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建筑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3021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吊篮,固定板的一侧插接活动板,固定板与活动板螺栓固定,固定板与活动板的外侧两端固定设置支杆,支杆的顶部插接伸缩杆,后侧两端的伸缩杆通过挡板连接,挡板包括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第二挡板插接于第一挡板上,第一挡板与固定板通过升降架连接,第二挡板与活动板上的伸缩杆固定,前后相邻伸缩杆通过侧板连接固定,第二挡板与侧板的底部插接限位杆,固定板与活动板上对应限位杆的下端设置限位槽,限位杆与限位槽螺纹固定,前侧两端的支杆通过护栏连接,护栏包括第一护栏与第二护栏,第一护栏与第二护栏插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空间可灵活收缩调节,易于携带转运和收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吊篮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建筑吊篮。
技术介绍
建筑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建筑机械设备,多用于在高层建筑的外墙进行幕墙安装、保温施工和维修清洗等高空作业中。使用吊篮,可免搭脚手架,使施工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现有的建筑吊篮一般结构固定,可调节性差,操作使用不便,且不易携带转运,。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建筑吊篮,使用空间可灵活收缩调节,易于携带转运和收放。(二)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建筑吊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插接活动板,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板螺栓固定,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板的外侧两端固定设置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插接伸缩杆,后侧两端的伸缩杆通过挡板连接,所述挡板包括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插接于第一挡板上,所述第一挡板与固定板上的伸缩杆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挡板与固定板通过升降架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与活动板上的伸缩杆固定,前后相邻伸缩杆通过侧板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挡板与侧板的底部插接限位杆,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板上对应限位杆的下端设置限位槽,所述限位杆与限位槽螺纹固定,前侧两端的支杆通过护栏连接,所述护栏包括第一护栏与第二护栏,所述第一护栏与第二护栏与对应一侧的支杆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护栏与第二护栏插接。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板滑动间隙配合。进一步而言,所述升降架采用叉型升降架。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杆与伸缩杆螺栓固定。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滑动间隙配合。进一步而言,所述限位杆的外侧设置紧固垫。进一步而言,所述限位杆的底部设置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限位槽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与限位杆转轴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挡板、侧板与限位杆的连接处设置滑道,所述滑道内设置拨杆,所述拨杆与限位杆的内侧一端连接固定。(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吊篮的底板支撑由固定板与活动板组成,固定板与活动板可伸缩调节,通过螺栓锁紧固定,便于其根据使用人数进行调节使用。2、固定板与活动板的后侧设有挡板,其两端设有侧板,前端设有护栏,挡板、侧板、护栏可为使用者施工操作时进行安全防护。3、挡板与侧板可同步上下升降调节,使其携带转运时与固定板、活动板一同收缩,方便携带转运和存放收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固定板与活动板的连接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挡板、侧板与限位杆的连接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升降架结构示意图。1-固定板;11-升降架;2-活动板;3-支杆;31-伸缩杆;4-挡板;5-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侧板;8-限位杆;81-限位槽;82-紧固垫;83-螺纹杆;84滑道;85-拨杆;9-护栏;91-第一护栏;92-第二护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建筑吊篮,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一侧插接活动板2,所述固定板1与活动板2螺栓固定,所述固定板1与活动板2的外侧两端固定设置支杆3,所述支杆3的顶部插接伸缩杆31,后侧两端的伸缩杆31通过挡板4连接,所述挡板4包括第一挡板5与第二挡板6,所述第二挡板6插接于第一挡板5上,所述第一挡板5与固定板1上的伸缩杆31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挡板5与固定板1通过升降架11连接,所述第二挡板6与活动板2上的伸缩杆31固定,前后相邻伸缩杆31通过侧板7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挡板6与侧板7的底部插接限位杆8,所述固定板1与活动板2上对应限位杆8的下端设置限位槽81,所述限位杆8与限位槽81螺纹固定,前侧两端的支杆3通过护栏9连接,所述护栏9包括第一护栏91与第二护栏92,所述第一护栏91与第二护栏92与对应一侧的支杆3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护栏91与第二护栏92插接。优选的,固定板1与活动板2滑动间隙配合,保证固定板1与活动板2之间滑动调节后的连接支撑稳固性。优选的,升降架11采用叉型升降架,既便于挡板4与侧板7的向上伸出调节展开,也能够对第一挡板5与固定板1之间的连接间隙处实现防护限位。优选的,支杆3与伸缩杆31螺栓固定,便于伸缩杆31随挡板4与侧板7向上伸出调节展开后的稳固支撑。优选的,第一挡板5与第二挡板6滑动间隙配合,保证第一挡板5与第二挡板6随固定板1与活动板2伸缩滑动调节时的连接平滑性。优选的,限位杆8的外侧设置紧固垫82,紧固垫82采用橡胶垫,使得限位杆8在收缩于第二挡板6或侧板7内时,能够稳固夹持收纳。第二实施例:进一步而言,限位杆8的底部设置螺纹杆83,螺纹杆83与限位槽81螺纹连接,螺纹杆83与限位杆8转轴连接,螺纹杆83的旋动则便于限位杆8与限位槽81间的螺纹连接固定。进一步而言,第二挡板6、侧板7与限位杆8的连接处设置滑道84,滑道84内设置拨杆85,拨杆85与限位杆8的内侧一端连接固定,通过拨杆85的上下拨动,便于限位杆8的伸缩调节。工作原理:使用时,该建筑吊篮可根据使用人数需求,进行调节展开,方便使用。展开时,可滑动调节活动板2,使其与固定板1伸缩调节形成完整的支撑底板,并通过螺栓将其锁紧固定,以方便多人施工时使用。活动板2的伸出展开,则同步带动第二插板6从第一插板5上伸出展开,以及第二护栏92从第一护栏91上伸出展开。第一挡板5与第二挡板6可在使用时同步向上伸出展开,以保护使用者的安全,而第一护栏91与第二护栏92则共同作为对使用者施工时内侧端的防护栏使用。第一挡板5与第二挡板6向上伸出时,可通过升降架11驱动第一挡板5向上伸出,进而实现其同步带动第二挡板6的伸出。调节时,首先将支杆3与伸缩杆31上的螺栓旋出,然后通过叉型升降架11进行升降调节,调节后再次将螺栓锁紧固定伸缩杆31,以保证其连接支撑使用时的稳固性。第一挡板5向上伸出时,其同步带动伸缩杆31的伸出,进而使得两侧的侧板7也能够随其向上伸出,使得侧板7对使用者施工时的两侧部进行防护。第二挡板6与侧板7向上伸出调节后,其与对应的固定板1以及活动板2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此时,可将其上插接的限位杆8从其内向下滑出。滑出时,可下压拨杆85,使其带动限位杆8从对应的第二挡板6和侧板7内向下滑出,然后再通过限位杆8底部转轴连接的螺纹杆83的旋动,使其与固定板1和活动板2上对应的限位槽81螺纹连接固定,此时,即可通过限位杆8实现对伸出调节后留有的间隙处实现阻隔防护,保证使用者的施工操作安全。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一侧插接活动板(2),所述固定板(1)与活动板(2)螺栓固定,所述固定板(1)与活动板(2)的外侧两端固定设置支杆(3),所述支杆(3)的顶部插接伸缩杆(31),后侧两端的伸缩杆(31)通过挡板(4)连接,所述挡板(4)包括第一挡板(5)与第二挡板(6),所述第二挡板(6)插接于第一挡板(5)上,所述第一挡板(5)与固定板(1)上的伸缩杆(31)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挡板(5)与固定板(1)通过升降架(11)连接,所述第二挡板(6)与活动板(2)上的伸缩杆(31)固定,前后相邻伸缩杆(31)通过侧板(7)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挡板(6)与侧板(7)的底部插接限位杆(8),所述固定板(1)与活动板(2)上对应限位杆(8)的下端设置限位槽(81),所述限位杆(8)与限位槽(81)螺纹固定,前侧两端的支杆(3)通过护栏(9)连接,所述护栏(9)包括第一护栏(91)与第二护栏(92),所述第一护栏(91)与第二护栏(92)与对应一侧的支杆(3)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护栏(91)与第二护栏(92)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的一侧插接活动板(2),所述固定板(1)与活动板(2)螺栓固定,所述固定板(1)与活动板(2)的外侧两端固定设置支杆(3),所述支杆(3)的顶部插接伸缩杆(31),后侧两端的伸缩杆(31)通过挡板(4)连接,所述挡板(4)包括第一挡板(5)与第二挡板(6),所述第二挡板(6)插接于第一挡板(5)上,所述第一挡板(5)与固定板(1)上的伸缩杆(31)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挡板(5)与固定板(1)通过升降架(11)连接,所述第二挡板(6)与活动板(2)上的伸缩杆(31)固定,前后相邻伸缩杆(31)通过侧板(7)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挡板(6)与侧板(7)的底部插接限位杆(8),所述固定板(1)与活动板(2)上对应限位杆(8)的下端设置限位槽(81),所述限位杆(8)与限位槽(81)螺纹固定,前侧两端的支杆(3)通过护栏(9)连接,所述护栏(9)包括第一护栏(91)与第二护栏(92),所述第一护栏(91)与第二护栏(92)与对应一侧的支杆(3)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护栏(91)与第二护栏(92)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雪严莉赵菲卫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