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40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动盘机构,包括固定架、安装在固定架上的第一执行件、托盘和设在托盘内的过渡盘,第一执行件的伸出端连接托盘的底部,托盘内具有与过渡盘的外圆柱面配合的半圆的弧形槽,托盘上还设有用于夹持过渡盘的夹盘组,过渡盘的外圆柱面上周向设有凹槽,弧形槽与凹槽对应处设有与凹槽配合的第一弧形凸台,过渡盘的两端面设有与工字轮端面形状配合的端面结构且过渡盘的两端面的直径与工字轮端面的直径相当。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在两个工字轮输送架之间,节省了整体空间,结构紧凑,工作安全可靠;且使得两个工字轮在满轮、空轮收线切换时,实现无缝过渡,绕线不散,收线质量更好,工作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动盘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机不停车工字轮换线辅助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浮动盘机构。
技术介绍
收线机设备主要用于光纤光缆生产过程中的收线;数据通信电缆的串联线、对绞、成缆等生产过程中的收线;还适用于射频电缆、电线电缆的高编机收线、高绞机收线、挤出机收线、缠绕机收线等,用途十分广泛。在实际收线过程中,对满工字轮和空工字轮绕线进行切换时,需要将平行设置的满工字轮和空工字轮的端面无限靠近,工字轮的端面一般具有锥度,即便满工字轮和空工字轮的端面完全接触,两者在轴向还是有很大的间隙。而两者的距离过大会使得切换的成功率偏低,或者绕线出现松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收线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收线过程中,满工字轮和空工字轮绕线切换时出现失败以及绕线松散质量不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浮动盘机构来解决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浮动盘机构,包括固定架、安装在固定架上的第一执行件、托盘和设在托盘内的过渡盘,所述第一执行件的伸出端连接所述托盘的底部,所述托盘内具有与所述过渡盘的外圆柱面配合的半圆的弧形槽,所述托盘上还设有用于夹持过渡盘的夹盘组,所述的过渡盘的外圆柱面上周向设有凹槽,所述的弧形槽与凹槽对应处设有与凹槽配合的第一弧形凸台,所述的过渡盘的两端面设有与工字轮端面形状配合的端面结构且过渡盘的两端面的直径与工字轮端面的直径相当。所述的夹盘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盘机构和第二夹盘机构,所述的第一夹盘机构和第二夹盘机构对称设置在弧形槽的开口两端。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一夹盘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夹盘,所述的第一气缸安装在托盘的侧壁上,第一气缸的伸出端与第一夹盘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夹盘上正对所述过渡盘外圆柱面上的凹槽处具有与凹槽处对应的第二弧形凸台,所述的第二夹盘机构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次夹盘,所述的第二气缸安装在托盘的侧壁上,第二气缸的伸出端与第二夹盘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夹盘上正对所述过渡盘外圆柱面上的凹槽处具有与凹槽处对应的第三弧形凸台,所述的第一弧形凸台、第二弧形凸台和第三弧形凸台的圆心同心。为了使得结构更加稳定,所述的固定架上还设有两个直线轴承,两个直线轴承分别设置在第一执行件的两侧,每个直线轴承内设有导向轴,所述的导向轴的一端与托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根据工字轮的外端面形状,所述的端面结构为内凹的圆锥台结构。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一执行件为第三气缸。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渡盘为尼龙过渡盘或橡胶过渡盘。本专利技术,有效益效果是:(1)该机构安装在两个工字轮输送架之间,节省了整体空间,结构紧凑,工作安全可靠;(2)该机构使得两个工字轮在满轮、空轮收线切换时,实现无缝过渡,绕线不散,收线质量更好,工作效率更高;(3)该机构中过渡盘的两端面都设置了内凹圆锥台结构,当空轮和满轮同时向中间顶紧时,其两端的圆锥台锥面与工字轮端面紧密接触,这样在高速旋转时,过渡盘也不会飞出去,安全可靠;(4)在过渡盘的外圆柱面上周向设置了凹槽,同时在托盘的弧形槽上、第一夹盘和第二夹盘上分别设置了与凹槽配合的第一弧形凸台、第二弧形凸台和第三弧形凸台,这样两者在工作时紧密配合,对过渡盘在整个机构中起到了轴向定位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浮动盘机构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浮动盘机构的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浮动盘机构在正常收线时的状态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浮动盘机构在满轮到空轮过渡时的状态图。1-固定架;2-托盘;3-过渡盘;4-第一执行件;5-弧形槽;6-凹槽;7-第一弧形凸台;8-端面结构;9-第一气缸;10-第一夹盘;11-第二弧形凸台;12-第二气缸;13-第二夹盘;14-第三弧形凸台;15-直线轴承;16-导向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浮动盘机构,包括固定架1、安装在固定架1上的第一执行件4、托盘2和设在托盘2内的过渡盘3,第一执行件4的伸出端连接托盘3的底部,托盘3内具有与过渡盘3的外圆柱面配合的半圆的弧形槽5,托盘2上还设有用于夹持过渡盘3的夹盘组,过渡盘3的外圆柱面上周向设有凹槽6,弧形槽5与凹槽6对应处设有与凹槽6配合的第一弧形凸台7,过渡盘3的两端面设有与工字轮端面形状配合的端面结构8且过渡盘3的两端面的直径与工字轮端面的直径相当。夹盘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盘机构和第二夹盘机构,第一夹盘机构和第二夹盘机构对称设置在弧形槽5的开口两端;第一夹盘机构包括第一气缸9和第一夹盘10,第一气缸9安装在托盘2的侧壁上,第一气缸9的伸出端与第一夹盘10固定连接,第一夹盘10上正对过渡盘外圆柱面上的凹槽6处具有与凹槽6处对应的第二弧形凸台11,第二夹盘机构包括第二气缸12和第二夹盘13,第二气缸12安装在托盘2的侧壁上,第二气缸12的伸出端与第二夹盘13固定连接,第二夹盘13上正对过渡盘3外圆柱面上的凹槽6处具有与凹槽6处对应的第三弧形凸台14,第一弧形凸台7、第二弧形凸台11和第三弧形凸台14的圆心同心。此处第二弧形凸台11和第三弧形凸台14分别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推动下与第一弧形凸台7在同一个圆周上。固定架1上还设有两个直线轴承15,两个直线轴承15分别设置在第一执行件4的两侧,每个直线轴承15内设有导向轴16,导向轴16的一端与托盘2的底部固定连接。端面结构8为内凹的圆锥台结构。第一执行件4为第三气缸。过渡盘3为尼龙过渡盘或橡胶过渡盘,此处材质不仅限于此,很多其他非金属的弹性材料都可以用,比如硅胶等等。工作原理:如图3和图4所示,在正常收线过程中,浮动盘机构在原始位置待命,在满工字轮线将收满,准备切换到空轮时,此时,第一气缸9和第二气缸12的伸出端伸出推动第一夹盘10和第二夹盘13,将过渡盘3对中抱紧;同时,第一执行件4,也就是第三气缸的伸出端伸出,将整个托盘2和过渡盘3向上推到工作位置后,满轮和空轮在其自身气缸的控制下,同时向过渡盘3的两端面方向移动,从而将过渡盘3从两端面夹紧,此处程序上控制满轮和空轮在切换时,转速尽量保持一致;然后第一气缸9和第二气缸12带着第一夹盘10和第二夹盘13缩回,第三气缸带着整个托盘2缩回到原始位置;排线装置从满轮通过过渡盘3快速切换到空轮位置,进行收线,收几圈后,第三气缸再次伸出,带着整个托盘2上移到工作位置,然后第一气缸9和第二气缸12继续带着第一夹盘10和第二夹盘13伸出,将过渡盘3抱紧,防止过渡盘3因为惯性,继续高速旋转飞出伤人,此时空轮和满轮在其自身气缸的控制下同时移动到正常收线位置;第三气缸再次缩回,带着整个托盘2下移到原始位置待命。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安装在固定架上的第一执行件、托盘和设在托盘内的过渡盘,所述第一执行件的伸出端连接所述托盘的底部,所述托盘内具有与所述过渡盘的外圆柱面配合的半圆的弧形槽,所述托盘上还设有用于夹持过渡盘的夹盘组,所述的过渡盘的外圆柱面上周向设有凹槽,所述的弧形槽与凹槽对应处设有与凹槽配合的第一弧形凸台,所述的过渡盘的两端面设有与工字轮端面形状配合的端面结构且过渡盘的两端面的直径与工字轮端面的直径相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安装在固定架上的第一执行件、托盘和设在托盘内的过渡盘,所述第一执行件的伸出端连接所述托盘的底部,所述托盘内具有与所述过渡盘的外圆柱面配合的半圆的弧形槽,所述托盘上还设有用于夹持过渡盘的夹盘组,所述的过渡盘的外圆柱面上周向设有凹槽,所述的弧形槽与凹槽对应处设有与凹槽配合的第一弧形凸台,所述的过渡盘的两端面设有与工字轮端面形状配合的端面结构且过渡盘的两端面的直径与工字轮端面的直径相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盘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盘机构和第二夹盘机构,所述的第一夹盘机构和第二夹盘机构对称设置在弧形槽的开口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夹盘机构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夹盘,所述的第一气缸安装在托盘的侧壁上,第一气缸的伸出端与第一夹盘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夹盘上正对所述过渡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波王富礼史修进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瑞昌智能机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