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然科学研究实验用的干燥箱,包括箱体,箱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烘干腔,烘干腔的顶部开设排气口并安装风机,烘干腔内安装有传送装置,每个传送装置内安装加热板,且位于下方的传送装置在其输送方向的前端设有连接两个传送装置且倾斜设置的导物板,导物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烘干腔内壁,且另一端延伸至下方的传送装置上,烘干腔开设有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箱体顶部设有封闭的锥形顶盖,箱体内侧壁上设有两端分别连接锥形顶盖边沿和箱体底部的流道,箱体底部设有溢流孔,该溢流孔通过溢流软管连接有储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对多份不同的样品进行同步干燥,并有效减少排入空气中的水蒸气,避免改变周围环境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科学研究实验用的干燥箱
本技术涉及自然科学研究实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然科学研究实验用的干燥箱。
技术介绍
自然科学研究实验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等物质手段,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社会实践形式,是获取经验事实和检验科学假说、理论真理性的重要途经,它不仅包括仪器、设备、实验的物质对象,还包括背景知识、理论假设、数据分析、科学解释,以及实验者之间的协商、交流和资金的获取等相关社会因素。现有的自然科学研究实验常常会用到干燥箱,但是使用现有的干燥箱干燥时存在的问题是:1、无法同时对多份不同样品或设备同步干燥否则可能导致交叉污染;2、在干燥过程中,被干燥物体保持位置不变,烘干不均匀,达不到完全充分干燥的目的干燥效率低,而且安全系数低,排出的空气对周围空气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环境湿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然科学研究实验用的干燥箱,可利用多级输送装置对物料进行充分干燥,同时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可通过风机吸出烘干腔外,保证烘干腔内的烘干效果。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自然科学研究实验用的干燥箱,包括设有箱门的箱体,箱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烘干腔,烘干腔的顶部开设排气口并在排气口安装有连接电源线的风机,烘干腔内安装有N个相互平行设置的传送装置(N为偶数且N≥2),每个传送装置内安装有加热板,相邻两个传送装置之间的输送方向相反,且位于下方的传送装置在其输送方向的前端设有连接两个传送装置且倾斜设置的导物板,导物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烘干腔内壁,且另一端延伸至下方的传送装置上,烘干腔对应最上方的传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开设有物料进口,且烘干腔对应最下方的传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的末端开设有物料出口;箱体顶部设有封闭的锥形顶盖,箱体内侧壁上设有两端分别连接锥形顶盖边沿和箱体底部的流道,箱体底部设有溢流孔,该溢流孔通过溢流软管连接有储水箱。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可以将放入烘干腔中的样品通过在多个传送装置内运输同时利用加热板的加热,将其内部的水气逼出,产生的水蒸气在顶部风机作用下分别从各烘干腔顶部溢出,故各样品在干燥过程产生的水蒸汽不会与其他样品相接触造成交叉污染,产生的水蒸气通过顶部的锥形顶盖实现冷凝成水珠并通过流道汇集之储水箱内回收利用,不影响周围环境的湿度。进一步的,溢流软管上安装有过滤器。过滤器可对水蒸气冷凝后的水珠在进入储水箱前进行过滤,保证回收的水质清洁。进一步的,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位于烘干腔的同侧,物料进口处安装上料箱,物料出口连接有收集箱。物料进口与物料出口位于箱体门体一侧,方便进行上料和回收,上料箱便于物料上料,收集箱用于收集干燥后的物料,通过取放收集箱可以方便取出干燥后的物料。作为优选,每个传送装置沿输送方向的两侧均安装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可对输送装置上的物料或物品进行限位,防止在输送过程中从输送装置中脱落,导致损坏等情况发生。进一步的,传送装置为传送带机构,传送带机构的输送带为不锈钢履带。不锈钢履带具有导热效果好的特点,可以充分加热板的热量用于物料进行干燥,且不锈钢履带具有防腐蚀的优点,可以保证长期使用不发生老化,有助于保证烘干箱整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同时对多份不同的样品进行同步干燥,物料在多个传送装置之间运输翻转并通过加热板实现对物料的充分干燥,保证了干燥充分;干燥过程产生的水蒸气通过风机吸出并在锥形顶盖处冷凝成液体,通过流道汇集至储水箱内,有效减少排入空气中的水蒸气,避免改变周围环境湿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箱体,2、门体,3、烘干腔,4、排气口,5、风机,6、传送装置,7、加热板,8、导物板,9、物料进口,10、物料出口,11、锥形顶盖,12、流道,13、上料箱,14、收集箱,15、软管,16、过滤器,17、储水箱。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实施例1:一种自然科学研究实验用的干燥箱,包括设有箱门2的箱体1,箱体1内安装有一个烘干腔3,烘干腔3的顶部开设排气口4并在排气口4安装有连接电源线的风机5,烘干腔3内安装有四个相互平行设置的传送装置6,如图1所示,传送装置6为传送带机构,传送带机构的输送带为不锈钢履带。为了保证输送的稳定性,每个传送装置6沿输送方向的两侧均安装有限位挡板。每个传送装置6内安装有加热板7,相邻两个传送装置6之间的输送方向相反,且位于下方的传送装置6在其输送方向的前端设有连接两个传送装置6且倾斜设置的导物板8,导物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烘干腔3内壁,且另一端延伸至下方的传送装置6上,烘干腔3对应最上方的传送装置6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开设有物料进口9,且烘干腔3对应最下方的传送装置6的输送方向的末端开设有物料出口10,物料进口9和物料出口10位于烘干腔3的同侧,物料进口9处安装上料箱13,物料出口10连接有收集箱14。箱体1顶部设有封闭的锥形顶盖11,箱体1内侧壁上设有两端分别连接锥形顶盖11边沿和箱体1底部的流道12,箱体1底部设有溢流孔,该溢流孔通过溢流软管15连接有储水箱17,溢流软管15上安装有过滤器16。本技术的工作过程:首先提起启动加热板7,使其预热并达到烘干温度要求,打开箱门2,将样品通过上料箱13由物料进口9放入烘干腔3中。随后关闭箱门2,启动传送带,物料在传送带上输送过程中,可通过加热板7对不锈钢履带进行加热对物料进行烘干,物料在导物板8的作用下,经过多次在不锈钢履带上加热,最终使物料干燥,物料两个传送带间进行输送时通过导物板8的作用使其发生翻转使其可以烘干充分,从物料出口10排出并由收集箱14收集。物料在通过加热烘干后,其产生的水蒸气在顶部排气口4处风机5的作用下,分别从烘干腔3顶部溢出,烘干腔3中产生的水蒸汽凝结在锥形顶盖11内壁,并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汇流至锥形顶盖11的边沿处并顺着流道12到流动至箱体1的底部,最终从溢流孔流出箱体1、沿溢流软管15流动、经过滤器16过滤后流入储水箱17中进行收集。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箱体1内设置有两个烘干腔3,本实施例的干燥箱,可在两个烘干腔3内分别进行样品或物料的干燥,同时对多份不同的样品进行同步干燥。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技术的宗旨,也应属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科学研究实验用的干燥箱,包括设有箱门的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烘干腔,烘干腔的顶部开设排气口并在排气口安装有连接电源线的风机,烘干腔内安装有N个相互平行设置的传送装置,N为偶数且N≥2,每个传送装置内安装有加热板,相邻两个传送装置之间的输送方向相反,且位于下方的传送装置在其输送方向的前端设有连接两个传送装置且倾斜设置的导物板,导物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烘干腔内壁,且另一端延伸至下方的传送装置上,烘干腔对应最上方的传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开设有物料进口,且烘干腔对应最下方的传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的末端开设有物料出口;/n箱体顶部设有封闭的锥形顶盖,箱体内侧壁上设有两端分别连接锥形顶盖边沿和箱体底部的流道,箱体底部设有溢流孔,该溢流孔通过溢流软管连接有储水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科学研究实验用的干燥箱,包括设有箱门的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内安装有至少一个烘干腔,烘干腔的顶部开设排气口并在排气口安装有连接电源线的风机,烘干腔内安装有N个相互平行设置的传送装置,N为偶数且N≥2,每个传送装置内安装有加热板,相邻两个传送装置之间的输送方向相反,且位于下方的传送装置在其输送方向的前端设有连接两个传送装置且倾斜设置的导物板,导物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烘干腔内壁,且另一端延伸至下方的传送装置上,烘干腔对应最上方的传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的前端开设有物料进口,且烘干腔对应最下方的传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的末端开设有物料出口;
箱体顶部设有封闭的锥形顶盖,箱体内侧壁上设有两端分别连接锥形顶盖边沿和箱体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宗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