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0556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混合键特征,以含脲基的四羧酸配体、硝酸铜和六氟硅酸铵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该化合物结构中不仅存在羧基与双核铜单元之间的配位键,还存在脲基团与阴离子之间的氢键,配位键和氢键对框架起到了共同的支撑作用,使化合物的结构得到了稳定,表现出微孔的特征,有望用于气体吸附的研究。该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为通过混合键构筑具有新颖结构和性质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提供了参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具有原料便宜易得,操作技术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键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于有机和无机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通过配体的官能团化或功能性金属离子的引入,可以赋予目标化合物以光、电、磁、催化和手性拆分等功能,使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电致发光、催化和传感等方面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含脲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多孔材料,通过配体中引入的脲基团,可以起到氢键催化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氢键作用表现出选择性吸附客体的性质。由于脲基团的存在,大多数含脲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结构不稳定,在除去客体分子后很难展现出微孔性质,限制了这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应用。在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研究中,多采用单一的成键方式进行框架结构的连接和构筑,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键方式进行连接和构筑的例子还不多见。采用混合键进行连接以增强键合数目的思路可以为改进含脲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提供参考。对于含脲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配体不仅可以通过配位键与金属簇节点连接,还可以与外加的阴离子形成氢键。但现有的含脲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仍不理想,这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混合键的存在不仅影响含脲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结构稳定性,而且也会对结构的多样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含脲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混合键特征,该化合物结构中不仅存在羧基与双核铜单元之间的配位键,还存在脲基团与阴离子之间的氢键,配位键和氢键对框架起到了共同的支撑作用,使化合物的结构得到了稳定,表现出微孔的特征,有望用于气体吸附领域。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创造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具有混合键特征,该化合物中存在含脲基的刚性四羧酸配体、桨轮状双核铜次级结构单元以及阴离子,其中配体为四[(4-苯基脲基)苯甲酸基]-1,1,2,2-乙烯,化合物结晶于四方晶系P4/m空间群,具有三维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对框架结构起连接和支撑作用的是桨轮状双核铜与配体之间的配位键,以及配体的脲基团与阴离子SiF5-之间的氢键。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双核铜与配体以4,4-格子的拓扑方式相连接,同时这些4,4-格子又通过阴离子与脲基的氢键沿c轴形成一维孔道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经过丙酮浸泡活化,常温下抽真空除去客体分子后,可展现出结构稳定性,保留微孔性质,比表面积不低于381m2/g。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分子式为C66H52Cu2F5N12O14Si。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化合物结晶于四方晶系P4/m空间群,晶胞参数:α=β=γ=90°,Z=2,Dc=0.872g/cm3,F(000)=1514。一种本专利技术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合成步骤为:第一步:依次称取配体和六氟硅酸铵,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在室温下搅拌至少30分钟,得到配体溶液;第二步:向在所述第一步中得到的配体溶液中加入四氟硼酸铜,再搅拌至少1小时,得到悬浮液;第三步:将在所述第二步中得到的悬浮液封入玻璃样品瓶或水热反应釜中,在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加热反应,冷却后,从而得蓝色结晶块状的目标化合物。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第一步中,配体和六氟硅酸铵的投料质量比为1:2.8,混合溶剂中的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醇和水的体积比为5:0.5:0.5。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第二步中,四氟硼酸铜和配体的投料质量比为5.9: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在第三步中,控制加热温度不低于100℃,加热时间不低于6000分钟,冷却时间至少为800分钟。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1.本专利技术含脲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结构中同时存在配位键和氢键,并且两种键合方式都对结构起到了支撑作用,体现了混合键的特征;2.本专利技术含脲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可以保持微孔的特征,在同类的化合物中不多见;3.本专利技术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具有原料便宜易得,操作技术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为制备具有混合键特征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中双核铜与配体形成的二维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中脲基团与SiF5-之间的氢键。图4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中三维结构中沿c轴的一维孔道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制备的化合物的等温氮气吸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子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详述如下:实施例一: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4,一种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具有混合键特征,该化合物中存在含脲基的刚性四羧酸配体、桨轮状双核铜次级结构单元以及阴离子,其中配体为四[(4-苯基脲基)苯甲酸基]-1,1,2,2-乙烯,化合物结晶于四方晶系P4/m空间群,具有三维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对框架结构起连接和支撑作用的是桨轮状双核铜与配体之间的配位键,以及配体的脲基团与阴离子SiF5-之间的氢键。在本实施例中,双核铜与配体以4,4-格子的拓扑方式相连接,同时这些4,4-格子又通过阴离子与脲基的氢键沿c轴形成一维孔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本实施例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合成步骤为:第一步:依次称取13.8mg配体和3.7mg六氟硅酸铵,量取5mLN,N-二甲基甲酰胺、0.5mL乙二醇和0.5mL水加入到25mL玻璃样品瓶中,室温搅拌30分钟得到配体溶液;第二步:向在所述第一步中得到的配体溶液中再加入13.8mg四氟硼酸铜,继续搅拌1小时,得到悬浮液;第三步:将在所述第二步中得到的悬浮液封入玻璃样品瓶中,在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加热至100℃反应6000分钟,在800分钟时间内冷却至室温,从而得到细小的蓝色结晶块状的目标化合物。产率51%。在本实施例中,所制备的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具有混合键特征,通过含脲基的刚性四羧酸配体、桨轮状双核铜次级结构单元以及阴离子构筑而成,其中配体为四[(4-苯基脲基)苯甲酸基]-1,1,2,2-乙烯,参见图1,阴离子为SiF5-。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6H52Cu2F5N12O14Si。在本实施例中,所制备的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结晶于四方晶系P4/m空间群,晶胞参数:α=β=γ=90°,Z=2,Dc=0.872g/cm3,F(000)=1514。桨轮状的双核铜与四个羧基通过配位键相连接,这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混合键特征,该化合物中存在含脲基的刚性四羧酸配体、桨轮状双核铜次级结构单元以及阴离子,其中配体为四[(4-苯基脲基)苯甲酸基]-1,1,2,2-乙烯,化合物结晶于四方晶系P4/m空间群,具有三维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混合键特征,该化合物中存在含脲基的刚性四羧酸配体、桨轮状双核铜次级结构单元以及阴离子,其中配体为四[(4-苯基脲基)苯甲酸基]-1,1,2,2-乙烯,化合物结晶于四方晶系P4/m空间群,具有三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对框架结构起连接和支撑作用的是桨轮状双核铜与配体之间的配位键,以及配体的脲基团与阴离子SiF5-之间的氢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双核铜与配体以4,4-格子的拓扑方式相连接,同时这些4,4-格子又通过阴离子与脲基的氢键沿c轴形成一维孔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经过丙酮浸泡活化,常温下抽真空除去客体分子后,可展现出结构稳定性,保留微孔性质,比表面积不低于381m2/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分子式为C66H52Cu2F5N12O14Si。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脲基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化合物结晶于四方晶系P4/m空间群,晶胞参数:α=β=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娇吴安妮王永莉雷川虎段智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