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990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背光结构,该背光结构包括:透光孔;胶铁一体结构,包括铁框和胶框;铁框具有面向透光孔内弯折的弯折部,弯折部围绕所述透光孔,弯折部具有靠近透光孔的边缘部;胶框的至少部分覆盖边缘部;置于铁框上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成触控显示模组采用胶铁一体结构,使得铁框和胶框之间具有极大的结合强度,不易脱落或分离,并且加大了遮光胶与铁框的粘接面积,使得粘接强度大大增加,进而提高了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面板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装置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屏占比更高、显示效果更加惊艳的显示装置逐渐成为主流。现有的盲孔技术通过屏内开孔在显示面板上形成透光区,并将前置摄像头等器件放置在显示屏幕下方以实现全面屏显示效果,如图1所示,需要在显示屏中间挖孔,放置摄像头。然而为了避免光源从遮光胶和铁框之间漏出来以及光源从下偏光片开孔的边缘漏出来,常用的方案是点在偏光片边缘点胶及背光开孔侧边点胶。如图2所示,此种结构因在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组装时,需要在对应透光区边缘的区域进行二次涂覆遮光胶,因涂覆精度以及第一次点胶操作易造成溢胶,导致透光区周缘的涂覆精度较差,工艺复杂,增加了生产流程及成本,影响生产效率及良率。并且,遮光胶与铁框的粘接面积很小,粘接强度不足,由此带来了更多的良率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背光结构,背光结构包括:透光孔;胶铁一体结构,包括铁框和胶框;所述铁框具有面向所述透光孔内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围绕所述透光孔,所述弯折部具有靠近所述透光孔的边缘部;所述胶框的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边缘部;置于所述铁框上的背光模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胶框覆盖所述弯折部的内层的至少部分。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胶框的至少部分进入所述透光孔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胶框覆盖所述弯折部的外层的至少部分。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遮光胶,设置于所述胶框上,围绕所述透光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TFT玻璃;所述TFT玻璃的开孔位置喷印黑色油墨层。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铁框的边缘部与所述TFT玻璃之间依次层叠所述胶框、遮光胶和油墨层。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TFT玻璃面向所述背光结构一侧具有下偏光片,所述遮光胶的至少一部分覆盖所述下偏光片的至少一部分。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胶框能够直接或间接与所述TFT玻璃粘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的集成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摄像头,设于所述透光孔中。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胶铁一体结构,使得铁框和胶框之间具有极大的结合强度,不易脱落或分离,并且加大了遮光胶与铁框的粘接面积,使得粘接强度大大增加;2.取消两次点胶避免开孔位置漏光;3.该电子设备在使用中具有更低的损坏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现有技术中盲孔项目开孔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现有技术中集成触控显示模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集成触控显示模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集成触控显示模组结构的放大图。附图中包含:胶铁一体结构1,背光模组3,铁框10,胶框11,遮光胶12,油墨层1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无法全部进行测试的现状,本实施方式提供了:实施例1一种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背光结构,背光结构包括:透光孔;胶铁一体结构1,胶铁一体结构1包括铁框10和胶框11;铁框具有面向透光孔内弯折的弯折部,弯折部围绕透光孔,弯折部具有靠近透光孔的边缘部;胶框11的至少部分覆盖边缘部;还包括置于铁框10上的背光模组3。该胶铁一体结构1的制作方式为铁框10和胶框11一起注塑成型。铁框10覆盖弯折部的内层的至少部分,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铁框10覆盖弯折部的内层大部分表面,甚至全部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弯折部的内层指的是弯折方向的一侧。铁框10的至少部分进入透光孔内,以增加遮光效果,以及增加粘接强度。应理解,铁框10的进入透光孔内的部分与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的2#胶水的部分大体相同。但由于仅采用同一材料一次粘接,粘接强度比现有技术中的多次粘接更大。铁框10覆盖弯折部的外层的至少部分,具体地,铁框10的进入透光孔内的部分与弯折部的外层的一部分粘接。如图3-4所示,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铁框10弯折部的内层和外层均粘接,这会大大增加铁框10与胶框11的粘接面积,粘接强度。事实上,在制备过程中,铁框10和胶框11预先制备为一体,即胶铁一体结构1,这使得铁框10和胶框11之间具有极大的结合强度,不易脱落或分离。背光结构还包括遮光胶12,设置于胶框11上,围绕透光孔设置。背光结构还包括TFT玻璃,TFT玻璃的开孔位置喷印黑色油墨层13。在铁框10的边缘部与TFT玻璃之间依次层叠铁框10、遮光胶12和油墨层13。TFT玻璃面向背光结构一侧具有下偏光片,遮光胶12的至少一部分覆盖下偏光片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加大了遮光胶12与铁框的粘接面积,使得粘接强度大大增加。胶框11采用灰色或黑色,更不容易透光,避免遮光胶12与胶框11之间的漏光。如图4所示,胶框11能够直接或间接与TFT玻璃粘接,相比现有技术,胶框11加高至与胶框11上的遮光胶12的位置,可以直接与TFT玻璃底面粘贴,进而挡住下偏光片边缘的光源,图中箭头为背光模组3发出的光,可见所有可能的漏光都被本实施例的背光结构遮挡。此外,集成触控显示模组的背光模组3具体包括自下而上层叠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增光膜。最下层的反射膜与铁框粘接或贴合。在增光膜之上,依次自下而上层叠下偏光片、TFT层、CF层、上偏光片、贴合胶层以及保护外屏LENS。其中,还可以包括触控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层叠结构均为常规设置,且增加或减少某些层,或者改变某些层的位置,其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体如智能终端,更具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该电子设备包括实施例1中提及的集成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摄像头,设于透光孔中。应理解,上述透光孔中不仅能够容纳摄像头,还可以单独或组合设置的红外摄像头、红外发射器、点阵投影器、结构光传感器、泛光感应元件、3D深度感应元件、环境光与距离传感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结构包括:/n透光孔;/n胶铁一体结构,包括铁框和胶框;所述铁框具有面向所述透光孔内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围绕所述透光孔,所述弯折部具有靠近所述透光孔的边缘部;所述胶框的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边缘部;/n置于所述铁框上的背光模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结构包括:
透光孔;
胶铁一体结构,包括铁框和胶框;所述铁框具有面向所述透光孔内弯折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围绕所述透光孔,所述弯折部具有靠近所述透光孔的边缘部;所述胶框的至少部分覆盖所述边缘部;
置于所述铁框上的背光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覆盖所述弯折部的内层的至少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的至少部分进入所述透光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覆盖所述弯折部的外层的至少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胶,设置于所述胶框上,围绕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小和郑瑞建李山萌刘兴郑怀玺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