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心饱和油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5919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心饱和油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岩心饱和油方法,是在低于目标油藏温度的空间内,用目标油藏温度的模拟油驱替已饱和完水的岩心中的所述水并逐步提高所述空间的温度至目标油藏温度,待出水量保持不变时停止所述驱替;所述岩心饱和油装置,包括温控箱,所述温控箱分为相互分隔的恒温区及升温区;所述恒温区,用于将模拟油恒温至目标油藏温度;所述升温区,用作所述模拟油驱替已饱和完水的岩心的空间;解决现有岩心饱和油方法存在油样在岩心中波及体积不足以致岩心最终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与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偏差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心饱和油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领域,具体是一种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中进行岩心饱和油的方法及实施该方法应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中,室内物理模拟驱油评价实验是进行配方优化和方案设计的重要技术手段,实验数据是决定化学驱现场试验的重要依据。物理模拟驱油评价实验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岩心饱和油,现有岩心饱和油方法一般都是在目标油藏温度下直接进行饱和油,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将模拟油放在恒温箱中,并将恒温箱设置为目标油藏温度;第二步,将饱和完水的岩心放入恒温箱至岩心的温度也达到目标油藏温度;第三步,启动驱替泵,在高流速状态下,用模拟油将岩心中的水驱替出来,同时记录出水量;第四步,当出水量基本不变时,停止实验,计算岩心含油饱和度。但该方法存在油样在岩心中波及体积不足,岩心饱和油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岩心最终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与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偏差较大,给室内化学驱油效果评价带来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岩心饱和油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所用的装置,解决现有岩心饱和油方法存在油样在岩心中波及体积不足以致岩心最终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与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偏差较大的问题。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岩心饱和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低于目标油藏温度的空间内,用目标油藏温度的模拟油驱替已饱和完水的岩心中的所述水并逐步提高所述空间的温度至目标油藏温度,待出水量保持不变时停止所述驱替。进一步地,所述逐步提高的方法是:从所述岩心的进口压力由上升状态过渡到开始下降状态的过程中,梯度提高所述空间的温度。进一步地,所述梯度提高的方法是:所述进口压力达到所述岩心最大进口压力50%左右时,所述进口压力每上升0.2~0.5MPa,则提高所述空间的温度为3~5℃,直至所述空间的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油藏温度。进一步地,所述驱替的方法是:在所述岩心的所述进口压力处于所述上升状态时,以现场给出的驱油方案注入速度进行所述驱替;进一步地,在所述岩心的所述进口压力处于所述开始下降状态时,先保持所述进口压力略低于所述岩心的最大进口压力,梯度提高所述驱替速度直至所述出水量保持不变,然后,逐步降低所述驱替速度至所述现场给出的驱油方案注入速度并驱替至所述进口压力不再变化。进一步地,所述略低于是低于所述进口压力0.2-0.4MPa;进一步地,所述梯度提高所述驱替速度的梯度是0.5ml/min。第二方面,一种岩心饱和油装置,包括温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箱分为相互分隔的恒温区及升温区;所述恒温区,用于将模拟油恒温至目标油藏温度;所述升温区,用作所述模拟油驱替已饱和完水的岩心的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岩心的入口管线连接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用于测试所述岩心的进口压力。进一步地,所述恒温区内设置储油容器;所述储油容器分别与所述岩心及驱油泵管线连接并用于盛装所述模拟油;所述驱油泵,用于将所述模拟油经过所述管线输入到所述岩心内部以驱替所述岩心内的水。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岩心饱和油方法,设定岩心工作区初始温度设定低于目标油藏温度,以提高油样进入岩心中的粘度,有利于扩大油样在岩心中的波及体积,且实验过程中根据岩心进口压力变化采用梯度升温的方法,在维持较高注入压力的同时,防止岩心进口压力升速过快而造成岩心破裂;当油样在岩心中突破,岩心进口压力出现下降时,采用逐步提高注入速度的方法,维持较高注入压力,进一步提高油样的波及体积。解决现有岩心饱和油方法存在的油样在岩心中波及体积不足以致岩心最终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与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偏差较大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岩心饱和油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对比例方法与本实施例1-6方法对比后获得的饱和油初始温度对注入压力影响变化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岩心饱和油装置结构示意图。由图1所示:岩心饱和油装置用分区隔板1-17将温控箱1-18分隔为两个区,包括储油罐区1-18-A和岩心工作区1-18-B,其中,储油罐区1-18-A为恒温区,岩心工作区1-18-B为升温区,每个区都能够独立加热控温,互不干扰。储油罐1-1和储油罐1-2设置在储油罐区1-18-A内,储油罐1-1和储油罐1-2分别用于盛装模拟油;排阀1-10、压力表1-12、岩心1-14和集液容器1-16设置在岩心工作区1-18-B内。储油罐1-1和储油罐1-2的进口端通过阀门1-3和阀门1-4与驱替泵1-19相连,储油罐1-1出口端通过阀门1-5与排阀1-10上的阀门1-7连接,储油罐1-2出口端通过阀门1-6与排阀1-10上的阀门1-8连接。压力表1-12通过阀门1-11与排阀1-10连接。岩心1-14的进口端通过阀门1-13与排阀1-10上的阀门1-9连接。岩心1-14的出口端通过阀门1-15与集液容器1-16相连。下面以某油田油藏条件为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岩心饱和油方法做详细介绍。该目标油藏条件为:油藏温度45℃,模拟油粘度10mPa·s(45℃条件下),实验岩心为4.5cm×4.5cm×30cm的人造岩心(环氧树脂浇铸),岩心耐压2.5MPa左右,化学驱油方案设计注入速度0.3ml/min。分别采用
技术介绍
岩心饱和油方法和本专利技术岩心饱和油进行对比实验,且1#岩心应用现有岩心饱和油方法,2#、3#、4#、5#、6#、7#岩心应用本专利技术岩心饱和油方法。对比例现有岩心饱和油方法,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如下:第一步:将恒温箱设置为目标油藏地层温度45℃;第二步:将饱和完水的岩心放入恒温箱;第三步:设定驱替泵流速为1.0ml/min,同时记录出水量;第四步:当出水量基本不变时,停止实验,计算岩心含油饱和度。岩心编号气测渗透(10-3μm2)岩心孔隙体积(ml)岩心含油饱和度(%)1#279123.9765.53实施例1本实施例1岩心饱和油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如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心饱和油方法,其特征在于:/n在低于目标油藏温度的空间内,用目标油藏温度的模拟油驱替已饱和完水的岩心中的所述水并逐步提高所述空间的温度至目标油藏温度,待出水量保持不变时停止所述驱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心饱和油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低于目标油藏温度的空间内,用目标油藏温度的模拟油驱替已饱和完水的岩心中的所述水并逐步提高所述空间的温度至目标油藏温度,待出水量保持不变时停止所述驱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饱和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逐步提高的方法是:
从所述岩心的进口压力由上升状态过渡到开始下降状态的过程中,梯度提高所述空间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心饱和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提高的方法是:
所述进口压力达到所述岩心最大进口压力50%左右时,所述进口压力每上升0.2~0.5MPa,则提高所述空间的温度为3~5℃,直至所述空间的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油藏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心饱和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替的方法是:
在所述岩心的所述进口压力处于所述上升状态时,以现场给出的驱油方案注入速度进行所述驱替。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岩心饱和油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岩心的所述进口压力处于所述开始下降状态时,先保持所述进口压力略低于所述岩心的最大进口压力,梯度提高所述驱替速度直至所述出水量保持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军李建路高峰张跃张明哲于盛鸿翟瑞滨侯兆伟刘春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