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4649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包括培育架和营养槽,以及设置在营养槽下表面的若干个支撑柱,培育架的内部一体成型有隔板,培育架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卡合槽,培育架通过卡合槽放置有卡合架,卡合架的外表面卡合连接有若干个漏槽,营养槽的内壁中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输液管,使得隔板可以将培育架内部的水稻培育区域进行分割培育,从而使得各个营养数据可以在营养槽的内部精确的进行对比实验,同时在培育架的内部卡合连接有若干个漏槽,使得在漏槽的内部放置土壤进行水稻配置,从而使得水稻在漏槽的内部便于拿取进行观察,进而使得整个水稻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的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稻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大米饭是中国居民的主食,目前国内的水稻种植面积常规稻是2.45亿亩,而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2亿亩。水稻粮食在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验室培育水稻时,需要便于水稻的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观察,但现在一般的实验装置都较为笨重,从而导致水稻实验工作者在培育水稻时,无法便捷的对水稻进行各种数据的细致观察,且在实验室内,难以模仿出外界的各种风向环境对水稻养殖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具有表面实验观察和便于抗倒伏测试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包括培育架和营养槽,以及设置在营养槽下表面的若干个支撑柱,培育架的内部一体成型有隔板,培育架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卡合槽,培育架通过卡合槽放置有卡合架,卡合架的外表面卡合连接有若干个漏槽,营养槽的内壁中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输液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支撑柱之间一体成型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转动架,转动架的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风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营养槽的下表面旋合有若干个漏水管,漏水管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漏水管均以营养槽对称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优选技术方案,卡合架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限位板,且卡合架和若干个限位板均为树脂构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漏槽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限位圈,卡合架的内部一体成型有若干个栽植槽,漏槽通过限位圈卡合连接在栽植槽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优选技术方案,转动轴的侧面旋合有紧固螺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培育架和营养槽,使得培育架和营养槽能够安装在若干个支撑柱的上表面进行水稻培育栽植,并在培育架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隔板,使得隔板可以将培育架内部的水稻培育区域进行分割培育,从而使得各个营养数据可以在营养槽的内部精确的进行对比实验,同时在培育架的内部卡合连接有若干个漏槽,使得在漏槽的内部放置土壤进行水稻配置,从而使得水稻在漏槽的内部便于拿取进行观察,进而使得整个水稻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的简便,且在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放置槽,并通过放置槽转动连接有转动轴,使得转动架便于设置在转动轴外表面进行使用,同时在转动架的内部设置有风扇,使得在水稻栽培时,便于转动风扇对水稻进行外部风力测试,从而能够测出水稻对风力抗力的程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培育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漏槽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转动架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培育架;2、输液管;3、支撑柱;4、营养槽;5、漏水管;6、卡合架;7、隔板;8、卡合槽;9、限位板;10、漏槽;11、限位圈;12、放置槽;13、紧固螺栓;14、转动轴;15、风扇;16、转动架;17、栽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包括培育架1和营养槽4,以及设置在营养槽4下表面的若干个支撑柱3,培育架1的内部一体成型有隔板7,培育架1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卡合槽8,培育架1通过卡合槽8放置有卡合架6,卡合架6的外表面卡合连接有若干个漏槽10,营养槽4的内壁中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输液管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有培育架1和营养槽4,使得培育架1和营养槽4能够安装在若干个支撑柱3的上表面进行水稻培育栽植,并在培育架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隔板7,使得隔板7可以将培育架1内部的水稻培育区域进行分割培育,从而使得各个营养数据可以在营养槽4的内部精确的进行对比实验,同时在培育架1的内部卡合连接有若干个漏槽10,使得在漏槽10的内部放置土壤进行水稻配置,从而使得水稻在漏槽10的内部便于拿取进行观察,进而使得整个水稻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的简便。具体的,若干个支撑柱3之间一体成型有放置槽12,放置槽1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4,转动轴14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转动架16,转动架16的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风扇15,本实施例中且在两个支撑柱3之间设置有放置槽12,并通过放置槽12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4,使得转动架16便于设置在转动轴14外表面进行使用,同时在转动架16的内部设置有风扇15,使得在水稻栽培时,便于转动风扇15对水稻进行外部风力测试,从而能够测出水稻对风力抗力的程度。具体的,营养槽4的下表面旋合有若干个漏水管5,漏水管5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漏水管5均以营养槽4对称分布。具体的,卡合架6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限位板9,且卡合架6和若干个限位板9均为树脂构件,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卡合架6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板9,使得卡合架6便于通过若干个限位板9进行整体搬起进行移植和观察,从而使得水稻的观察更加的方便。具体的,漏槽10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限位圈11,卡合架6的内部一体成型有若干个栽植槽17,漏槽10通过限位圈11卡合连接在栽植槽17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卡合架6的内部设置有栽植槽17,再通过限位圈11将漏槽10设置在栽植槽17的内部,使得在水稻培育观察时,便于通过限位圈11将单个的水稻进行拿起观察和移植。具体的,转动轴14的侧面旋合有紧固螺栓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有培育架1和营养槽4,使得培育架1和营养槽4能够安装在若干个支撑柱3的上表面进行水稻培育栽植,并在培育架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隔板7,使得隔板7可以将培育架1内部的水稻培育区域进行分割培育,从而使得各个营养数据可以在营养槽4的内部精确的进行对比实验,同时在培育架1的内部卡合连接有若干个漏槽10,使得在漏槽10的内部放置土壤进行水稻配置,从而使得水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包括培育架(1)和营养槽(4),以及设置在营养槽(4)下表面的若干个支撑柱(3),其特征在于:培育架(1)的内部一体成型有隔板(7),培育架(1)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卡合槽(8),培育架(1)通过卡合槽(8)放置有卡合架(6),卡合架(6)的外表面卡合连接有若干个漏槽(10),营养槽(4)的内壁中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输液管(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包括培育架(1)和营养槽(4),以及设置在营养槽(4)下表面的若干个支撑柱(3),其特征在于:培育架(1)的内部一体成型有隔板(7),培育架(1)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个卡合槽(8),培育架(1)通过卡合槽(8)放置有卡合架(6),卡合架(6)的外表面卡合连接有若干个漏槽(10),营养槽(4)的内壁中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输液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水稻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支撑柱(3)之间一体成型有放置槽(12),放置槽(1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4),转动轴(14)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转动架(16),转动架(16)的内部通过螺丝固定有风扇(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秋来曾宪楠王麒冯延江孙羽王曼力张小明谭贺张俊宝葛文婷谢婷婷李波姜辉刘凯任洋王红蕾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