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510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22
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的一端内套于外管形成接合,外管接合端设有凹挡部与设有斜部的凹扣部,内管接合端设有凸挡部与设有斜部的凸扣部,轴向移动开收伞时外管凹挡部挡住内管凸挡部起到定位作用,同时外管凹扣部经过斜部顺畅弹性省力扣合内管凸扣部,凹挡部用于挡住凸挡部,使得内管不能从外管中脱出,凹扣部用于开伞时保持内管和外管伸展扣合稳固时的状态,另开收伞内外管轴向伸收移动时,外管凹扣部与内管的扣合件发生弹性接触,由于扣合件的凸扣部的接触面设有斜部,使得外管凹扣部经过斜部省力的稳固滑入扣合,同时外管的凹扣部还可作成与扣合件相似结构,配入外管内与内管凸扣部进行扣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属于晴雨伞领域。
技术介绍
折叠伞的中棒一般为多根管体依次套接的可伸缩结构。现有的折叠伞的中棒在装配时不方便,而且装配后伸缩时不够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折叠伞的中棒在装配时不方便,而且装配后伸缩时不够顺畅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的一端内套于外管形成接合,外管接合端设有凹挡部与设有斜部的凹扣部,内管接合端设有凸挡部与设有斜部的凸扣部,轴向移动开收伞时外管凹挡部挡住内管凸挡部起到定位作用,同时外管凹扣部经过斜部顺畅扣合内管凸扣部。进一步地,外管接合端设有凹挡部与设有斜部的凹扣部,内管接合端设有第一扣合件,第一扣合件内侧设有第一定位凸,内管上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凸配入第一定位孔进行固定,第一扣合件的一端为凸挡部,另一端为凸扣部,中部为内凹的斜部,内外管轴向拉伸时,凹挡部挡住第一扣合件的凸挡部,凹扣部经过斜部顺畅扣住第一扣合件的凸扣部。进一步地,外管接合端设有凹挡部与设有斜部的凹扣部,内管接合端设有凸挡部与设有斜部的凸扣部,凸挡部、凸扣部与内管形成一体化结构,内外管轴向拉伸时,凹挡部挡住凸挡部,凹扣部经过斜部顺畅扣住凸扣部。进一步地,外管接合端设有凹挡部与设有第二斜部的凹扣部,凹扣部可作成具有第二斜部的第二扣合件,第二扣合件内侧设有第二定位凸,外管上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凸配入第二定位孔进行固定。进一步地,一种折叠伞的多段中棒,包括依次套接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接合结构、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接合结构均为上述的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第一管体作为第二管体的外管,第二管体作为第一管体的内管,第二管体作为第三管体的外管,第三管体作为第二管体的内管。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管体和第五管体,第四管体的一端套于第三管体内,第五管体的一端套于第四管体内,第三管体和第四管体的接合结构、第四管体和第五管体的接合结构均为上述的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第三管体作为第四管体的外管,第四管体作为第三管体的内管;第四管体为由两凹面、一平面、一圆弧状的凸面构成的管状体,第四管体的两凹面分别对着第三管体的两凹槽设置,第四管体的一平面对着第三管体的凹挡部设置;第四管体作为第五管体的外管,第五管体作为第四管体的内管;第五管体为由三凹面、一平面构成的管状体,第五管体的两个凹面分别对着第四管体的两个凹面设置,第五管体的平面对着第四管体的平面设置,第五管体的第三凹面对着第四管体的凹挡部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开收伞内外管轴向伸收移动时,外管凹扣部与内管的扣合件发生弹性接触,由于扣合件的凸扣部的接触面设有斜部,使得外管凹扣部经过斜部省力的稳固滑入扣合,同时外管的凹扣部还可作成与扣合件相似结构,配入外管内与内管凸扣部进行扣合。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6中凹扣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7中凹扣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棒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中棒收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第一管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第二管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第三管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第四管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第五管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内管1、外管2、凹挡部3、凹扣部4、斜部14、凸挡部5、凸扣部6、第一定位凸7、第一扣合件8、第一管体13、第二管体12、第三管体11、第四管体10、第五管体9、第二斜部15、第二扣合件1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包括内管1和外管2,内管1的一端内套于外管2形成接合,外管2接合端设有凹挡部3与设有斜部14的凹扣部4,内管1接合端设有凸挡部5与设有斜部14的凸扣部6,轴向移动开收伞时外管2凹挡部3挡住内管1凸挡部5起到定位作用,同时外管2凹扣部4经过斜部14顺畅扣合内管1凸扣部6。外管2接合端设有凹挡部3与设有斜部14的凹扣部4,内管1接合端设有第一扣合件8,第一扣合件8内侧设有第一定位凸7,内管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凸7配入第一定位孔进行固定,第一扣合件8的一端为凸挡部5,另一端为凸扣部6,中部为内凹的斜部14,内外管2轴向拉伸时,凹挡部3挡住第一扣合件8的凸挡部5,凹扣部4经过斜部14顺畅扣住第一扣合件8的凸扣部6。第一定位凸7设于第一扣合件8的中部,内外管2轴向拉伸时,凹挡部3挡住第一扣合件8的凸挡部5,凹扣部4经过斜部14顺畅扣住第一扣合件8的凸扣部6,使用者较为省力。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包括内管1和外管2,内管1的一端内套于外管2形成接合,外管2接合端设有凹挡部3与设有斜部14的凹扣部4,内管1接合端设有凸挡部5与设有斜部14的凸扣部6,轴向移动开收伞时外管2凹挡部3挡住内管1凸挡部5起到定位作用,同时外管2凹扣部4经过斜部14顺畅扣合内管1凸扣部6。外管2接合端设有凹挡部3与设有斜部14的凹扣部4,内管1接合端设有第一扣合件8,第一扣合件8内侧设有第一定位凸7,内管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凸7配入第一定位孔进行固定,第一扣合件8的一端为凸挡部5,另一端为凸扣部6,中部为内凹的斜部14,内外管2轴向拉伸时,凹挡部3挡住第一扣合件8的凸挡部5,凹扣部4经过斜部14顺畅扣住第一扣合件8的凸扣部6。第一定位凸7设于第一扣合件8的下部,内外管2轴向拉伸时,凹挡部3挡住第一扣合件8的凸挡部5,凹扣部4经过斜部14顺畅扣住第一扣合件8的凸扣部6,使用者较为省力。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包括内管1和外管2,内管1的一端内套于外管2形成接合,外管2接合端设有凹挡部3与设有斜部14的凹扣部4,内管1接合端设有凸挡部5与设有斜部14的凸扣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的一端内套于外管形成接合,其特征在于:外管接合端设有凹挡部与设有斜部的凹扣部,内管接合端设有凸挡部与设有斜部的凸扣部,轴向移动开收伞时外管凹挡部挡住内管凸挡部起到定位作用,同时外管凹扣部经过斜部顺畅扣合内管凸扣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的一端内套于外管形成接合,其特征在于:外管接合端设有凹挡部与设有斜部的凹扣部,内管接合端设有凸挡部与设有斜部的凸扣部,轴向移动开收伞时外管凹挡部挡住内管凸挡部起到定位作用,同时外管凹扣部经过斜部顺畅扣合内管凸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内管接合端设有第一扣合件,第一扣合件内侧设有第一定位凸,内管上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凸配入第一定位孔进行固定,第一扣合件的一端为凸挡部,另一端为凸扣部,中部为内凹的斜部,内外管轴向拉伸时,凹挡部挡住第一扣合件的凸挡部,凹扣部经过斜部顺畅扣住第一扣合件的凸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凸挡部、凸扣部与内管形成一体化结构,内外管轴向拉伸时,凹挡部挡住凸挡部,凹扣部经过斜部顺畅扣住凸扣部。


4.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折叠伞的多段中棒的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外管接合端设有凹挡部与设有第二斜部的凹扣部,凹扣部可作成具有第二斜部的第二扣合件,第二扣合件内侧设有第二定位凸,外管上设有第二定位孔,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田王文笔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瑞妮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刘福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