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液体采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410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一次性液体采样装置,包括一中空的支座管(10),支座的一端被管底(16)封闭,管底上有一针座(22),带有管帽(44)的采样管(37)能在支座管中滑动。管帽位于采样管外部的直径大于收集管的直径,从而形成一台肩(50),台肩部分地抵在收集管的边缘上。支座管有一上部(12)和一管身(14),管帽在该上部中滑动;通过一用来使管帽保持在支座管中的机构,管身用于导引采样管。在支座管的上部与管身的联接处形成一断裂点(35)。(*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液体采样装置。已知的液体采样装置,特别是采血装置,包括一个采样管。该采样管在一个圆柱状支座中滑动,该支座的一端被一个管底封闭,采样管具有一个塞子,该塞子是水密的(不透水的),且可在管支座中滑动。这个塞子由一种合适的聚合物制作。具其直径略大于管支座的直径。该采样管借助于它的塞子进入到管支座中,该塞子与管支座的封闭端相对。在管支座的封闭端上有一个针支座,该针支座包括一延伸入管支座内部的,用来穿透塞子的斜切管,以及突出到管支座外部的用来支持针头的针座。上述所有部分有一个唯一的通道,经过这个通道,液体由外部进入管支座内,通过采样管的塞子进入采样管中。为了简化操作,制造时,采样管被推下,并且通过塞子与采样管间的气密(不透气)状态保持在上述位置上。这些已知装置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用安装好的针头,在塞子上抽取液体的位置进行穿刺,将采样管推入管支座,使斜切针穿透塞子,因为采样管内是真空的,所以液体流入采样管。当采取了足够的液体时,该采样管在管支座中被抽回,直到上述塞子与斜切针相脱离,从而空气不能进入采样管。管支座及其针头随即被取下。该采样管与管支座分离,以便于对获得的液体进行随后的处理。管支座及其针头应该随即被丢弃,但事实上,大部分情况是它们被配上新的采样管后重复使用,在兽医领域尤其是这样。这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交叉感染,并且使随后进行的分析变得不准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消除上述不令人满意的操作,提供一种只能使用一次的采样装置。该目的是通过在采取液体结束时就使管支座毁坏的方式来实现的。该装置具有一个中空的支座管,其一端被管底所封闭,该管底上有一个针座插入支座管中,一个带有管帽的采样管在支座管中滑动。管帽的位于采样管外部的直径大于采样管的直径,从而形成。一个台肩,并部分地抵在采样管的边缘上。该支座管包括一个上部,采样管的管帽在该上部内滑动,以及一个用来导引该采样管的管身。一个机构用来将管帽保持在支座管中,并且,有一个断裂点形成于支座管的上部和管身的联接处。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一个优选的非限制性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采样装置的横截面图。图2是准备进行采样的采样装置的横截面图。图3是采样时的采样装置的横截面图。图4是采样后采样装置的横截面图。图5表示采样管的回收和支座管的断裂情况。图6表示的是沿图1中6-6方向的剖面,图7表示的是沿图1中7-7方向的剖面。图1表示了一个支座管10,它包括两部分,即上部12和管身14。圆柱状的上部12由一个管底16和一个带有4个裂隙(180)(见图6)的外壳18构成。在外壳18外表面有导引标记20。上述管底上有一个针座22,该针座的一端呈圆锥形,以给针头提供一个坚实的底座,另一端是一个延伸入支座管上部12的锥形斜切针26。该斜切针26的长度L大于从导引标记20到管底16的距离。一个中心通道28笔直地贯通针座22,围绕着该针座装有固定针头用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由安装在管底16的外表面的弹性爪15构成,弹性爪在针插入的方向上形成一个斜面17,并在相反方向上形成一个肩状部分19。支座管10的管身14是一个园锥(见图7),在它的开口端有一外环32。在管身14与上部12接触的一端34处至少有2个壁柱36,该壁柱被设置在管身的内表面上,并且它们包括一个第一机构,用来方便地引入管帽,使其从管身朝上部移动;它们还包括一个第二机构,用来阻止管帽朝相反方向移动,即从上部朝管身移动。这些机构分别包括从开口30朝向端部34的斜面33,和相反方向上的一个肩状部分。上部12和管身14由一个模制的联接件连接,该联接件至少有一个薄弱材料区域35,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折断薄弱区域35来使上部12与管身14分离。如上所述,图1表示了采样管37的结构,形状和大小,该采样管被插入支座管中。该采样管37包括一个收集管38,收集管38具有被封闭的一端40和敞开的另一端42,该敞开端42被一个弹性管帽44塞住。管帽44是圆柱状的,有一个上部46和一个下部48,伸出到收集管38外的上部46的直径大于下部48的直径,从而形成一个台肩50。收集管38的内径等于管帽44下部48的直径,以便于管帽44的台肩突出于收集管38的端部42并与端部配合。如图1所示,采样管37装入支座管10内,管帽处于支座管的上部12中,并且该采样管由管身14所导引。它们是这样被装入上述位置的,把装在采样管37上的管帽44从支座管10的管身14的开口端30插入,该开口端的直径与管帽44的上部46的直径相同。当把压力加到收集管38的封闭端40上时,管帽44滑入支座管10的管身14,由于壁柱36的内径减小的区域形成一个斜面33,所以管帽44逐渐被压缩,从而使管帽进入到上部12中,管帽在上部12中恢复了它原来的圆柱形状,并且与外壳18的内表面相互滑动配合,外壳18的内径与管帽44的直径相同。当支座管10和它的采样管37按上述方式装入其位置后,可以进行热灭菌。冷却后,管帽44的台肩50确保管帽与收集管38的配合是水密的(不透水的),并象以往同类装置那样形成了弱真空。图2所示的支座管10和采样管37完全与上述相同,但采样管37被相对于支座管10移动,直到管帽44的上表面达到对应的导引标记20处,该标记是预定的,以保证管帽44被斜切针26穿透。一针头51装在针座22上,该针头的基部52的形状是常见的,并与针座的端部24的锥形轮廓气密(不透气)配合。该基部包括一个环缘54,该环缘卡入弹性爪15的肩状部分19之下。一个保护帽56套在针头基部52上,用来保护针头51。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处在采样的几个步骤之一时的情形。拿掉保护帽56,把针头51刺入介质58,从中取样;随即向收集管38的封闭端40上加压(按箭头60所示方向),管帽44被推进并与支座管10的管底16相接触,因而,管帽44被完全穿透,由于收集管38内处于真空状态,所以液态样品经过通道28流入收集管38。以上步骤如图3所示。当获得了要求数量的液体后,采样管37被按箭头62的方向部分地从支座管中抽出,直到台肩50抵在壁柱36的肩状部分32上,如虚线64所示。在图4中,表示了一种操作的结果。当管帽44被壁柱36阻挡住,采样管37被取出,但管帽44留在支座管10的上部。如此该样品将与空气接触,从而不再适于分析和进一步使用。为了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唯一的选择就是按下列描述和图5所示方式使用本装置。利用由上述薄弱区域35形成的断裂点使上部12与管身14分离开。带有针头51的上部12被丢弃,并且按照将采样管37放入支座管时同样的方向,如箭头80所示。移动采样管,将其从支座管中取出。因此必须破坏支座管10才能回收采样管37,从而保证了只能使用一次。在另一个使用方式中,采样管37留在支座管10中,正好处在将要使用的位置上。当进行分析时,必须带上手套,且操作常常在手套盒中进行。因此操作很不方便,并且在抽掉管帽44时可能产生问题。支座管10上易于抓握的剩余部分可被用来在约束壁柱36的帮助下抽出管帽。制造这样一种采样装置的材料最好是用乙烯-丙烯二烯烃单体聚合弹性体(EPDM)制造管帽44,用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制造支座管10,采样管是常规玻璃试管。本专利技术能够以上述以外的更多的方式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次性液体采样装置,包括一个中空的支座管(10),该支座管(10)的一端被管底(16)封闭,该管座上有一个针座(22),一个带有管帽(44)的采样管(37)能在支座管中滑动,该管帽(44)位于采样管外部的直径大于收集管的直径,从而形成一个台肩(50),该台肩部分地抵在该收集管的边缘上,该支座管(10)包括一个上部(12)和一个管身(14),该采样管的管帽(44)在该上部中滑动,而通过一个使所述的管帽(44)保持在该支座管中的机构,该管身用于导引该采样管,在该支座管的上部与管身的联接处形成一个断裂点(3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伦勒内波切尔让克洛德马丁
申请(专利权)人:奥尔弗斯欧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