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603413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涉及物流分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基于TMS系统使用的,在TMS系统的运单池中筛选出运单数据,将运单数据中的发货地经纬度坐标点和配送目的地的经纬度坐标点反应在地图上,计算配送目的地与发货地之间的距离,并找出距离最大的配送目的地,计算其他配送目的地与最远距离配送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以最远距离配送目的地为圆心,R为半径画圆,落入到该圆内的其他配送目的地均可加入到配送车次中,根据加入的配送目的地获得装载量以确定配送车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按照设定规则,对车辆路径调度进行合理规划,可以提高调度合理性,合理规划配送路径,可降低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分配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介绍
物流配送车辆路径优化问题最早是由线性规划之父Dantzig和Ramser在1959年提出,该问题是交通运输管理、智能救灾调度指挥系统、网络作业调度管理系统、现代物流系统、物流网等应用、研究领域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调度问题之一。配送车辆调度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车辆从配送中心(这里的配送中心是个广义概念,指的是车辆的出发地,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车场等)出发去完成一些配送任务,当各任务量较小(小于车辆容量)时,为了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可安排一辆车执行几项运输任务。这时,如何安排车辆的路线,使得既满足各任务的需求并完成任务,而又使总成本最小(这里的总成本指的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时间最少、运营费用最少等)涉及的就是配送车辆路径优化问题。物流配送路径中的车辆调度问题(VRP)是一个典型的组合优化问题,且已被证明是一个NP难问题,很难用精确算法对该问题在有限时间内求解。一般常用的算法有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和最佳优先搜索(BFS),但是这两种算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Dijkstra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遇到障碍需要绕路是运行较慢,执行效率方面还需要改进,BFS算法遇到障碍时无法避开而选择一条很长的路径,无法做到路径的最优化选择,仍然存在线路规划不合理导致的配送时效差、运输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物流车辆调度时间长、调度难度大、车辆装载不合理、线路规划不合理导致的配送时效差、运输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是基于TMS系统使用的,在TMS系统的运单池中筛选出需要作业的运单数据,将运单数据中的发货地经纬度坐标点和配送目的地的经纬度坐标点反应在地图上,以发货地为标准,与该发货地对应的配送目的地组成一配送网络,计算该配送网络下,配送目的地与发货地之间的距离,并找出距离最大的配送目的地,计算其他配送目的地与最远距离配送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以及其他配送目的地与发货地之间的距离,以最远距离配送目的地为圆心,R为半径画圆,落入到该圆内的其他配送目的地均可加入到配送车次中,根据加入的配送目的地获得装载值以确定配送车型。本专利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按照设定规则,对车辆路径调度进行合理规划,可以提高调度合理性,合理规划配送路径,可降低运输成本。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TMS系统中记录的结单日期,在TMS系统的运单池中筛选出需要作业的运单数据;将筛选出的运单数据根据发货地进行归类,将相同发货地的运单数据中的配送目的地的经纬度坐标和与之对应的发货地经纬度坐标归为一个发货地集合;S2、计算发货地集合中各配送目的地与发货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并将计算出的直线距离形成一个直线距离集合;找出直线距离集合中距离最大的配送目的地的坐标,并计算该距离最大的配送目的地与发货地集合中其他配送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计算其他配送目的地坐标到发货地与最大配送目的地之间形成的直线的垂直距离,按照垂直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生成配送目的地距离集合;S3、将配送目的地距离集合中的配送目的地坐标遍历并调用地图规则,获取到各配送目的地与距离最大配送目的地之间在地图上反映的实际距离,将该实际距离与理论最大值*偏差系数进行对比;若该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理论最大值*偏差系数,则将该实际距离对应的配送目的地坐标加载到待排线点位集合中;若大于理论最大值*偏差系数,则将该配送目的地坐标保留在配送目的地距离集合中;S4、遍历待排线点位集合,将待排线点位集合中对应的配送目的地坐标点逐个加入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每将待排线点位集合中的配送目的地坐标点加入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时,均需要判断加入之后,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各配送目的地实际距离之和是否大于TMS系统中配置的总距离;若加入后的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距离之和大于TMS系统中配置的总距离,则该配送目的地坐标跳出循环;若加入后的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距离之和不大于TMS系统中配置的总距离,则判断波次比例,若超出比例则循环遍历待排线点位集合,若未超出波次比例,则生成里程排线点位集合,并将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的配送目的地坐标从待排线点位集合移除;S5、根据现有运力车辆中的装载值计算出最大装载值和最小装载值;例如:车型A的装载体积为15m³,额定载重是2t,车型B的装载体积为7m³,额定载重是1t,那么最大装载值为(15m³、2t),最小装载值为(7m³,1t);S6、将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总装载值与TMS系统中车型的最大装载值和最小装载值进行对比;若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总装载值位于TMS系统中车型的最大装载值和最小装载值之间,则直接匹配车型,创建排线数据;S7、若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总装载值大于TMS系统中车型的最大装载值,则遍历里程排线点位集合,按照配送目的地的装载值从小到大逐个移出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从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每移除一个点位,则计算剩余点位的装载率和波次比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不满足则继续移除,若满足则将移除的点位放置在待排线点位集合中,按照里程排线点位集合剩余的点位计算装载值,匹配车型,创建排线数据;S8、若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总装载值小于TMS系统中车型的最小装载值,则遍历待排线点位集合,从将待排线点位集合中的点位逐个加入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每加入一个点位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计算加入点位后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装载率和波次比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不满足,则继续将待排线点位集合中的点位加入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若满足,则按照现有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点位计算装载值,匹配车型,创建排线数据;S9、创建排线数据后,将排线数据依据的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的配送目的地从发货地集合中移除;重复S2-S8,直至发货地集合中的所有配送目的地均从发货地集合中移除。所述S2步骤中,按照垂直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并进行赋值,得到波次集合,所述波次集合是以配送时间为依据建立的配置项;根据配送目的地对应的运单中的配送时间要求建立不同的波次集合,在后续S5的串点过程中,需根据波次比例进行串点。波次集合是一个配置项,例如:早上6点到中午12点是某一配送目的对应运单要求的配送时间,6点到9点作为波次1,9点到12点作为波次2,这个就是波次集合。配置波次集合的作用是,有的用户需要在早上6点到9点间配送,有的用户要在9点到12点间配送,如果给一个司机装的货全部是6点到9点需要配送的,那么司机很可能无法准时完成,最终导致客户投诉,所以就有了波次的概念。波次比例,串点中波次的比例,例如某一个波次不能超过60%,串点时就需要按照这个逻辑来执行。所述S3步骤中,将配送目的地距离集合中的配合目的地坐标遍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根据TMS系统中记录的结单日期,在TMS系统的运单池中筛选出需要作业的运单数据;将筛选出的运单数据根据发货地进行归类,将相同发货地的运单数据中的配送目的地的经纬度坐标和与之对应的发货地经纬度坐标归为一个发货地集合;/nS2、计算发货地集合中各配送目的地与发货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并将计算出的直线距离形成一个直线距离集合;找出直线距离集合中距离最大的配送目的地的坐标,并计算该距离最大的配送目的地与发货地集合中其他配送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计算其他配送目的地坐标到发货地与最大配送目的地之间形成的直线的垂直距离,按照垂直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生成配送目的地距离集合;/nS3、将配送目的地距离集合中的配送目的地坐标遍历并调用地图规则,获取到各配送目的地与距离最大配送目的地之间在地图上反映的实际距离,将该实际距离与理论最大值*偏差系数进行对比;若该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理论最大值*偏差系数,则将该实际距离对应的配送目的地坐标加载到待排线点位集合中;若大于理论最大值*偏差系数,则将该配送目的地坐标保留在配送目的地距离集合中;/nS4、遍历待排线点位集合,将待排线点位集合中对应的配送目的地坐标点逐个加入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每将待排线点位集合中的配送目的地坐标点加入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时,均需要判断加入之后,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各配送目的地实际距离之和是否大于TMS系统中配置的总距离;若加入后的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距离之和大于TMS系统中配置的总距离,则该配送目的地坐标跳出循环;若加入后的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距离之和不大于TMS系统中配置的总距离,则判断波次比例,若超出比例则循环遍历待排线点位集合,若未超出波次比例,则生成里程排线点位集合,并将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的配送目的地坐标从待排线点位集合移除;/nS5、根据现有运力车辆中的装载值计算出最大装载值和最小装载值;/nS6、将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总装载值与TMS系统中车型的最大装载值和最小装载值进行对比;若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总装载值位于TMS系统中车型的最大装载值和最小装载值之间,则直接匹配车型,创建排线数据;/nS7、若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总装载值大于TMS系统中车型的最大装载值,则遍历里程排线点位集合,按照配送目的地的装载值从小到大逐个移出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从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每移除一个点位,则计算剩余点位的装载率和波次比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不满足则继续移除,若满足则将移除的点位放置在待排线点位集合中,按照里程排线点位集合剩余的点位计算装载值,匹配车型,创建排线数据;/nS8、若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总装载值小于TMS系统中车型的最小装载值,则遍历待排线点位集合,从将待排线点位集合中的点位逐个加入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每加入一个点位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计算加入点位后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装载率和波次比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不满足,则继续将待排线点位集合中的点位加入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若满足,则按照现有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点位计算装载值,匹配车型,创建排线数据;/nS9、创建排线数据后,将排线数据依据的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的配送目的地从发货地集合中移除;重复S2-S8,直至发货地集合中的所有配送目的地均从发货地集合中移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TMS系统中记录的结单日期,在TMS系统的运单池中筛选出需要作业的运单数据;将筛选出的运单数据根据发货地进行归类,将相同发货地的运单数据中的配送目的地的经纬度坐标和与之对应的发货地经纬度坐标归为一个发货地集合;
S2、计算发货地集合中各配送目的地与发货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并将计算出的直线距离形成一个直线距离集合;找出直线距离集合中距离最大的配送目的地的坐标,并计算该距离最大的配送目的地与发货地集合中其他配送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计算其他配送目的地坐标到发货地与最大配送目的地之间形成的直线的垂直距离,按照垂直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生成配送目的地距离集合;
S3、将配送目的地距离集合中的配送目的地坐标遍历并调用地图规则,获取到各配送目的地与距离最大配送目的地之间在地图上反映的实际距离,将该实际距离与理论最大值*偏差系数进行对比;若该实际距离小于或等于理论最大值*偏差系数,则将该实际距离对应的配送目的地坐标加载到待排线点位集合中;若大于理论最大值*偏差系数,则将该配送目的地坐标保留在配送目的地距离集合中;
S4、遍历待排线点位集合,将待排线点位集合中对应的配送目的地坐标点逐个加入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每将待排线点位集合中的配送目的地坐标点加入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时,均需要判断加入之后,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各配送目的地实际距离之和是否大于TMS系统中配置的总距离;若加入后的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距离之和大于TMS系统中配置的总距离,则该配送目的地坐标跳出循环;若加入后的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距离之和不大于TMS系统中配置的总距离,则判断波次比例,若超出比例则循环遍历待排线点位集合,若未超出波次比例,则生成里程排线点位集合,并将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的配送目的地坐标从待排线点位集合移除;
S5、根据现有运力车辆中的装载值计算出最大装载值和最小装载值;
S6、将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总装载值与TMS系统中车型的最大装载值和最小装载值进行对比;若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总装载值位于TMS系统中车型的最大装载值和最小装载值之间,则直接匹配车型,创建排线数据;
S7、若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总装载值大于TMS系统中车型的最大装载值,则遍历里程排线点位集合,按照配送目的地的装载值从小到大逐个移出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从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每移除一个点位,则计算剩余点位的装载率和波次比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不满足则继续移除,若满足则将移除的点位放置在待排线点位集合中,按照里程排线点位集合剩余的点位计算装载值,匹配车型,创建排线数据;
S8、若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实际总装载值小于TMS系统中车型的最小装载值,则遍历待排线点位集合,从将待排线点位集合中的点位逐个加入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每加入一个点位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计算加入点位后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装载率和波次比是否满足设定条件,若不满足,则继续将待排线点位集合中的点位加入到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若满足,则按照现有里程排线点位集合的点位计算装载值,匹配车型,创建排线数据;
S9、创建排线数据后,将排线数据依据的里程排线点位集合中的配送目的地从发货地集合中移除;重复S2-S8,直至发货地集合中的所有配送目的地均从发货地集合中移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按照垂直距离由近到远进行排序并进行赋值,得到波次集合,所述波次集合是以配送时间为依据建立的配置项;根据配送目的地对应的运单中的配送时间要求建立不同的波次集合,在后续S5的串点过程中,需根据波次比例进行串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将配送目的地距离集合中的配合目的地坐标遍历并调用地图规则之前,还包括将发货地集合中其他配送目的地与距离最大的配送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判断步骤,若该距离小于等于起点系数,则该配送目的地可直接加入到待排线点位集合中;若该距离大于起点系数,则将该距离对应的配送目的地坐标调用地图规则,获取到配送目的地与距离最大配送目的地之间在地图上反映的实际距离,将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乐马俊闫宇葛理波刘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物联云仓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