的高度后,在调节杆的穿孔内穿插插杆对调节杆的高度进行固定,装置操作便捷高效,角度高度调节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套杆与挡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板;2、伺服电机;3、连接轴;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螺杆;7、轴承;8、套杆;9、负压吸头;10、挡杆;11、推杆;12、控制机构;13、镂空管;14、调节杆;15、手动转盘;16、穿孔;17、插杆;18、套筒;19、底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频率稳定用于呼吸内科的心肺复苏装置,包括支板1、伺服电机2、连接轴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螺杆6、轴承7、套杆8、负压吸头9、挡杆10、推杆11、控制机构12、镂空管13、调节杆14、手动转盘15、穿孔16、插杆17、套筒18和底垫19,支板1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2,且伺服电机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3,并且伺服电机2与连接轴3之间为焊接连接,连接轴3的边侧设置有第一齿轮4,且连接轴3与第一齿轮4之间为卡接连接,并且第一齿轮4的边侧设置有第二齿轮5,第二齿轮5的内侧设置有螺杆6,且第二齿轮5与螺杆6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螺杆6的顶部设置有轴承7,螺杆6的端部设置有套杆8,且套杆8的底部设置有负压吸头9,并且套杆8与负压吸头9之间为粘接连接,套杆8的边侧设置有挡杆10,且套杆8与挡杆10之间为活动插接,推杆11贯穿于支板1的边侧,且推杆11的端部设置有控制机构12,并且推杆11的中部设置有镂空管13,调节杆14设置于支板1的端部,且调节杆14的端部设置有手动转盘15,并且调节杆14与手动转盘15之间为固定连接,调节杆14的中部开设有穿孔16,且穿孔16的内侧贯穿有插杆17,并且穿孔16与插杆17之间为活动插接,套筒18设置于调节杆14的底部,且套筒18的底部设置有底垫19,并且套筒18与底垫19之间为焊接连接;进一步的,第二齿轮5通过第一齿轮4与支板1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4之间为啮合连接,通过支板1内侧的伺服电机2带动连接轴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4与第二齿轮5的转动;进一步的,套杆8通过螺杆6与挡杆10构成升降结构,且套杆8的中轴线与负压吸头9的中轴线相垂直,第二齿轮5带动轴承7内侧的螺杆6转动,由于挡杆10的设置,带动套杆8的上升下降,以此通过负压吸头9的循环升降对用户进行心肺复苏,结构调节自动化水平高,结构传动灵活,用户舒适度高,用户体验感好;进一步的,镂空管13嵌套在推杆11的外部,且镂空管13与控制机构12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控制机构12通过推杆11与支板1构成伸缩结构,通过推动推杆11在镂空管13的内侧伸缩,带动控制机构12的活动,方便用户对控制机构12的操作和使用,结构灵活性强;进一步的,调节杆14通过手动转盘15与套筒18构成转动结构,且手动转盘15与调节杆14之间为过盈连接,通过转动手动转盘15使调节杆14带动支板1转动,方便用户对支板1的角度调节,以此准确对准用户的使用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频率稳定用于呼吸内科的心肺复苏装置,包括支板(1)、推杆(11)、调节杆(14)和套筒(1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2),且伺服电机(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3),并且伺服电机(2)与连接轴(3)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连接轴(3)的边侧设置有第一齿轮(4),且连接轴(3)与第一齿轮(4)之间为卡接连接,并且第一齿轮(4)的边侧设置有第二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5)的内侧设置有螺杆(6),且第二齿轮(5)与螺杆(6)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螺杆(6)的顶部设置有轴承(7),所述螺杆(6)的端部设置有套杆(8),且套杆(8)的底部设置有负压吸头(9),并且套杆(8)与负压吸头(9)之间为粘接连接,所述套杆(8)的边侧设置有挡杆(10),且套杆(8)与挡杆(10)之间为活动插接,所述推杆(11)贯穿于支板(1)的边侧,且推杆(11)的端部设置有控制机构(12),并且推杆(11)的中部设置有镂空管(13),所述调节杆(14)设置于支板(1)的端部,且调节杆(14)的端部设置有手动转盘(15),并且调节杆(14)与手动转盘(15)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14)的中部开设有穿孔(16),且穿孔(16)的内侧贯穿有插杆(17),并且穿孔(16)与插杆(17)之间为活动插接,所述套筒(18)设置于调节杆(14)的底部,且套筒(18)的底部设置有底垫(19),并且套筒(18)与底垫(19)之间为焊接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频率稳定用于呼吸内科的心肺复苏装置,包括支板(1)、推杆(11)、调节杆(14)和套筒(1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的内侧设置有伺服电机(2),且伺服电机(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轴(3),并且伺服电机(2)与连接轴(3)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连接轴(3)的边侧设置有第一齿轮(4),且连接轴(3)与第一齿轮(4)之间为卡接连接,并且第一齿轮(4)的边侧设置有第二齿轮(5),所述第二齿轮(5)的内侧设置有螺杆(6),且第二齿轮(5)与螺杆(6)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螺杆(6)的顶部设置有轴承(7),所述螺杆(6)的端部设置有套杆(8),且套杆(8)的底部设置有负压吸头(9),并且套杆(8)与负压吸头(9)之间为粘接连接,所述套杆(8)的边侧设置有挡杆(10),且套杆(8)与挡杆(10)之间为活动插接,所述推杆(11)贯穿于支板(1)的边侧,且推杆(11)的端部设置有控制机构(12),并且推杆(11)的中部设置有镂空管(13),所述调节杆(14)设置于支板(1)的端部,且调节杆(14)的端部设置有手动转盘(15),并且调节杆(14)与手动转盘(15)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14)的中部开设有穿孔(16),且穿孔(16)的内侧贯穿有插杆(17),并且穿孔(16)与插杆(17)之间为活动插接,所述套筒(18)设置于调节杆(14)的底部,且套筒(1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立国,赵红兵,王玉霞,
申请(专利权)人:范立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