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站与建筑物合建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07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与建筑物合建的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内侧设置有建筑物,且建筑物位于墙体内的中间位置,所述墙体上设置有入口,所述墙体的底端设置有地底层,所述地底层内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位于地底层内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位于地底层内的两端位置,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安装有三角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地底层与墙体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与支撑杆进行建筑物的支撑,有效的对地底层顶端的墙体进行支撑,支撑杆与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三角架进行固定支撑,从而有效的对地底层内部的主框架进行固定连接,进而有效的增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车站与建筑物合建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
,具体为一种地铁车站与建筑物合建的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物一般指人们或为了其可观赏之形象、或为了其可使用之空间的,相对于地面固定且有一定存在时间的人造物,它是建筑学或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建造出来的目的既侧重于得到人可以活动的建筑空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或/和建筑物外部之间围合而成的空间;也侧重于获得建筑形象—建筑物的外部形象或和建筑物的内部形象,这其中,重在获得可使用的内部空间和或可观赏的外部形象的建筑物往往是多数,人类借着兴建各种建筑群,提供社会运作的空间或机能需求,它们往往都具备人能居住、宗教、商业、生产等活动的稳定空间,是人造自然的主体。目前阶段的地铁车站与建筑物合建的结构不稳定、支撑面不足、防护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车站与建筑物合建的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结构不稳定、支撑面不足、防护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车站与建筑物合建的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内侧设置有建筑物,且建筑物位于墙体内的中间位置,所述墙体上设置有入口,所述墙体的底端设置有地底层,所述地底层内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位于地底层内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位于地底层内的两端位置,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安装有三角架,且三角架位于地底层内的顶端位置,所述三角架的底端安装有地铁站,所述地铁站内设置有爬梯,且爬梯位于地铁站内的两端位置,所述爬梯上设置有地底一楼,所述地底一楼上设置有地铁站馆,且地铁站馆位于地底一楼上的中间位置,所述爬梯上设置有楼梯道,且楼梯道位于地底一楼的底端位置,所述楼梯道的底端安装有地底二楼,所述地铁站内设置有根基柱,所述地铁站的底端安装有地铁轨道,所述地铁轨道的底端安装有地基,所述地铁站的外侧设置有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内设置有地铁建筑面。优选的,所述墙体通过支撑柱、支撑杆与地底层固定连接,且支撑柱、支撑杆位于地底层上的顶端位置。优选的,所述三角架通过支撑柱与墙体固定连接,且三角架位于支撑柱的底端的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主框架通过三角架与支撑柱固定连接,且主框架与支撑杆设置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地基有主框架固定连接,且地基位于主框架的正底端位置。优选的,所述楼梯道与地底一楼设置为一体结构,且楼梯道与地底二楼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地底层与墙体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与支撑杆进行建筑物的支撑,有效的对地底层顶端的墙体进行支撑,支撑杆与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三角架进行固定支撑,从而有效的对地底层内部的主框架进行固定连接,进而有效的增加本技术的结构的稳定;2、本技术在地底层的内侧设置有主框架进行内部结构的固定支撑,从而通过主框架内部的根基柱进行地底一楼与地底二楼的建设,最大化的进行相互支撑连接,进而实现最大化的人次流动,有效的增加本技术的稳定性能,通过地底层内侧的主框架的固定支撑不仅实现稳定的支撑能力更能对地铁站内部进行一定的防护,防止外侧因压力原因造成地铁站内部凹陷的状况,实现地铁站两端的防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框架的俯视图。图中:1、建筑物;2、墙体;3、支撑柱;4、支撑杆;5、地铁站;6、地底层;7、爬梯;8、地铁轨道;9、地基;10、入口;11、三角架;12、地铁站馆;13、地底一楼;14、楼梯道;15、地底二楼;16、主框架;17、地铁建筑面;18、根基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地铁车站与建筑物合建的结构,包括墙体2,墙体2内侧设置有建筑物1,建筑物1用来地面上的楼房建筑,且建筑物1位于墙体2内的中间位置,墙体2上设置有入口10,入口10用来地铁站5的进入,墙体2的底端设置有地底层6,地底层6为地下设计的面积,地底层6内设置有支撑柱3,支撑柱3用来支撑墙体2,且支撑柱3位于地底层6内的中间位置,支撑柱3的外侧安装有支撑杆4,支撑杆4用来辅助墙体2的支撑,且支撑杆4位于地底层6内的两端位置,支撑柱3的底端安装有三角架11,三角架11用来连接支撑柱3,且三角架11位于地底层6内的顶端位置,三角架11的底端安装有地铁站5,地铁站5为地铁运行的地方,地铁站5内设置有爬梯7,爬梯7用来地铁站5的进入,且爬梯7位于地铁站5内的两端位置,爬梯7上设置有地底一楼13,地底一楼13为地铁站5内部的一楼,地底一楼13上设置有地铁站馆12,地铁站馆12为地铁站5内部的建筑,且地铁站馆12位于地底一楼13上的中间位置,爬梯7上设置有楼梯道14,楼梯道14用来爬梯7之间的连接,且楼梯道14位于地底一楼13的底端位置,楼梯道14的底端安装有地底二楼15,地底二楼15用来地铁站5内部的二楼,地铁站5内设置有根基柱18,根基柱18用来地底一楼13与地底二楼15之间的支撑,地铁站5的底端安装有地铁轨道8,地铁轨道8用来地铁的运行轨道,地铁轨道8的底端安装有地基9,地基9用来地铁站5底端的支撑与固定,地铁站5的外侧设置有主框架16,主框架16位于地底层6的内侧位置,用来防护地铁站5的内部结构,主框架16内设置有地铁建筑面17,地铁建筑面17用来地铁内的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进一步,墙体2通过支撑柱3、支撑杆4与地底层6固定连接,且支撑柱3、支撑杆4位于地底层6上的顶端位置支撑柱3与支撑杆4用来地底层6顶端的墙体2的支撑与防护。进一步,三角架11通过支撑柱3与墙体2固定连接,且三角架11位于支撑柱3的底端的中间位置,三角架11用来防护加固支撑柱3与地铁站5支架的连接。进一步,主框架16通过三角架11与支撑柱3固定连接,且主框架16与支撑杆4设置为一体结构,主框架16用来防护地底层6内部的地铁站5。进一步,地基9有主框架16固定连接,且地基9位于主框架16的正底端位置,地基9用来固定支撑主框架16,从而通过主框架16进行防护地铁站5的内部结构。进一步,楼梯道14与地底一楼13设置为一体结构,且楼梯道14与地底二楼15固定连接,楼梯道14用来地底一楼13的固定连接,从而方便爬梯7之间的互通。工作原理:该设备在使用时,通过地基9进行地铁站5底端的固定与支撑,通过地铁站外侧的主框架16进行固定支撑地铁站与防护地铁站5的两端位置,从而进行稳定连接地铁站5内部地铁站馆12与爬梯7,通过地底一楼13与地底二楼15上的根基柱18进行地底一楼13与地底二楼15之间的稳定支撑,通过主框架16顶端的三角架11进行固定支撑支撑柱3,通过地铁站5顶端的支撑杆4进行辅助支撑地底层6顶端的墙体2,从而通过墙体2进行防护与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站与建筑物合建的结构,包括墙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2)内侧设置有建筑物(1),且建筑物(1)位于墙体(2)内的中间位置,所述墙体(2)上设置有入口(10),所述墙体(2)的底端设置有地底层(6),所述地底层(6)内设置有支撑柱(3),且支撑柱(3)位于地底层(6)内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柱(3)的外侧安装有支撑杆(4),且支撑杆(4)位于地底层(6)内的两端位置,所述支撑柱(3)的底端安装有三角架(11),且三角架(11)位于地底层(6)内的顶端位置,所述三角架(11)的底端安装有地铁站(5),所述地铁站(5)内设置有爬梯(7),且爬梯(7)位于地铁站(5)内的两端位置,所述爬梯(7)上设置有地底一楼(13),所述地底一楼(13)上设置有地铁站馆(12),且地铁站馆(12)位于地底一楼(13)上的中间位置,所述爬梯(7)上设置有楼梯道(14),且楼梯道(14)位于地底一楼(13)的底端位置,所述楼梯道(14)的底端安装有地底二楼(15),所述地铁站(5)内设置有根基柱(18),所述地铁站(5)的底端安装有地铁轨道(8),所述地铁轨道(8)的底端安装有地基(9),所述地铁站(5)的外侧设置有主框架(16),所述主框架(16)内设置有地铁建筑面(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与建筑物合建的结构,包括墙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2)内侧设置有建筑物(1),且建筑物(1)位于墙体(2)内的中间位置,所述墙体(2)上设置有入口(10),所述墙体(2)的底端设置有地底层(6),所述地底层(6)内设置有支撑柱(3),且支撑柱(3)位于地底层(6)内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柱(3)的外侧安装有支撑杆(4),且支撑杆(4)位于地底层(6)内的两端位置,所述支撑柱(3)的底端安装有三角架(11),且三角架(11)位于地底层(6)内的顶端位置,所述三角架(11)的底端安装有地铁站(5),所述地铁站(5)内设置有爬梯(7),且爬梯(7)位于地铁站(5)内的两端位置,所述爬梯(7)上设置有地底一楼(13),所述地底一楼(13)上设置有地铁站馆(12),且地铁站馆(12)位于地底一楼(13)上的中间位置,所述爬梯(7)上设置有楼梯道(14),且楼梯道(14)位于地底一楼(13)的底端位置,所述楼梯道(14)的底端安装有地底二楼(15),所述地铁站(5)内设置有根基柱(18),所述地铁站(5)的底端安装有地铁轨道(8),所述地铁轨道(8)的底端安装有地基(9),所述地铁站(5)的外侧设置有主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华男马永青毛冬冬陈明智于晓翠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