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部按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95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器,包括呈弧形设置的本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两端的夹持臂,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对颈部进行按摩的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与本体相连接,所述夹持臂与本体相互配合并用于使按摩器在颈部上形成夹持固定,所述夹持臂其中之一或者每个夹持臂上皆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与夹持臂相连接,所述调节旋钮用于调节按摩力度或强度;该颈部按摩器具有结构合理,使用便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部按摩器
本技术属于按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于脖子上并进行使用的颈部按摩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计算机办公,长期地伏案工作会使得颈部一直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和肩部肌肉受力不均,即长时间工作后人们往往会感觉颈部肌肉僵直或酸痛;其次,相应韧带也容易受牵拉劳损,加上扭转、侧屈,时间一久就容易催生颈椎疾病。为了改善或缓解这一状况,市面上随之出现了颈部按摩器,在使用时将颈部按摩器穿戴于脖子上,然后利用颈部按摩器发出的电脉冲或者是机械力对颈部进行按摩,从而达到舒筋活络,帮助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僵直、疼痛问题。我们都知道颈部按摩器在使用时,使用者是需要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而随时调节按摩的力度或是强度的;但是现有技术下的颈部按摩仪存在着使用不便的问题,如申请号为201822086213.7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项戴式电脉冲颈部按摩装置,该按摩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按键组件(38)对其进行控制和模式选择,即调节。而颈部按摩器在使用时往往是穿戴在脖子上的,在对按摩器进行调节时眼睛是没办法看到按摩器上的按键并进行操作的(例如通过按键的加或减进行按摩强度或力度的调节),为此只能进行盲操作或者将按摩器从颈部取下并进行相应的调节后再使用,而盲操作由于不能看见相应的按键将会使得按摩器不易操作,而取按摩器取下后进行调节又会相对繁琐,因此影响了颈部按摩器的便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有助于便捷使用的颈部按摩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部按摩器,包括呈弧形设置的本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两端的两个夹持臂,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对颈部进行按摩的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与本体相连接,所述夹持臂与本体相互配合并用于使颈部按摩器在颈部上夹持固定,所述颈部按摩器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按摩头连接,控制所述按摩头动作,所述夹持臂其中之一或者每个夹持臂上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与夹持臂相连接,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响应用户的操作,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操作指令。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旋钮连接在所述夹持臂上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部,所述夹持臂呈柱状,所述调节旋钮以所述夹持臂的中心轴作为旋转轴。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旋钮也呈柱状且与所述夹持臂同轴设置。作为优选,所述夹持臂上还分别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沿夹持臂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述夹持部的宽度大于夹持臂的宽度,所述夹持部皆位于所述夹持臂上彼此相对的内侧面上,且夹持部与夹持臂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夹持部皆呈中空设置,且其中一个夹持部内设置有电池,控制电路置于另一个夹持部内,所述电池与控制电路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夹持部彼此相对的一面上皆覆盖有柔性材料,所述柔性材料为硅胶、海绵或橡胶中的任一种。作为优选,所述按摩头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当按摩头设置有多个时彼此呈间隔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按摩头位于所述本体上与夹持部相对的内侧面上。作为优选,所述按摩头包括支座和电极片,所述支座远离本体的侧面,所述电极片覆盖于所述支座的端面上,所述电极片与控制电路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支座的端面呈凹面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由于在颈部按摩器的夹持臂上设置了调节旋钮,在需要对颈部按摩器的按摩力度或是强度进行调节时可以直接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即可实现按摩力度或强度的无级调整,从而避免了按键式调节方式因无法看到按键而不易调节或是将颈疗按摩器从颈部取下来调节的繁琐的问题,因此提高了颈部按摩器在使用时的便捷性。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颈部按摩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颈部按摩器的不完全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或销轴固定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颈部按摩器,包括呈弧形设置的本体1,以及分别连接于本体1两端的夹持臂2,以及控制电路7,夹持臂2与弧形本体1相互配合围成C形的框架,从而与人体颈部的生理曲线相互配合;其中夹持臂2可以是弹性的塑料件构成,或者使用簧片连接夹持臂2与本体1,夹持臂2与本体1相互配合并用于使按摩器在颈部上形成夹持固定,即,使得按摩器可以穿戴在颈部。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对颈部进行按摩的按摩头3,按摩头3与本体1相连接,控制电路7与按摩头3电连接,控制按摩头3进行动作,夹持臂2其中之一或者每个夹持臂2上皆设置有调节旋钮4,调节旋钮4与夹持臂2通过螺栓固定或是卡持固定,调节旋钮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响应用户的操作,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操作指令,比如通过调节旋钮4调节按摩器的按摩力度或强度。由于在颈部按摩器的夹持臂2上设置了调节旋钮4,在需要对颈部按摩器的按摩力度或是强度进行调节时可以直接通过转动调节旋钮4即可实现按摩力度或强度的无级调整,从而避免了传统方式中通过按键进行调节时因无法看到按键而不易调节或是需要将颈疗按摩器从颈部取下来调节的繁琐的问题。如图1-2所示,在夹持臂2上还分别设置有夹持部5,夹持部5沿夹持臂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述夹持部5的宽度大于夹持臂2的宽度,夹持部5皆位于夹持臂2上彼此相对的内侧面上,且夹持部5与夹持臂2通过螺栓固定。夹持部5可以减少按摩器穿戴于颈部上时夹持臂2对颈部所造成的局部压强,即提高按摩器在使用时颈部的舒适性。夹持部5皆呈中空设置,且其中一个夹持部5内设置有电池6,控制电路7置于另一个夹持部5内,电池6、按摩头3和调节旋钮4皆与控制电路7电连接。当然了,也可以将控制电路7以及电池6安装于本体1内。本实施例中电池6为可充电电池,当然了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一次性电池;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7用于调制并生成低频脉冲电流并通过电极片32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使得因疲惫或受力不均而引起酸痛的肌肉、神经放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得以减轻或舒缓疼痛,即达到按摩的效用;其具体工作原理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820257406.1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部按摩器,包括呈弧形设置的本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两端的两个夹持臂,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对颈部进行按摩的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与本体相连接,所述夹持臂与本体相互配合并用于使颈部按摩器在颈部上夹持固定,所述颈部按摩器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按摩头连接,控制所述按摩头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其中之一或者每个夹持臂上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与夹持臂相连接,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响应用户的操作,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操作指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按摩器,包括呈弧形设置的本体,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本体两端的两个夹持臂,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对颈部进行按摩的按摩头,所述按摩头与本体相连接,所述夹持臂与本体相互配合并用于使颈部按摩器在颈部上夹持固定,所述颈部按摩器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按摩头连接,控制所述按摩头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其中之一或者每个夹持臂上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与夹持臂相连接,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响应用户的操作,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操作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连接在所述夹持臂上远离所述本体的端部,所述夹持臂呈柱状,所述调节旋钮以所述夹持臂的中心轴作为旋转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也呈柱状且与所述夹持臂同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上还分别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沿夹持臂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述夹持部的宽度大于夹持臂的宽度,所述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祖明关润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金蒂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