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试砂的最小干密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3843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7
一种用于测试砂的最小干密度的装置,包括长颈漏斗以及位于所述长颈漏斗内的锥形塞杆,所述锥形塞杆与所述长颈漏斗配合设置,用于开闭所述长颈漏斗底部开口,所述最小干密度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固定有长颈漏斗,长颈漏斗的下方设量筒,固定支架上部设有两个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位于长颈漏斗的两侧,所述长颈漏斗的颈部两侧设有齿条,与两个齿轮互相咬合,齿轮连接摇把,转动摇把可以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漏斗整体匀速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摇把,控制长颈漏斗和锥形杆塞一起升降,可较好地控制漏斗管口与砂面高度的距离,保证了试验用料沿锥形塞均匀下落,减少了操作人员手动的误差,提高了试验精度,并节省了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测试砂的最小干密度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工试验操作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测试砂的最小干密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砂的相对密实度试验是指测定砂在最松状态和最紧密状态下的最小和最大干密度,以求得砂的最大与最小孔隙比,用于计算砂的相对密度。国家规范《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规定测定砂的最小干密度试验采用漏斗法和量筒法。现行室内土工试验需要两人配合试验,其中一人手提长颈漏斗,另外一只手握住锥形塞杆,并缓慢上提,保持漏斗底部管口与砂面一定距离;另外一人往长颈漏斗里不断均匀倒砂,保证砂缓慢匀速落入量筒里。由于试验操作过程所需时间较长,不但费人力,而且采用手提试验仪器,难以保证试验设备的稳定性和手动操作的均匀性,增加了人为误差,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砂的最小干密度试验的缺点,提供一种可随时调整锥形塞杆上下移动速度、使用方便、节省人力、试验精度高的用于砂的最小干密度测试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测试砂的最小干密度的装置,包括长颈漏斗以及位于所述长颈漏斗内的锥形塞杆,所述锥形塞杆与所述长颈漏斗配合设置,用于开闭所述长颈漏斗底部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干密度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固定有长颈漏斗,长颈漏斗的下方设量筒,固定支架上部设有两个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位于长颈漏斗的两侧,所述长颈漏斗的颈部两侧设有齿条,与两个齿轮互相咬合,齿轮连接摇把,转动摇把可以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长颈漏斗整体匀速移动。进一步地,在长颈漏斗的锥形开口端焊接十字型隔板,十字型隔板中心设圆形孔,十字型隔板上还留有与圆形孔相连的镂空槽和卡口槽,所述锥形塞杆伸入十字型隔板的圆形孔内,所述锥形塞杆底部设有与长颈漏斗底部开口相配合的锥形塞,所述锥形塞杆还设有与十字型隔板的卡扣槽相配合的卡扣,镂空槽的尺寸略大于卡扣,以使得所述锥形塞杆上的卡扣能与十字型隔板的卡扣槽卡合固定,而能够在镂空槽内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塞杆上设有上处卡扣和下处卡扣,其中上处卡扣位于十字型隔板上方,下处卡扣位于十字型隔板下方。进一步地,所述镂空槽对称分布于圆形孔两侧,所述卡口槽也对称分布于圆形孔两侧,所述镂空槽和卡口槽呈十字形分布,所述上处卡扣和下处卡扣均为一字形,且均对称分布于锥形塞杆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上处卡扣和下处卡扣之间间距0.8~1.5cm。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底部设底座,所述固定支架上部呈悬臂状,在悬臂的端部设有安装孔,所述长颈漏斗置于所述安装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卡扣槽设齿形槽口,所述上处卡扣和下处卡扣设置有与卡扣槽齿形槽口配合的齿形卡扣块。安装该装置时,将锥形塞杆上的下处卡扣转至镂空槽处,将锥形塞杆下移,使得下处卡扣位于十字型隔板下方,而上处卡扣位于十字型隔板上方。开始试验时,首先将锥形塞杆转至下处卡扣在卡扣槽位置后上提,锥形塞堵住漏斗下部管口,此时下处卡扣正好和卡扣槽扣合固定,倒好砂样后,将锥形塞杆略微下移使得下处卡扣脱离卡扣槽,让锥形塞松开漏斗底部管口,使漏斗内砂粒均匀落缓慢流出时,将上卡扣转至圆形十字隔板卡口槽处压下,使锥形塞杆固定,然后开始整个试验。本技术采用固定支架代替手握长颈漏斗和锥形塞杆,保证了设备的稳定;用装在支架上的齿轮转动来及时控制漏斗上下移动,代替人工手提试验设备的移动,解决了人工不能缓慢匀速控制管口与砂面的距离的缺点。本技术通过转动装在齿轮上的摇把,带动齿轮沿贴在漏斗侧的齿条上下移动,从而控制长颈漏斗和锥形杆塞一起升降,解决了传统人工手提锥形塞和长颈漏斗仪器稳定性差、且不能严格按规范缓慢匀速进行试验的缺点,可较好地控制漏斗管口与砂面高度的距离,保证了试验用料沿锥形塞均匀下落,减少了操作人员手动的误差,提高了试验精度,并节省了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正视图图2为图1中十字隔板结构图图3为本装置侧视图图4为本装置俯视图上述图中包括:1、锥形塞杆,2、卡扣,3、十字隔板,4、长颈漏斗,5、摇把,6、齿轮,7、齿条,8、底座,9、辅助齿轮,10、固定支架,11、量筒,12、镂空槽,13、卡口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装置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装置主要由锥形塞杆1、长颈漏斗4、摇把5、齿轮6、齿条7、底座8、固定支架10等构成。试验时先将底座8、固定支架10、长颈漏斗4和锥形塞杆安装好。所述固定支架底部设底座8,所述固定支架10下部竖直设置,上部呈悬臂状,在悬臂的端部设有安装孔,所述长颈漏斗4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支架10上部悬臂端嵌入两个齿轮6,分别位于锥形塞杆1的两侧,在长颈漏斗两侧贴上齿条7,正好与两个齿轮6互相咬合,齿轮6与齿条7设置为每咬合一格,长颈漏斗4便上移或下降0.5cm的高度,在靠近固定支架竖直端的齿轮连接摇把5,人工转动摇把可以带动齿轮6转动,从而使漏斗整体匀速移动。锥形塞杆1上部焊接有上下两处卡扣2(间距约1cm),上下两处卡扣2分别设置于十字隔板3的上方和下方,通过上下移动可置于十字隔板3的卡口槽内,用于控制锥形塞和漏斗管口的开启。锥形塞杆下处卡扣置于十字隔板3的卡扣槽13内,正好使锥形塞杆1底部的锥形塞堵住漏斗下部管口。放置量筒11处于底座中间,抬起整个装置小心将长颈漏斗4伸入量筒11至底部约1cm处,然后从长颈漏斗4上口缓慢倒入砂样,将锥形塞杆的下部卡扣脱出卡扣槽,转至十字隔板的镂空槽处,下移锥形塞杆使锥形塞松开漏斗管口,让砂样缓慢流入量筒中,然后使塞杆上的上卡扣转至十字隔板的卡扣槽固定。转动摇把,带动漏斗和锥形塞杆匀速上升,根据量筒底部砂粒面与锥形塞的高度(保持在1~2cm),及时调整手摇转速。待砂粒全部流入量筒中后,小心移走本技术装置,测记量筒内砂样的体积,用砂样的质量除以量筒上显示的体积,即为土样的最小干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测试砂的最小干密度的装置,包括长颈漏斗以及位于所述长颈漏斗内的锥形塞杆,所述锥形塞杆与所述长颈漏斗配合设置,用于开闭所述长颈漏斗底部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干密度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固定有长颈漏斗,长颈漏斗的下方设量筒,固定支架上部设有两个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位于长颈漏斗的两侧,所述长颈漏斗的颈部两侧设有齿条,与两个齿轮互相咬合,齿轮连接摇把,转动摇把可以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漏斗整体匀速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试砂的最小干密度的装置,包括长颈漏斗以及位于所述长颈漏斗内的锥形塞杆,所述锥形塞杆与所述长颈漏斗配合设置,用于开闭所述长颈漏斗底部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干密度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固定有长颈漏斗,长颈漏斗的下方设量筒,固定支架上部设有两个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位于长颈漏斗的两侧,所述长颈漏斗的颈部两侧设有齿条,与两个齿轮互相咬合,齿轮连接摇把,转动摇把可以带动齿轮转动,从而使漏斗整体匀速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长颈漏斗的锥形开口端焊接十字型隔板,十字型隔板中心设圆形孔,十字型隔板上还留有与圆形孔相连的镂空槽和卡口槽,所述锥形塞杆伸入十字型隔板的圆形孔内,所述锥形塞杆底部设有与长颈漏斗底部开口相配合的锥形筛,所述锥形塞杆还设有与十字型隔板的卡扣槽相配合的卡扣,镂空槽的尺寸略大于卡口槽,以使得所述锥形塞杆上的卡扣能与十字型隔板的卡扣槽卡合固定,而能够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彬田丽霞杭荟旻朱墩杨西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