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播种腿高度的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458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播种腿高度的播种装置,包括播种腿、横梁架、下种管、升降机构和机架,所述横梁架两端与机架连接,所述播种腿与横梁架固定连接,且播种腿通过下种管与种箱连接,所述横梁架包括第一横梁架和第二横梁架,所述第一横梁架与第二横梁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架两端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架两端通过升降机构与机架可调节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架可相对于机架上下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播种腿高度的播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播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播种腿高度的播种装置,属于农业器械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广义的农业机械还包括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蚕桑、养蜂、食用菌类培植等农村副业机械。农业机械属于相对概念,指用于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所有机械的总称,农业机械属于农机具的范畴。推广使用农业机械称为农业机械化。为了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我国政府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由于国家加强对农业的重视力度,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为了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长期发展规划,以促进农业和农机行业的发展。目前,通过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可提高播种质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种子。特别是在干旱少雨时,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后,具有保墒强、出苗好等优点。农业播种机在播种时,种子从会通过播种腿进入田地中,播种腿主要是给种子起导向和保护作用。现在根据不同的畦高,会调节不同高度的播种腿,目前使用的有些传统的农业专用播种机的播种腿使用过程中存在不便,例如播种腿前端采用尖端结构,这样的结构在使用时,容易将一些田地里的秸秆杂物缠挂在播种腿上,造成播种腿的堵塞,影响种子播种。并且播种机根据播种的实际情况需要调节播种深度,传统的播种机需要单个调节播种腿来调节播种深度,播种腿的数量多,需要一个一个进行调节,非常的麻烦,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存在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用性高、使用效果更好的一种可调节播种腿高度的播种装置。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播种腿高度的播种装置,包括播种腿、横梁架、下种管、升降机构和机架,所述横梁架两端与机架连接,所述播种腿与横梁架固定连接,且播种腿通过下种管与种箱连接,所述横梁架包括第一横梁架和第二横梁架,所述第一横梁架与第二横梁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架两端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架两端通过升降机构与机架可调节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架可相对于机架上下移动。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播种腿为管状结构,且播种腿下部呈弧形。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播种腿下部呈65度弧形结构。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槽、螺纹柱和螺母,所述升降槽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升降槽上面设置有通孔,所述螺纹柱贯穿所述通孔,且螺纹柱上端通过螺母与升降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架末端伸入升降槽内,且第二横梁架套设在螺纹柱上,所述第二横梁架通过固定螺母与螺纹柱可调节连接。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播种腿均匀排布在横梁架上,且播种腿上端与横梁架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第一横梁架上设置的播种腿与第二横梁架上设置的播种腿呈间隔分布。本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播种腿上端通过U型卡与横梁架固定连接。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升降槽可实现同时调整一排播种腿的高度,操作简单并且提高了效率,播种腿采用弧形管状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尖型播种腿,弧形的阻碍小,能有效避免秸秆等杂物对播种腿造成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示意图;图3为播种腿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带有种肥箱示意图。1、第一横梁架;2、第二横梁架;3、种腿;4、机架;5、种肥箱;6、U型卡;7、升降槽;8、螺纹柱。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播种腿高度的播种装置,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俯视图,一种可调节播种腿高度的播种装置,包括播种腿3、第一横梁架1、第二横梁架2、下种管、升降机构、和机架4。第一横梁架1两端焊接在机架4上,播种腿3均匀排布在第一横梁架1上。播种腿3上端通过U型卡6与第一横梁架1固定连接。第二横梁架2两端通过机架4上设置的升降机构与机架4可调节连接,升降机构与机架4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第二横梁架2可相对于机架4上下移动。播种腿3均匀排布在第二横梁架2上,播种腿3上端通过U型卡6与第二横梁架2固定连接。第一横梁架1与第二横梁架2平行设置,第一横梁架1上设置的播种腿3与第二横梁架2上设置的播种腿3呈间隔分布。参阅图2所示,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示意图,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槽7、螺纹柱8和螺母,升降槽7焊接在机架4上,其上面设置有一个通孔,螺纹柱8贯穿该通孔,其下部位于升降槽7内,且螺纹柱8上端通过螺母与升降槽7固定连接。第二横梁架2两端伸入升降槽7内并且套接在螺纹柱8上,螺纹柱8上位于第二横梁架2端部上下方均设置有螺母,第二横梁架2可通过调节两端螺纹柱8上设置的螺母,进而调节第二横梁架2的上下移动,以达到调节整排播种腿3高度的效果。参阅图3所示,为播种腿局部示意图,播种腿3为管状结构,其上部为直线形,下部呈65度弧形结构,这种结构能有效避免机器工作过程中,播种腿3上缠绕秸秆等杂质,阻碍机器运行。参阅图4所示,为本技术带有种肥箱示意图,机架上设置有种肥箱5,种肥箱5底部可连接下种管,下种管可与播种腿3上端相连。播种机在播种时,种肥箱5内的种子即可通过下种管进入播种腿3,再由播种腿3导入田地中。本技术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田地状况,通过对升降槽7上设置的用于固定第二横梁架2的螺母,调节第二横梁架2的上下位置,进而调整整排播种腿3的高度,以适应田地的高低状况。播种腿3为弧形管状结构,在工作时,当播种腿3前端缠绕秸秆等杂物时,即可从播种腿3上滑落,避免造成播种腿3的堵塞。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播种腿高度的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播种腿、横梁架、下种管、升降机构和机架,所述横梁架两端与机架连接,所述播种腿与横梁架固定连接,且播种腿通过下种管与种箱连接,所述横梁架包括第一横梁架和第二横梁架,所述第一横梁架与第二横梁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架两端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架两端通过升降机构与机架可调节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架可相对于机架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播种腿高度的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播种腿、横梁架、下种管、升降机构和机架,所述横梁架两端与机架连接,所述播种腿与横梁架固定连接,且播种腿通过下种管与种箱连接,所述横梁架包括第一横梁架和第二横梁架,所述第一横梁架与第二横梁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架两端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架两端通过升降机构与机架可调节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架可相对于机架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播种腿高度的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腿为管状结构,且播种腿下部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播种腿高度的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腿下部呈65度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播种腿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峰邵於强邵雨坤黄忍忍
申请(专利权)人:蒙城县戴峰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