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门开合装置及车厢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3110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门开合装置及车厢,其中,后门开合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2)和驱动器(13);所述第二连接件(12)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驱动器(13)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铰接连接;所述驱动器(13)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11)围绕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12)的一端旋转,所述第二连接件(12)可转动的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第一端面(11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简化了现有车厢后门的液压开合和锁紧机构的同时,还能保证在车厢后门在关闭状态时具有优良的闭合效果,进而有效减少了车厢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门开合装置及车厢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门开合装置及车厢。
技术介绍
载货汽车装载的货物在进行卸载时,一般是从后门卸下,尤其是后翻自卸车更是如此。普通自卸车后门一般设计为:后门上端与车厢上端采用翻转摆臂铰接的方式,在车厢举升时依靠后门重力或货物推力打开后门,同时伴随着车厢举升后车厢尾部到车架尾部的距离缩短,使锁钩失去拉力后打开货门卸货。此种自卸车后门虽然能实现车厢举升时后门自动开启,但后门的打开和锁紧完全依靠后门自身产生的重力来实现;这种后门开启方式为被动式的,且经常出现开启角度小,后门摇摆影响卸货的弊端。因此出现了以液压驱动机构驱动车厢后门的方案,实现车厢后门的主动开启和开启状态的保持。如公开号CN205686263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卸车液压后门系统,包括:开合油缸支座总成、开合油缸、开合锁钩总成、锁钩支座、后门油缸支座总成、后门油缸、后门总成、后门吊耳、吊耳支座、后门密封总成。后门采用双作用举升油缸和开合油缸对后门提供了上下左右四点压紧密封。这种方案对车厢后门的上下位置分别采用两组油缸进行控制,这种结构具有结构复杂且控制逻辑较多的弊端,不仅车厢后门的开闭过程时间长而且还需要经常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门开合装置及车厢,简化车厢后门开合结构。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后门开合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驱动器;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驱动器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连接;<br>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围绕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旋转,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的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面时,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承靠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呈柱状的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一端且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端面正对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为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一侧弯折延伸的自由端,且折弯角为直角或钝角;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邻,且所述第一端面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邻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端面具有夹角的倾斜设置,且所述夹角为锐角。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自由端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同一侧,且所述驱动器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相互铰接连接。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厢,包括:后门开合装置,车厢主体和车厢后门;所述后门开合装置的第一连接件和驱动器分别与所述车厢主体铰接连接,所述后门开合装置的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车厢后门相互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分远离第二连接部分的一端与所述车厢主体铰接连接,所述驱动器的固定端与所述车厢主体铰接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车厢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承靠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限位结构;所述车厢后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第一侧面与所述限位结构的限位面相抵靠。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车厢主体上的第一锁紧件,以及安装在所述车厢后门上的第二锁紧件;所述车厢后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相互卡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车厢后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主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面之间具有间隔。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方案,通过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回转点,实现了驱动第一连接转动时,第二连接件相对第一连接件的转动,进而可以有效简化现有车厢后门的液压开合和锁紧机构。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方案,在简化了现有车厢后门的液压开合和锁紧机构的同时,还能保证在车厢后门在关闭状态时具有优良的闭合效果,进而有效减少了车厢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方案,采用的驱动器数量有效减少,进而可以简化开启和闭合车厢后门时的工作流程,减少了开启和闭合时间,有效提高看车厢后门的开闭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方案,通过将第一侧面设置为倾斜的,这样第一连接件与其它连接结构相连接时,有利于保证第一连接件顺利且稳定入位,同时,由于第一侧面是倾斜设置的,在第一连接件入位完成后,可对第一连接件起到稳定限位作用,保证连接的稳定性。根据本技术的一种方案,通过设置锁紧可对车厢后门在开启和关闭时起到一过渡和导向的作用不仅使车厢后门的开闭过程顺畅,而且能够保证完成车厢后门闭合后的锁定,保证了车厢后门在关闭状态下的稳定性,还实现了与后门开合装置和限位结构之间良好的配合锁定作用。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后门开合装置及车厢结构图;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锁紧装置的结构图;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锁紧装置相互脱离的示意图;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车厢后门开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针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种后门开合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2和驱动器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12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1的一端铰接连接,驱动器13的活动端与第一连接件11铰接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器13驱动第一连接件11围绕其远离第二连接件12的一端旋转,第二连接件12可转动的靠近或远离第一连接件11的第一端面11a。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连接件12可转动的靠近第一端面11a时,第二连接件12可承靠在第一端面11a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2)和驱动器(13);/n所述第二连接件(12)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驱动器(13)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铰接连接;/n所述驱动器(13)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11)围绕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12)的一端旋转,所述第二连接件(12)可转动的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第一端面(11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11),第二连接件(12)和驱动器(13);
所述第二连接件(12)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驱动器(13)的活动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铰接连接;
所述驱动器(13)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11)围绕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12)的一端旋转,所述第二连接件(12)可转动的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件(11)的第一端面(11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2)可转动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面(11a)时,所述第二连接件(12)可承靠在所述第一端面(11a)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2)包括:呈柱状的主体(121),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121)一端且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1)铰接的第一连接结构(122);
所述主体(121)与所述第一端面(11a)正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1)包括:第一连接部分(111)和第二连接部分(112);
所述第二连接部分(112)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111)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为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分(111)的一侧弯折延伸的自由端,且折弯角为直角或钝角;
所述第二连接部分(11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相邻,且所述第一端面(11a)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11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相邻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门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112)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12)的一侧的第一侧面(112a)与所述第一端面(11a)具有夹角的倾斜设置,且所述夹角为锐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锋胡珊珊徐志宁靳涛陈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