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81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它包括核岛混凝土底板和若干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埋置于核岛混凝土底板内部并弯折形成一定的下沉高度,且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至少一端露出于核岛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另一端露出于核岛混凝土底板的侧面或上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核岛混凝土底板内部预埋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期间,利用核岛混凝土底板内部自然对流将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内的热量带走,加快混凝土内部散热速度,减小混凝土外表面与内部温差,进而缩短混凝土养护时间、降低混凝土表面产生严重裂缝的可能性,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电厂核岛底板,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
技术介绍
核岛厂房底板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较长的养护时间。缩短底板混凝土养护周期,对整个核电站建设周期有积极意义。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将使其内部温度升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混凝土内外温差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将使其表面出现裂缝。严重的裂缝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建造质量、强度和耐久性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尤其对于核电厂混凝土核岛底板,其在承担结构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屏蔽辐射和防止核泄漏的作用。因此,核电厂核岛底板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的早期裂缝控制意义尤为重要。传统的能动冷却水盘管降温技术在民用项目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如现有的结合实测或温度场数值仿真技术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冷却水管布置方法,但此类方法均依赖于制冷机等外部辅助措施和驱动设备,且存在管道漏水、锈蚀、封堵不密实等隐患,一旦问题发生,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并增加核泄漏风险,因此尚未在核电项目中应用。近年,已有应用能动风冷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控的实例和知识产权,如现有公开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的风冷控温装置,但此类技术同样依赖于外部辅助措施和驱动设备,如制冷机、风机等,其使用成本高、实施难度大,且同样存在灌浆密实性问题。现有公开的一种用于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上出现裂缝的方法,采用向预埋的预应力波纹管中通入冷风的措施达到混凝土裂缝控制目的。此方法本质上属于一种能动的风冷方法,虽然创新性地使用了预应力结构本身的波纹管,但需要大量的辅助导管和能动系统,目前尚未在预应力桥梁结构以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应用。因此,特别需要一种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避免了传统大体积混凝土风冷和冷却水盘管密实困难的问题,不存在核泄漏风险,施工难度小,造价较低,不需要能动辅助设施,容易被接受和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核岛混凝土底板和若干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埋置于核岛混凝土底板内部并弯折形成一定的下沉高度,且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至少一端露出于核岛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另一端露出于核岛混凝土底板的侧面或上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核岛混凝土底板为核电厂核岛常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为预应力安全壳用波纹钢管,直径为100-200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相互搭接,搭接长度为3-5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在核岛混凝土底板的水平间隔为核岛混凝土底板厚度的一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主体部分竖向位置位于核岛混凝土底板厚度的一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与核岛混凝土底板内的钢筋笼互相绑扎。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核岛混凝土底板内部预埋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期间,利用核岛混凝土底板内部自然对流将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内的热量带走,加快混凝土内部散热速度,减小混凝土外表面与内部温差,进而缩短混凝土养护时间、降低混凝土表面产生严重裂缝的可能性,在混凝土养护完成后,使用灌浆技术对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进行灌浆密实,由于下沉高度的存在,易于灌浆密实,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轴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它包括核岛混凝土底板1和若干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2,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2埋置于核岛混凝土底板1内部并弯折形成一定的下沉高度,且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2的至少一端露出于核岛混凝土底板1的上表面,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2的另一端露出于核岛混凝土底板1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核岛混凝土底板1为核电厂核岛常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在本实施例中,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2为预应力安全壳用波纹钢管,直径为100-200mm。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2相互搭接,搭接长度为3-5m。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2在核岛混凝土底板1的水平间隔为核岛混凝土底板厚度的一半。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2的主体部分竖向位置位于核岛混凝土底板1厚度的一半。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2与核岛混凝土底板1内的钢筋笼互相绑扎。使用时,在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期间,利用核岛混凝土底板1内部自然对流将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2内的热量带走,加快混凝土内部散热速度,减小混凝土外表面与内部温差,进而缩短混凝土养护时间、降低混凝土表面产生严重裂缝的可能性。在混凝土养护完成后,利用成熟的核电厂预应力安全壳灌浆经验对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2进行灌浆密实。图2与图1的差别仅在于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2的段数的不同,因此不再针对该图做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混凝土内部散热速度快、外表面与内部温差小、养护时间短、表面产生严重裂缝的可能性小。2、不存在漏水、封堵困难等问题,因此混凝土强度不受影响且不存在核泄漏风险。与设置能动风冷系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不存在封堵困难等问题。3、利用核岛混凝土底板内部自然对流将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内的热量带走,属于非能动技术。与采用传统风冷和水冷技术相比,不依赖于外部辅助措施和驱动设备如制冷机、风机、热交换器等,使用成本低且不造成资源浪费。4、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加入了作为非结构构件、只作为风冷通道的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进行非能动气冷,不仅限于应用于预应力结构。而桥梁结构中利用预埋的预应力波纹管进行能动风冷的技术则限于预应力结构,且需要大量的辅助导管和能动系统。5、创造性地将核工业成熟的预应力安全壳灌浆工艺应用于核岛底板,易于通过核安全评审。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核岛混凝土底板和若干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埋置于核岛混凝土底板内部并弯折形成一定的下沉高度,且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至少一端露出于核岛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另一端露出于核岛混凝土底板的侧面或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核岛混凝土底板和若干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埋置于核岛混凝土底板内部并弯折形成一定的下沉高度,且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至少一端露出于核岛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另一端露出于核岛混凝土底板的侧面或上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岛混凝土底板为核电厂核岛常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的核电厂核岛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灌浆下沉式导气管为预应力安全壳用波纹钢管,直径为100-2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书剑郑明光韩博宇葛鸿辉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