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物、共聚物的制造方法、橡胶组合物以及轮胎技术

技术编号:2604442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共聚物,其在低的应变区域中发热性降低,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磨耗性和耐龟裂生长性,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加工性。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共聚物,其至少包含非共轭烯烃单元和共轭二烯单元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共轭烯烃单元的含量为40mol%以上;并且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的在100℃~150℃的源自所述非共轭烯烃单元的结晶度为4.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共聚物、共聚物的制造方法、橡胶组合物以及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共聚物、共聚物的制造方法、橡胶组合物以及轮胎。
技术介绍
通常,橡胶制品(如轮胎、输送带、防振橡胶、或隔震橡胶等)需要优异的耐久性(耐断裂性、耐磨耗性、和耐龟裂生长性等)以及耐候性。已经开发了各种橡胶组分和橡胶组合物以满足如上所述的橡胶制品的这种需求。例如,PTL1公开了一种共轭二烯化合物和非共轭烯烃化合物的共聚物,其中其共轭二烯单元的顺式-1,4键含量大于70.5mol%并且非共轭烯烃以10mol%以上的量包含。PTL1还公开了将该共聚物用于制造耐候性和耐龟裂生长性优异的橡胶组合物。引用列表专利文献PTL1:WO2012/014455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虽然共聚物的非共轭烯烃单元的的链长为影响共聚物在低的应变区域中的发热性和加工性的重要因素,但是PTL1未讨论共聚物的非共轭烯烃单元的链长。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共聚物,其在低的应变区域中发热性降低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加工性,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磨耗性和耐龟裂生长性。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共聚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允许制造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在低的应变区域中发热性降低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加工性,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磨耗性和耐龟裂生长性。又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橡胶组合物,其能够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同时具有高的耐磨耗性和高的耐龟裂生长性,以及一种轮胎,其展现出低的滚动阻力,同时具有高的耐磨耗性和高的耐龟裂生长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其主要特征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为至少包含非共轭烯烃单元和共轭二烯单元的共聚物,其中:在其中的所述非共轭烯烃单元的含量为40mol%以上;并且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的在100℃~150℃的温度范围内源自所述非共轭烯烃单元的结晶度为4.0%以下。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的发热性在低的应变区域中降低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加工性,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磨耗性和耐龟裂生长性。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进一步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容易地缩短非共轭烯烃单元的链长。在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的优选实例中,所述非共轭烯烃单元为非环状非共轭烯烃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改善共聚物的耐候性。优选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非环状非共轭烯烃单元仅由乙烯单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容易获得衍生非环状非共轭烯烃单元的非环状非共轭烯烃化合物,因此可以降低共聚物的生产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的另一个优选实例中,所述共轭二烯单元包括1,3-丁二烯单元和/或异戊二烯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容易获得衍生共轭二烯单元的共轭二烯化合物,因此可以降低共聚物的生产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的又一个优选实例中,所述共轭二烯单元仅包括1,3-丁二烯单元。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获得衍生共轭二烯单元的共轭二烯化合物,因此与其它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降低共聚物的生产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的又一个优选实例中,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单元包括苯乙烯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容易获得衍生芳香族乙烯基单元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因此可以降低共聚物的生产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的又一个优选实例中,所述非共轭烯烃单元的含量在40~97mol%的范围内,所述共轭二烯单元的含量在1~50mol%的范围内,并且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单元的含量在2~35mol%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共聚物的耐磨耗性和耐龟裂生长性并且还改善其耐候性。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的第一制造方法为至少包含非共轭烯烃单元和共轭二烯单元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催化剂组合物熟化;并且在所述由此熟化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使至少非共轭烯烃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共聚,所述催化剂组合物包括:含稀土类元素化合物(A),其包含稀土类元素化合物或由所述稀土类元素化合物和路易斯碱的反应产生的反应产物;选自由以下通式(I)表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B)、离子性化合物(C)和卤素化合物(D)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YR1aR2bR3c…(I)(在通式(I)中,Y表示选自周期表中的第1、2、12和13族元素的金属,R1和R2各自表示C1-10烃基或氢原子,R3表示C1-10烃基,R1、R2和R3可以为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当Y为选自周期表的第1族元素的金属时,a=1且b=c=0,当Y为选自周期表的第2族和第12族元素的金属时,a=b=1且c=0,并且当Y为选自周期表的第13族元素的金属时,a=b=c=1);以及选自由非共轭烯烃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E)。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的第一制造方法,可以获得共聚物,其在低的应变区域中发热性降低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加工性,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磨耗性和耐龟裂生长性。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的第二制造方法为至少包含非共轭烯烃单元和共轭二烯单元的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使至少非共轭烯烃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共聚的工序,所述催化剂组合物包括:含稀土类元素化合物(A),其包含稀土类元素化合物或由所述稀土类元素化合物和路易斯碱的反应产生的反应产物;选自由以下通式(I)表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B)、离子性化合物(C)和卤素化合物(D)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YR1aR2bR3c…(I)(在通式(I)中,Y表示选自周期表中的第1、2、12和13族元素的金属,R1和R2各自表示C1-10烃基或氢原子,R3表示C1-10烃基,R1、R2和R3可以为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当Y为选自周期表的第1族元素的金属时,a=1且b=c=0,当Y为选自周期表的第2族和第12族元素的金属时,a=b=1且c=0,并且当Y为选自周期表的第13族元素的金属时,a=b=c=1);以及选自由非共轭烯烃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E’),所述非共轭烯烃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的种类不同于所述共聚工序中共聚的非共轭烯烃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的第二制造方法,可以获得共聚物,其在低的应变区域中发热性降低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加工性,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磨耗性和耐龟裂生长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的第一/第二制造方法的优选实例中,所述共聚物进一步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元,并且所述共聚工序包括使所述非共轭烯烃化合物、所述共轭二烯化合物和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容易地缩短非共轭烯烃单元的链长。在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物的第一/第二制造方法中的又一个优选实例中,所述共聚物的所述非共轭烯烃单元的含量在40~97mol%的范围内,所述共轭二烯单元的含量在1~50mol%的范围内,并且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单元的含量在2~35mol%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改善所得共聚物的耐磨耗性和耐龟裂生长性并且还改善其耐候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聚物,其至少包含非共轭烯烃单元和共轭二烯单元,其中:/n所述非共轭烯烃单元的含量为40mol%以上;并且/n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的在100℃~150℃的温度范围内源自所述非共轭烯烃单元的结晶度为4.0%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05 JP 2018-038957;20181011 JP 2018-1927171.一种共聚物,其至少包含非共轭烯烃单元和共轭二烯单元,其中:
所述非共轭烯烃单元的含量为40mol%以上;并且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的在100℃~150℃的温度范围内源自所述非共轭烯烃单元的结晶度为4.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物,其进一步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共聚物,其中所述非共轭烯烃单元为非环状非共轭烯烃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聚物,其中所述非环状非共轭烯烃单元仅由乙烯单元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其中所述共轭二烯单元包括1,3-丁二烯单元和/或异戊二烯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其中所述共轭二烯单元仅包括1,3-丁二烯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其中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单元包括苯乙烯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共聚物,其中所述非共轭烯烃单元的含量在40~97mol%的范围内,所述共轭二烯单元的含量在1~50mol%的范围内,并且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单元的含量在2~35mol%的范围内。


9.一种共聚物的制造方法,所述共聚物至少包含非共轭烯烃单元和共轭二烯单元,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将催化剂组合物熟化;并且
在所述由此熟化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使至少非共轭烯烃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共聚,所述催化剂组合物包括:
含稀土类元素化合物(A),其包含稀土类元素化合物或由所述稀土类元素化合物和路易斯碱的反应产生的反应产物;
选自由以下通式(I)表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B)、离子性化合物(C)和卤素化合物(D)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YR1aR2bR3c…(I)
(在通式(I)中,Y表示选自周期表中的第1、2、12和13族元素的金属,R1和R2各自表示C1-10烃基或氢原子,R3表示C1-10烃基,R1、R2和R3可以为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当Y为选自周期表的第1族元素的金属时,a=1且b=c=0,当Y为选自周期表的第2族和第12族元素的金属时,a=b=1且c=0,并且当Y为选自周期表的第13族元素的金属时,a=b=c=1);以及
选自由非共轭烯烃化合物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野重永奥利弗·塔迪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