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261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21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件及车辆。该连接件用于与插接件连接,并且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接触件,所述壳体包括允许所述插接件插入的开口,所述接触件上形成有触压区和响应区,所述触压区设置在所述响应区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触压区和所述响应区被构造为,在所述触压区受到插接件施加的朝向壳体方向的抵压力时,所述响应区能够朝向远离壳体方向运动以压紧到插接件的外表面。该连接件通过触压区和响应区,降低插接件在插拔中产生的摩擦力和磨损程度,提高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件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一种充电连接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件及安装有该连接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电动车辆充电连接用的插头与插座在车辆的使用寿命内要接受高频率的插拔,客户对其操作频繁,属于易损件。插头与插座的连接件在多次插拔后,其接触表面容易磨损,使得电阻升高,在充电时容易超过该连接件与壳体材料的耐温极限而导致连接件烧蚀。现有的电动车辆的连接件一般都采用插针与插孔过盈配合的设计,使插针与插孔之间具有一定的接触压力,以满足过流能力。连接件的接触表面为实现小电阻,会在表面电镀约几微米厚的贵金属镀层。由于该镀层厚度极薄,连接件在多次插拔后,因摩擦极易导致镀层被磨损,从而使连接件烧蚀,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件及安装有该连接件的车辆,该连接件与插接件的磨损程度低,导电性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件,用于与插接件连接,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接触件,所述壳体包括允许所述插接件插入的开口,所述接触件上形成有触压区和响应区,所述触压区设置在所述响应区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触压区和所述响应区被构造为,在所述触压区受到插接件施加的朝向壳体方向的抵压力时,所述响应区能够朝向远离壳体方向运动以压紧到插接件的外表面。可选地,所述触压区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壳体方向凹陷的第一弧形区段,所述响应区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壳体方向凹陷的第二弧形区段,所述第一弧形区段的向内凹陷的程度大于所述第二弧形区段的向内凹陷的程度,并且,所述第一弧形区段和所述第二弧形区段在所述接触件的延伸方向上圆滑过渡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弧形区段在接触件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弧形区段在接触件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可选地,所述接触件包括两个连接部和多个片弹簧,所述片弹簧为长条状,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片弹簧的两端,其中,每条所述片弹簧均形成有所述触压区和所述响应区。可选地,所述接触件形成为能够容纳所述插接件的筒状,多个所述片弹簧围绕所述接触件的轴线沿周向间隔布置。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支撑件,该支撑件形成为筒状并且套设在所述接触件的外表面上,用于为所述触压区和所述响应区提供接触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支撑。可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接触件的两端安装固定,所述接触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支撑件的环状安装结构,所述环状安装结构的内侧壁与所述接触件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环形容纳区,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沿轴向插设在所述环形容纳区中。可选地,所述环状安装结构由多个筋条构成,所述多个筋条围绕所述接触件的轴线沿周向间隔布置。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封盖,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封盖上,所述封盖和所述壳体的其中一者上形成有止挡部,另一者上设置有扣合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扣合部配合以将所述封盖连接到壳体上。可选地,所述开口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接触件的直径。可选地,所述封盖包括盘状的端壁和环状的周壁,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端壁上,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周壁配合的避让台阶,所述止挡部设置在所述避让台阶上,且所述止挡部为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环形凸台,所述周壁的内侧设置有所述扣合部,且所述扣合部为沿径向向外凹陷的凹槽。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连接件包括壳体内的接触件,该接触件上包括触压区和响应区,并且触压区设置在响应区远离开口的一侧,这样,当插接件与连接件插拔的过程中,响应区仅在插接件插入到位后才会与插接件产生过盈配合的压紧力,因此在插拔过程中产生的滑动摩擦力非常小,能有效降低两者的表面的磨损程度,提高连接件的使用寿命。在一种示例中,若连接件为充电端子,则能降低插接件和充电端子之间的磨损程度,避免两者因高温而产生烧蚀,提高充电端子和插接件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插接件插入连接件到位后,触压区和响应区均能够压紧在插接件的外表面,能够保证可靠的连接导电性。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剖视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连接件和插接件配合后的剖视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接触件的剖视图;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接触件和支撑件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封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封盖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接插端;12、连接端;13、避让台阶;14、止挡部;15、电镀过孔;2、接触件;21、触压区;22、响应区;23、第一弧形区段;24、第二弧形区段;25、连接部;26、片弹簧;27、圆滑过渡区段;3、开口;4、支撑件;5、环状安装结构;51、筋条;6、环形容纳区;7、封盖;71、端壁;72、周壁;73、扣合部;731、凹槽;74、缺口;8、插接件;X、轴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方位词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在相关技术中,两个部件建立连接关系时,可以采用诸如插接件和承插件等各种方式连接。例如,在一种应用中,待充电设备在需要充电时,通常采用插接件与连接件接插配合,以建立待充电设备和电源之间的电连接。对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使用过程中,插接件和连接件因频繁的插拔而经常造成烧蚀的根本原因在于,插接件与连接件插拔的过程中接触面积过大,导致插接件的外表面和连接件的内表面频繁受到摩擦而损伤,从而引起烧蚀。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该连接件用于与插接件8连接。如图1至图10所示,该连接件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接触件2,壳体1包括允许插接件8插入的开口,接触件2上形成有触压区21和响应区22,触压区21设置在响应区22远离开口3的一侧,所述触压区21和所述响应区22被构造为,在所述触压区21受到插接件8施加的朝向壳体1方向的抵压力时,所述响应区22能够朝向远离壳体1方向运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件,用于与插接件(8)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接触件(2),所述壳体(1)包括允许所述插接件(8)插入的开口(3),所述接触件(2)上形成有触压区(21)和响应区(22),所述触压区(21)设置在所述响应区(22)远离所述开口(3)的一侧,所述触压区(21)和所述响应区(22)被构造为,在所述触压区(21)受到插接件(8)施加的朝向壳体(1)方向的抵压力时,所述响应区(22)能够朝向远离壳体(1)方向运动以压紧到插接件(8)的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件,用于与插接件(8)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接触件(2),所述壳体(1)包括允许所述插接件(8)插入的开口(3),所述接触件(2)上形成有触压区(21)和响应区(22),所述触压区(21)设置在所述响应区(22)远离所述开口(3)的一侧,所述触压区(21)和所述响应区(22)被构造为,在所述触压区(21)受到插接件(8)施加的朝向壳体(1)方向的抵压力时,所述响应区(22)能够朝向远离壳体(1)方向运动以压紧到插接件(8)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压区(21)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壳体(1)的方向凹陷的第一弧形区段(23),所述响应区(22)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壳体(1)的方向凹陷的第二弧形区段(24),所述第一弧形区段(23)的向内凹陷的程度大于所述第二弧形区段(24)的向内凹陷的程度,并且,所述第一弧形区段(23)和所述第二弧形区段(24)在所述接触件(2)的延伸方向上圆滑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区段(23)在接触件(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弧形区段(24)在接触件(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2)包括两个连接部(25)和多个片弹簧(26),所述片弹簧(26)为长条状,两个所述连接部(25)分别设置在所述片弹簧(26)的两端,其中,每条所述片弹簧(26)均形成有所述触压区(21)和所述响应区(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2)形成为能够容纳所述插接件(8)的筒状,多个所述片弹簧(26)围绕所述接触件(2)的轴线(X)沿周向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支撑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和平黄伟刘海军曹露蓉孙宇麟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