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浩杰专利>正文

一种RFID电子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405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控制电路以及收发天线,所述外壳的形状为多层圆筒形,所述外壳从外到内以此包括表面材料层、封装胶、收发天线、内衬封装胶以及PET填充层,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PET填充层内侧,所述收发天线的信号感应方向与所述外壳的直径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收发天线制成圆柱形来提供多角度信号收发能力,不需要特定的收发方向,并且结构强度到,不易弯折,而且体积不大易收纳;相较于现有的无源RFID电子标签易弯折以及信号收发方向固定,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适用场景更灵活,结构强度高,结实耐用,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FID电子标签
本技术涉及RFID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硬件
,具体涉及一种RFID电子标签。
技术介绍
无线射频识别即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其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技术之一。其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RFID的应用非常广泛,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不接触快速信息交换和存储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结合数据访问技术,然后连接数据库系统,加以实现非接触式的双向通信,从而达到了识别的目的,用于数据交换,串联起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识别系统中,通过电磁波实现电子标签的读写与通信。根据通信距离,可分为近场和远场,为此读/写设备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也对应地被分为负载调制和反向散射调制。电子标签由收发天线、AC/DC电路、解调电路、逻辑控制电路、存储器和调制电路组成。其中收发天线的形状多种多样,为适应多种场合或是方便收纳,通常收发天线尽可能的小型化,其中无源RFID电子标签通过接受射频识别阅读器传输来的微波信号,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获取能量来对自身短暂供电,从而完成此次信息交换,对信号收发功能非常敏感,但是小型化会带了信号收发不稳定等问题,此时需要调整方向使用,而很多情况不适宜调整,如何实现一种信号收发稳定且小型化的收发天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RFID电子标签,以提高信号收发稳定性,便于收纳的同时不会影响信号收发,结构强度到,不怕弯折。一种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控制电路以及收发天线,所述外壳的形状为多层圆筒形,所述外壳从外到内以此包括表面材料层、封装胶、收发天线、内衬封装胶以及PET填充层,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PET填充层内侧,所述收发天线的信号感应方向与所述外壳的直径方向一致。本技术通过将收发天线制成圆柱形来提供多角度信号收发能力,不需要特定的收发方向,并且结构强度到,不易弯折,而且体积不大易收纳;相较于现有的无源RFID电子标签易弯折以及信号收发方向固定,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适用场景更灵活,结构强度高,结实耐用,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AC/DC电路、解调电路、逻辑控制电路、调制电路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AC/DC电路用于接收收发天线采集的电能,并输出稳压过的电能;所述解调电路用于接收收发天线采集载波信号并进行解调,得到原信号;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原信号进行译码,得到译码数据,并根据译码数据生成回发信号;所述调制电路用于对回发信号进行加载处理,并发送给收发天线,由收发天线发送至外界;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译码数据以及所述逻辑控制电路所要使用的程序。因为省去了供电系统,所以无源RFID产品的体积可以达到厘米量级甚至更小,而且自身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使用寿命较长。但作为代价,无源RFID的有效识别距离通常较短,一般用于近距离的接触式识别。无源RFID主要工作在较低频段125KHz、13.56MKHz等,其典型应用包括:公交卡、二代身份证、食堂餐卡等。进一步的,所述表面材料层的材料为塑料或树脂。进一步的,所述封装胶的材料为环氧类封装胶。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封装胶的材料为有机硅类封装胶。封装胶的颜色可以是透明无色的,也可以根据需要做出几乎任意颜色。进一步的,所述PET填充层的材料为注塑型APET。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但耐电晕性较差,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无毒、无味,卫生安全性好。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长度为2-5cm,直径为0.5-1cm。进一步的,所述收发天线的材料为蚀刻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一种RFID电子标签,提高信号收发稳定性,便于收纳的同时不会影响信号收发,结构强度到,不怕弯折;通过将收发天线制成圆柱形来提供多角度信号收发能力,不需要特定的收发方向,并且结构强度到,不易弯折,而且体积不大易收纳;相较于现有的无源RFID电子标签易弯折以及信号收发方向固定,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适用场景更灵活,结构强度高,结实耐用,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流程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些收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外壳,2-控制电路,3-表面材料层,4-封装胶,5-收发天线,6-内衬封装胶,7-PET填充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控制电路2以及收发天线5,所述外壳1的形状为多层圆筒形,所述外壳1从外到内以此包括表面材料层3、封装胶4、收发天线5、内衬封装胶6以及PET填充层7,所述控制电路2设置在PET填充层7内侧,所述收发天线5的信号感应方向与所述外壳1的直径方向一致。本技术通过将收发天线5制成圆柱形来提供多角度信号收发能力,不需要特定的收发方向,并且结构强度到,不易弯折,而且体积不大易收纳;相较于现有的无源RFID电子标签易弯折以及信号收发方向固定,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适用场景更灵活,结构强度高,结实耐用,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2包括AC/DC电路、解调电路、逻辑控制电路、调制电路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AC/DC电路用于接收收发天线5采集的电能,并输出稳压过的电能;所述解调电路用于接收收发天线5采集载波信号并进行解调,得到原信号;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原信号进行译码,得到译码数据,并根据译码数据生成回发信号;所述调制电路用于对回发信号进行加载处理,并发送给收发天线5,由收发天线5发送至外界;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译码数据以及所述逻辑控制电路所要使用的程序。因为省去了供电系统,所以无源RFI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控制电路(2)以及收发天线(5),所述外壳(1)的形状为多层圆筒形,所述外壳(1)从外到内以此包括表面材料层(3)、封装胶(4)、收发天线(5)、内衬封装胶(6)以及PET填充层(7),所述控制电路(2)设置在PET填充层(7)内侧,所述收发天线(5)的信号感应方向与所述外壳(1)的直径方向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控制电路(2)以及收发天线(5),所述外壳(1)的形状为多层圆筒形,所述外壳(1)从外到内以此包括表面材料层(3)、封装胶(4)、收发天线(5)、内衬封装胶(6)以及PET填充层(7),所述控制电路(2)设置在PET填充层(7)内侧,所述收发天线(5)的信号感应方向与所述外壳(1)的直径方向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2)包括AC/DC电路、解调电路、逻辑控制电路、调制电路以及存储器,其中:
所述AC/DC电路用于接收收发天线(5)采集的电能,并输出稳压过的电能;
所述解调电路用于接收收发天线(5)采集载波信号并进行解调,得到原信号;
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原信号进行译码,得到译码数据,并根据译码数据生成回发信号;
所述调制电路用于对回发信号进行加载处理,并发送给收发天线(5),由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浩杰
申请(专利权)人:罗浩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