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78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包括:支撑组件;换挡轴,换挡轴设置在支撑组件上,且换挡轴能够沿其轴向在支撑组件上移动;负载组件,负载组件的一端与换挡轴上的梯形槽抵接,另一端固定在支撑组件上,且负载组件能够沿换挡轴的径向伸缩;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案,结构简单,通过将AMT换挡机构安装在支撑组件上后就可以对机构进行实验,使得换挡机构能够脱离变速器而单独进行耐久性能试验,进而缩短了试验时间,同时该试验台架也可被放置在环境仓中,以满足执行机构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耐久性能试验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试验
,特别是涉及一种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
技术介绍
目前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edmechanicaltransmission,AMT)已经成为商用车自动变速器一个重要发展方向,AMT电控电动式换挡机构由于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成本低,已经被国内外各大AMT变速器厂家所青睐。电控电动式AMT换挡机构是通过控制单元实现对换挡电机的控制来完成挡位的切换,再通过电机脉宽调制转速控制,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成换挡动作所需的运动,机构减速比大,可以获得适当的换挡速度和足够的换挡力。由于AMT电控电动式换挡机构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对换挡机构进行各种性能试验,尤其是针对换挡机构本身的耐久性能试验。现有技术中,AMT换挡机构的耐久性能试验通常采用AMT换挡系统耐久试验代替,主要是将AMT换挡机构安装到变速箱上进行系统级别的换挡耐久试验,但是这种已有结构形式的AMT换挡耐久性能试验台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成本高、结构复杂、换挡速度慢、试验周期长以及不能考量换挡机构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耐久特性,并且当换挡耐久试验不通过时,无法直接锁定是否由于机械机构本身的问题导致耐久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一般AMT换挡耐久性能试验台存在结构复杂、试验周期长以及不能考量换挡机构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耐久特性的问题,提供一种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包括:支撑组件;换挡轴,所述换挡轴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且所述换挡轴能够沿其轴向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移动;负载组件,所述负载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换挡轴上的梯形槽抵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且所述负载组件能够沿所述换挡轴的径向伸缩;当AMT换挡机构执行换挡动作时,所述AMT换挡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换挡轴沿轴向运动,在所述换挡轴上的梯形槽的斜面与所述负载组件抵接时,所述斜面上产生轴向力,该轴向力为所述AMT换挡机构工作时需要克服的换挡力。上述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结构简单,通过将AMT换挡机构安装在支撑组件上后就可以对机构进行实验,使得换挡机构能够脱离变速器而单独进行耐久性能试验,进而缩短了试验时间,同时该试验台架也可被放置在环境仓中,以满足执行机构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耐久性能试验需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依次垂直设置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第三安装板,所述换挡轴沿其轴向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第三安装板后与所述底座相对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换挡拨块,所述换挡拨块固定安装在所述换挡轴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之间的一段,当AMT换挡机构执行换挡动作时,所述AMT换挡机构上的选换挡拨头与所述换挡拨块上的凹槽相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换挡轴上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当AMT换挡机构执行换挡动作时,所述AMT换挡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换挡轴的一侧,所述AMT换挡机构上的选换挡拨头穿过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二开口后与所述换挡拨块上的凹槽相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挡轴两侧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板背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负载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上方;所述负载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换挡轴两侧的第一负载件和第二负载件,当所述第一负载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后,所述第一负载件靠近所述换挡轴的一端与所述换挡轴上的第一梯形槽抵接,当所述第二负载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后,所述第二负载件靠近所述换挡轴的一端与所述换挡轴上的第二梯形槽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载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一调整螺栓、第一换挡弹簧以及第一滚针轴承;所述第一安装部沿所述换挡轴的径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挡板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换挡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换挡弹簧和所述第一滚针轴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一滚针轴承背离所述第一换挡弹簧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梯形槽抵接,所述第一调整螺栓穿过所述第一挡板后与所述第一换挡弹簧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负载件包括第二挡板、第二调整螺栓、第二换挡弹簧以及第二滚针轴承;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换挡轴的径向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换挡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换挡弹簧和所述第二滚针轴承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第二滚针轴承背离所述第二换挡弹簧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梯形槽抵接;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二调整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挡板螺纹连接,当所述第二调整螺栓深入到所述第二通孔后,所述第二调整螺栓与所述第二换挡弹簧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换挡限位件,所述换挡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所述换挡轴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梯形槽和第四梯形槽,所述第三梯形槽、所述第四梯形槽均与所述第二梯形槽同侧,所述第三梯形槽位于所述第二梯形槽与所述第四梯形槽之间;当AMT换挡机构执行换挡动作时,所述换挡限位件上的第三滚针轴承能够从所述换挡轴上的第三梯形槽或第四梯形槽运动到第四梯形槽或第三梯形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挡限位件还包括第三调整螺栓和摘挡力弹簧;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换挡轴的径向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挡板固定在所述第三通孔远离所述换挡轴的一端,所述摘挡力弹簧和所述第三滚针轴承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内,且所述第三滚针轴承背离所述摘挡力弹簧的一侧与所述换挡轴表面抵接;所述第三调整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挡板螺纹连接,当所述第三调整螺栓深入到所述第三通孔后,所述第三调整螺栓与所述摘挡力弹簧抵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换挡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组件;/n换挡轴(5),所述换挡轴(5)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且所述换挡轴(5)能够沿其轴向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移动;/n负载组件,所述负载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换挡轴(5)上的梯形槽抵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且所述负载组件能够沿所述换挡轴(5)的径向伸缩;/n当AMT换挡机构执行换挡动作时,所述AMT换挡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换挡轴(5)沿轴向运动,在所述换挡轴(5)上的梯形槽的斜面与所述负载组件抵接时,所述斜面上产生轴向力,该轴向力为所述AMT换挡机构工作时需要克服的换挡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组件;
换挡轴(5),所述换挡轴(5)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且所述换挡轴(5)能够沿其轴向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移动;
负载组件,所述负载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换挡轴(5)上的梯形槽抵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且所述负载组件能够沿所述换挡轴(5)的径向伸缩;
当AMT换挡机构执行换挡动作时,所述AMT换挡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换挡轴(5)沿轴向运动,在所述换挡轴(5)上的梯形槽的斜面与所述负载组件抵接时,所述斜面上产生轴向力,该轴向力为所述AMT换挡机构工作时需要克服的换挡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依次垂直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01)、第二安装板(102)以及第三安装板(103),所述换挡轴(5)沿其轴向依次穿过第一安装板(101)、第二安装板(102)以及第三安装板(103)后与所述底座(1)相对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挡拨块(22),所述换挡拨块(22)固定安装在所述换挡轴(5)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02)和所述第三安装板(103)之间的一段,当AMT换挡机构执行换挡动作时,所述AMT换挡机构上的选换挡拨头与所述换挡拨块(22)上的凹槽(2201)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换挡轴(5)上方的支撑板(105),所述支撑板(105)垂直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02)和所述第三安装板(103),当AMT换挡机构执行换挡动作时,所述AMT换挡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05)背离所述换挡轴(5)的一侧,所述AMT换挡机构上的选换挡拨头穿过所述支撑板(105)上的第二开口(1051)后与所述换挡拨块(22)上的凹槽(2201)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挡轴(5)两侧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02)背离所述支撑板(105)的一侧,所述负载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6)和第二安装部(12),所述第一安装部(6)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的上方;
所述负载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换挡轴(5)两侧的第一负载件和第二负载件,当所述第一负载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6)上后,所述第一负载件靠近所述换挡轴(5)的一端与所述换挡轴(5)上的第一梯形槽(501)抵接,当所述第二负载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12)上后,所述第二负载件靠近所述换挡轴(5)的一端与所述换挡轴(5)上的第二梯形槽(502)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AMT换挡机构耐久性能试验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辉安俊辉李康康郑昌韩荣林利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