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墙营养液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4741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墙营养液供给装置,包括设置于装置底部的营养液池以及分别与其连通的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进液管通过泵连通营养液池且通过营养液管连通植物墙上挂设的植物盆,所述营养液管上设置有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营养液管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由下至上穿有螺钉,所述螺钉由下至上依次活动套设有下顶板、弹簧和上顶板,所述上顶板上方与螺钉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排液管与套设在所述植物盆外的溢液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植物墙上的植物实现自动化水培,无需手动,结构简单巧妙,效果显著,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墙营养液供给装置
本技术涉及植物墙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植物墙营养液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植物墙是设有绿色植物的墙体,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生长环境的超强自适应能力,使自然界中栖息于平地上的植物生长于垂直的建筑墙面,提供一种立体的建筑植物景观,而且能够减少空气和噪音污染,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植物墙中的植物一般采用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是将植物在水中或者无土基质中种植的技术,为使植物健康生长,种植过程中多需要在水中或基质中加入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液。现有技术中在水中栽培植物的的植物墙,一般需要手动施加营养液或者采用复杂的控制系统来控制添加营养液,成本高,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复,不适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植物墙营养液供给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植物墙营养液供给装置,包括设置于装置底部的营养液池以及分别与其连通的进液管和排液管,进液管通过泵连通营养液池且通过营养液管连通植物墙上挂设的植物盆,营养液管上设置有阀门组件,阀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营养液管内的连接杆,连接杆由下至上穿有螺钉,螺钉由下至上依次活动套设有下顶板、弹簧和上顶板,上顶板上方与螺钉螺纹连接有螺母,排液管通过溢液管与套设在所述植物盆外的溢液盆连接。进一步地,下顶板下表面设置有防水的密封垫。进一步地,下顶板为圆形板状且直径大于营养液管的内直径。进一步地,下顶板为矩形板状且最短边长大于营养液管的内直径。进一步地,上顶板为上端封闭的空心圆柱状且高度大于弹簧的最小压缩长度。进一步地,溢液盆的高度高于植物盆。进一步地,溢液管的管径大于所述营养液管。进一步地,排液管倾斜设置以使得管中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营养液池中。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阀门组件,在通入营养液前,下顶板在弹簧的作用下盖在营养液管上封闭营养液管,在通入营养液后,在水流压力下对下顶板施加向上的力,克服弹簧作用力顶开下顶板使营养液进入植物盆中,随着植物盆中的水增多,水压增大,对下顶板施加向下的力,使得下顶板向下移动封闭营养液管;因而植物墙中不同高度的植物盆中的营养液量可以通过螺母的调节和泵的功率选择来综合调节,再配合溢液盆的使用,营养液液面高度超过植物盆后会溢入溢液盆中,然后通过溢液管进入排液管,最后流入营养液池中;另外,通过螺母调节弹簧的初始压缩量可以调节下顶板的初始受力。综上所述,本技术仅通过一个泵就能够实现对一面植物墙的营养液输送,营养液循环自动施加,结构简单巧妙,成本低,效果显著,利于植物生长,植物墙美观耐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植物盆和溢液盆的结构图;图3是A处阀门组件的放大图;图中标记为:1-进液管,2-排液管,3-溢液盆,4-植物盆,5-溢液管,6-营养液管,7-泵,8-营养液池,9-螺钉,10-螺母,11-上顶板,12-弹簧,13-下顶板,14-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植物墙营养液供给装置,包括设置于装置底部的营养液池8以及分别与其连通的进液管1和排液管2,进液管1通过泵7连通营养液池8且通过营养液管6连通植物墙上挂设的植物盆4,营养液管6上设置有阀门组件,阀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营养液管6内的连接杆14,连接杆14由下至上穿有螺钉9,螺钉9由下至上依次活动套设有下顶板13、弹簧12和上顶板11,上顶板11上方与螺钉9螺纹连接有螺母10,排液管2通过溢液管5与套设在植物盆4外的溢液盆3连接。本技术工作时,营养液池8中的营养液通过泵7输入进液管1,再进入营养液管6中;在通入营养液前,阀门组件的下顶板13在弹簧的作用下盖在营养液管6上封闭营养液管6,在通入营养液后,在水流冲击下对下顶板13施加向上的力,顶开下顶板13,营养液进入植物盆4中,随着植物盆4中的水增多,水压增大,对下顶板13施加向下的力,使得下顶板13向下封闭营养液管6;营养液液面高度超过植物盆4后会溢入溢液盆3中,然后通过溢液管5进入排液管2,最后流入营养液池8中;通过螺母10调节弹簧12的初始压缩量可以调节下顶板13的初始受力,因而植物墙中不同高度的植物盆中的营养液量可以通过螺母10的调节和泵的功率选择来综合调节,再配合溢液盆3的使用,本技术仅通过一个泵就能够实现对一面植物墙的营养液输送。其中,下顶板13下表面设置有防水的密封垫;下顶板13为圆形板状且直径大于营养液管6的内直径;下顶板13为矩形板状且最短边长大于营养液管6的内直径;在下顶板13盖在营养液管6上时,实现对液体的密封,避免漏液。其中,上顶板11为上端封闭的空心圆柱状且高度大于弹簧12的最小压缩长度,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有效防止调节螺母10时过度调节,对弹簧12造成损坏。其中,溢液盆3的高度高于所述植物盆4,以用于营养液过量时溢出收集。其中,溢液管5的管径大于所述营养液管6,保证营养液溢出速率大于营养液输入速率,防止营养液溢出溢液盆3。其中,排液管2倾斜设置以使得管中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营养液池8中。以上为本方案的主要特征及其有益效果,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方案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方案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方案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方案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墙营养液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装置底部的营养液池(8)以及分别与其连通的进液管(1)和排液管(2),所述进液管(1)通过泵(7)连通营养液池(8)且通过营养液管(6)连通植物墙上挂设的植物盆(4),所述营养液管(6)上设置有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营养液管(6)内的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由下至上穿有螺钉(9),所述螺钉(9)由下至上依次活动套设有下顶板(13)、弹簧(12)和上顶板(11),所述上顶板(11)上方与螺钉(9)螺纹连接有螺母(10),所述排液管(2)通过溢液管(5)与套设在所述植物盆(4)外的溢液盆(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墙营养液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装置底部的营养液池(8)以及分别与其连通的进液管(1)和排液管(2),所述进液管(1)通过泵(7)连通营养液池(8)且通过营养液管(6)连通植物墙上挂设的植物盆(4),所述营养液管(6)上设置有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营养液管(6)内的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由下至上穿有螺钉(9),所述螺钉(9)由下至上依次活动套设有下顶板(13)、弹簧(12)和上顶板(11),所述上顶板(11)上方与螺钉(9)螺纹连接有螺母(10),所述排液管(2)通过溢液管(5)与套设在所述植物盆(4)外的溢液盆(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墙营养液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顶板(13)下表面设置有防水的密封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墙营养液供给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鲁钦陈发军张楠胡倩黄爱琳严小凤于琴
申请(专利权)人:内江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