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奶瓶上、下瓶智能装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0534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奶瓶上、下瓶智能装箱系统,包括空瓶送料区、空瓶上料区、成品装箱区,所述空瓶送料区与空瓶上料区通过第一辊筒输送带连接,所述空瓶上料区与成品装箱区之间通过第二辊筒输送带连接;所述空瓶上料区内设有空瓶抓取机构、空箱提升机构以及空箱输送机构,所述成品装箱区内设有四轴机器人,所述机器人的输出端连接有夹具一。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奶瓶上、下瓶智能装箱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瓶装奶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奶瓶上、下瓶智能装箱系统。
技术介绍
牛奶大多采用瓶装和袋装,在瓶装奶装箱的过程中,有的采用人工装箱,需工人站在输送轨道一侧,工作效率低;有的采用自动装箱机构装箱,目前的自动装箱机构的缺点是自动化程度低,导致工作效率低,从而不利于大规模批量生产瓶装奶,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玻璃奶瓶上、下瓶智能装箱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玻璃奶瓶上、下料智能装箱系统,包括空瓶送料区、空瓶上料区、成品装箱区,所述空瓶送料区与空瓶上料区通过第一辊筒输送带连接,所述空瓶上料区与成品装箱区之间通过第二辊筒输送带连接;所述空瓶上料区内设有空瓶抓取机构、空箱提升机构以及空箱输送机构,所述成品装箱区内设有四轴机器人,所述机器人的输出端连接有夹具一。优选的,所述空瓶抓取机构包括支架一、固定于支架一上的载物板一、固定于支架一上端两侧的导杆一、与导杆一滑动连接的夹持机构、驱动夹持机构的气缸一,所述载物板一与第一辊筒输送带连接;优选的,所述空箱提升机构包括支架二、设置于支架二上的载物板二、设置于支架二两侧的气缸二、固定于气缸二上端的升降板、固定于支架二上端的导杆二、与导杆二滑动连接的推板、与推板连接的气缸三,所述气缸三固定在支架二上;所述载物板一和载物板二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依靠,所述支架一和支架二垂直设置;优选的,所述空箱输送机构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三辊筒输送带和水平设置的第四辊筒输送带,所述第三辊筒输送带的上方与支架二的上端连接,且当升降板到达最上端时,第三辊筒输送带与升降板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三辊筒输送带的下方与第四辊筒输送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辊筒输送带的另一端延伸至成品装箱区;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气缸四、滑板、滑块、固定板、夹具二,所述气缸四连接于滑板上侧,所述气缸四的伸缩端穿过滑板并与其下侧的固定板连接,所述夹具二连接于固定板上,所述滑块设置于滑板下侧的两端,所述滑块与导杆一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夹具一和夹具二的结构相同,均由35个夹套整齐排列而成优选的,所述载物板一、载物板二、升降板上均设有辊筒。优选的,所述空瓶上料区和成品装箱区之间还设有灌奶区和封装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智能装箱系统生产瓶装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回收后的空瓶消毒,然后装箱,由人工将装有空瓶的箱体运输至空瓶送料区,通过第一辊筒输送带将箱体输送至空瓶上料区,直至箱体进入载物板一;B、气缸一推动滑板沿着导杆一向前移动,使夹具二正好位于箱体的上方,气缸四向下推动固定板,使夹套向下移动,一次性抓取35个空瓶,然后依原路返回,将空瓶放至第二辊筒输送带上,进入下一环节;C、空箱进入空箱提升机构,此时升降板放置在载物板二上,被取出空瓶的箱体通过辊筒的作用进入升降板,然后气缸二推动升降板上升至最高点,气缸三将推板向前推出,推板将空箱向第三辊筒输送带推出,利用第三辊筒输送带的斜坡,使空箱因身重力下滑,并由第四辊筒输送带送至成品装箱区;D、步骤B中的空瓶由第二辊筒输送带依次输送至灌奶区和封装区,分别对空瓶进行灌奶和封装;E、封装后的奶瓶经第二辊筒输送带输送至终点,机器人通过夹具一将奶瓶送至恰好到达的空箱,从而完成瓶装奶的装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空瓶抓取机构将空瓶取出,输送至灌奶区和封装区,并最终到达成品装箱区,而空箱又通过第三辊筒输送带送至成品装箱区再通过机器人将瓶装奶夹取至空箱内。采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主视图;图3为空瓶抓取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空箱提升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夹持机构的示意图;图中,1-空瓶送料区、2-空瓶上料区、3-成品装箱区、4-第一辊筒输送带、5-第二辊筒输送带、6-空瓶抓取机构、601-支架一、602-载物板一、603-导杆一、604-夹持机构、6041-气缸四、6042-滑板、6043-滑块、6044-固定板、6045-夹具二6045、605-气缸一、7-空箱提升机构、701-支架二、702-载物板二、703-气缸二、704-升降板、705-导杆二、706-推板、707-气缸三、8-空箱输送机构、801-第三辊筒输送带、802-第四辊筒输送带、9-机器人、10-夹具一、11-灌奶区、12-封装区、13-空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5,1、一种玻璃奶瓶上、下料智能装箱系统,包括空瓶送料区1、空瓶上料区2、成品装箱区3,空瓶送料区1与空瓶上料区2通过第一辊筒输送带4连接,空瓶上料区2与成品装箱区3之间通过第二辊筒输送带5连接;空瓶上料区1内设有空瓶抓取机构6、空箱提升机构7以及空箱输送机构8,成品装箱区3内设有四轴机器人9,机器人9的输出端连接有夹具一10。空瓶抓取机构6包括支架一601、固定于支架一上的载物板一602、固定于支架一上端两侧的导杆一603、与导杆一滑动连接的夹持机构604、驱动夹持机构的气缸一605,载物板一602与第一辊筒输送带4连接;空箱提升机构7包括支架二701、设置于支架二上的载物板二702、设置于支架二两侧的气缸二703、固定于气缸二上端的升降板704、固定于支架二上端的导杆二705、与导杆二滑动连接的推板706、与推板连接的气缸三707,气缸三707固定在支架二701上;载物板一602和载物板二70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依靠,支架一601和支架二701垂直设置;空箱输送机构8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三辊筒输送带801和水平设置的第四辊筒输送带802,第三辊筒输送带801的上方与支架二701的上端连接,且当升降板704到达最上端时,第三辊筒输送带801与升降板704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三辊筒输送带801的下方与第四辊筒输送带802的一端连接,第四辊筒输送带802的另一端延伸至成品装箱区3;夹持机构604包括气缸四6041、滑板6042、滑块6043、固定板6044、夹具二6045,气缸四6041连接于滑板6043上侧,气缸四6041的伸缩端穿过滑板并与其下侧的固定板6044连接,夹具二6045连接于固定板6044下侧,滑块6042设置于滑板下侧的两端,滑块6042与导杆一603滑动连接。夹具一10和夹具二6045的结构相同,均由35个夹套整齐排列而成。载物板一602、载物板二702、升降板704上均设有辊筒。空瓶上料区1和成品装箱区3之间还设有灌奶区11和封装区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智能装箱系统生产瓶装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回收后的空瓶消毒,然后装箱,由人工将装有空瓶的箱体运输至空瓶送料区,通过第一辊筒输送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奶瓶上、下料智能装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瓶送料区(1)、空瓶上料区(2)、成品装箱区(3),所述空瓶送料区(1)与空瓶上料区(2)通过第一辊筒输送带(4)连接,所述空瓶上料区(2)与成品装箱区(3)之间通过第二辊筒输送带(5)连接;所述空瓶上料区(1)内设有空瓶抓取机构(6)、空箱提升机构(7)以及空箱输送机构(8),所述成品装箱区(3)内设有四轴机器人(9),所述机器人(9)的输出端连接有夹具一(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奶瓶上、下料智能装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瓶送料区(1)、空瓶上料区(2)、成品装箱区(3),所述空瓶送料区(1)与空瓶上料区(2)通过第一辊筒输送带(4)连接,所述空瓶上料区(2)与成品装箱区(3)之间通过第二辊筒输送带(5)连接;所述空瓶上料区(1)内设有空瓶抓取机构(6)、空箱提升机构(7)以及空箱输送机构(8),所述成品装箱区(3)内设有四轴机器人(9),所述机器人(9)的输出端连接有夹具一(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奶瓶上、下料智能装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瓶抓取机构(6)包括支架一(601)、固定于支架一上的载物板一(602)、固定于支架一上端两侧的导杆一(603)、与导杆一滑动连接的夹持机构(604)、驱动夹持机构的气缸一(605),所述载物板一(602)与第一辊筒输送带(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璃奶瓶上、下料智能装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箱提升机构(7)包括支架二(701)、设置于支架二上的载物板二(702)、设置于支架二两侧的气缸二(703)、固定于气缸二上端的升降板(704)、固定于支架二上端的导杆二(705)、与导杆二滑动连接的推板(706)、与推板连接的气缸三(707),所述气缸三(707)固定在支架二(701)上;所述载物板一(602)和载物板二(70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依靠,所述支架一(601)和支架二(701)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奶瓶上、下料智能装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箱输送机构(8)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三辊筒输送带(801)和水平设置的第四辊筒输送带(802),所述第三辊筒输送带(801)的上方与支架二(701)的上端连接,且当升降板(704)到达最上端时,第三辊筒输送带(801)与升降板(704)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三辊筒输送带(801)的下方与第四辊筒输送带(8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辊筒输送带(802)的另一端延伸至成品装箱区(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玻璃奶瓶上、下料智能装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604)包括气缸四(6041)、滑板(6042)、滑块(6043)、固定板(6044)、夹具二(60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英明王敬东邰晓桉丁琦越丁俊丁麒宇殷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宇航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