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铁车站站台板浇筑的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860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站台板浇筑的台车,解决了现有的站台板修建时模板拆装费时费力的问题。其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上的浇筑模组和固定顶模、用于对浇筑模组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以及用于带动车体移动的行车机构,浇筑模组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浇筑模组对称设置于固定顶模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一个工段施工完成后通过台车将模板移动至下一工段进行浇筑施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施工的效率,缩短了施工的工期,同时也具有减少施工过程中因模板拆装损坏而产生较多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地铁车站站台板浇筑的台车
本技术涉及站台板浇筑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站台板浇筑的台车。
技术介绍
站台板,即行人上车前的台板,是地铁车站运营系统中重要的内部结构构件,位于车站底板上方的行人区域。由于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一般不与车站主体同时浇注,尤其在盾构施工需要通过的车站,站台板必须后期浇注。现有的后浇筑施工方法,通常采用分段搭设钢管脚手架及木模板的形式,支架搭设完成后,安装底板模板,绑扎底板及竖墙钢筋,安装竖墙外侧模板,浇筑底板及下部竖墙混凝土。当混凝土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安装竖墙内侧模板并加固,最后再浇筑竖墙上部混凝土,施工完成达到拆模要求后,拆除支架支撑体系及模板,循环至下一段施工。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每段工程在修建时都需要搭设和拆装钢管脚手架及木模板,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使工程修建的周期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站台板浇筑的台车,其优势在于:通过台车将浇筑模板移动至下一施工段,减少了模板的拆装难度,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缩短施工的工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站台板浇筑的台车,包括车体、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浇筑模组和固定顶模、用于对所述浇筑模组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车体移动的行车机构,所述浇筑模组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浇筑模组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顶模的两侧,所述浇筑模组包括由所述车体侧边向靠近所述固定顶模的方向依次水平连接的第一顶模和第二顶模,所述第一顶模与所述第二顶模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浇筑槽,所述第二顶模与所述固定顶模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浇筑槽,所述第一浇筑槽槽口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所述第一侧模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模的下表面,所述第二侧模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顶模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侧模与所述第二侧模之间形成第一浇筑腔,所述第一浇筑槽与所述第一浇筑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浇筑槽槽口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侧模和第四侧模,所述第三侧模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顶模的下表面,所述第四侧模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顶模的下表面,所述第三侧模与所述第四侧模之间形成第二浇筑腔,所述第二浇筑槽与所述第二浇筑腔相连通,所述第一顶模上表面的边缘处、所述第二顶模上表面的边缘处以及所述固定顶模上表面的边缘处均竖直连接有挡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时通过行车机构驱动车体移动至预设的施工位置,将第一顶模、第二顶模以及固定顶模依次连接起来并安装好挡板,然后将第一侧模、第二侧模、第三侧模以及第四侧模转动至竖直状态并通过支撑机构进行支撑固定,然后将混凝土从第一浇筑槽和第二浇筑槽分别加入到第一浇筑腔和第二浇筑腔内形成侧墙,当第一浇筑腔和第二浇筑腔注满时混凝土从第一浇筑槽和第二浇筑槽处溢流出来,第一顶模、第二顶模、固定顶模以及挡板相配合使混凝土成型为站台板,待侧墙和站台板凝固成型后解除支撑机构的固定,将第一顶模和第二顶模拆下,通过行车机构驱动车体移动至下一工段进行修建,如此循环,极大地减少了模板的拆装量和拆装难度,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施工的效率,缩短了施工的工期,同时也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模板拆装损坏产生的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模外侧以及所述第四侧模外侧的外支撑杆,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模外侧以及第三侧模外侧的内支撑杆,所述外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模以及所述第四侧模相连接,所述外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于地面上,所述内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模以及所述第三侧模相连接,所述内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于地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支撑杆用于对第一侧模和第四侧模进行支撑和固定,内支撑杆用于对第二侧模和第三侧模进行支撑和固定,提高了模板的整体牢固性和结构强度,避免模板松动偏移而导致侧墙的成型出现偏差,提高了修建的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支撑杆与所述第一侧模以及所述第四侧模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支撑杆与第一侧模以及第四侧模的转动连接方式能够减少模板拆装的工作量,节省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模板拆装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液压油缸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顶模的下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油缸用于对第二顶模进行支撑,提高了第二模板的牢固性和结构强度,避免站台板成型时因重量过大而导致第二顶模发生形变,提高了站台板的成型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支撑杆为液压支撑杆,两所述内支撑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模以及所述第三侧模,两所述内支撑杆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液压油缸的外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支撑杆设置为液压支撑杆能够使内支撑杆进行收缩,在对模板进行拆卸时,内支撑杆收缩带动第二侧模以及第三侧模向靠近液压油缸的方向转动,然后直接驱动车体将第二顶模、第二侧模以及第三侧模移动至下一工段,免去了第二顶模的拆装,节省时间和人力,进一步提高了模板拆装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中部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顶部抵接于所述固定顶模下表面的中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千斤顶用于对固定顶模进行支撑,提高了固定顶模的牢固性和结构强度,避免站台板成型时因重量过大而导致固定顶模发生形变,提高了站台板的成型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行车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底部两侧的滚轮、固定安装于地面上且与所述滚轮相配合的轨道、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滚轮进行转动的马达,所述马达固定设置于所述车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移车体至下一工段时,马达带动滚轮沿着轨道滚动,进而带动车体移动,轨道用于对滚轮进行支撑和定位,以便于车体进行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轨道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滚轮活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能够对滚轮进行限位,进而对车体移动的方向进行限位,使车体沿轨道所在方向移动,防止滚轮偏移而导致车体的移动出现错位偏差,避免施工精准度受到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轮的外侧设置有缓冲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层能够对滚轮进行保护,防止滚轮与限位槽的内壁之间产生较大的磨损,避免滚轮磨损较大而导致滚轮的正常滚动受到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行车机构驱动车体带动模板在工段间移动进行修建,极大地减少了模板的拆装量和拆装难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施工的效率,缩短了施工的工期,同时也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模板拆装损坏产生的成本;外支撑杆能够对第一侧模和第四侧模进行支撑和固定,内支撑杆能够对第二侧模和第三侧模进行支撑和固定,提高了模板的整体牢固性和结构强度,避免模板松动偏移而导致侧墙的成型出现偏差,提高了修建的质量;液压油缸能够对第二顶模进行支撑,提高了第二模板的牢固性和结构强度,避免站台板成型时因重量过大而导致第二顶模发生形变,提高了站台板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站台板浇筑的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的浇筑模组(2)和固定顶模(3)、用于对所述浇筑模组(2)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4)、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车体(1)移动的行车机构(5),所述浇筑模组(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浇筑模组(2)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顶模(3)的两侧,所述浇筑模组(2)包括由所述车体(1)侧边向靠近所述固定顶模(3)的方向依次水平连接的第一顶模(21)和第二顶模(22),所述第一顶模(21)与所述第二顶模(22)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浇筑槽(27),所述第二顶模(22)与所述固定顶模(3)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浇筑槽(28),所述第一浇筑槽(27)槽口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模(23)和第二侧模(24),所述第一侧模(2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模(2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侧模(2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顶模(2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侧模(23)与所述第二侧模(24)之间形成第一浇筑腔(7),所述第一浇筑槽(27)与所述第一浇筑腔(7)相连通,所述第二浇筑槽(28)槽口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侧模(25)和第四侧模(26),所述第三侧模(25)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顶模(22)的下表面,所述第四侧模(26)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顶模(3)的下表面,所述第三侧模(25)与所述第四侧模(26)之间形成第二浇筑腔(8),所述第二浇筑槽(28)与所述第二浇筑腔(8)相连通,所述第一顶模(21)上表面的边缘处、所述第二顶模(22)上表面的边缘处以及所述固定顶模(3)上表面的边缘处均竖直连接有挡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铁车站站台板浇筑的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的浇筑模组(2)和固定顶模(3)、用于对所述浇筑模组(2)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4)、以及用于带动所述车体(1)移动的行车机构(5),所述浇筑模组(2)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浇筑模组(2)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顶模(3)的两侧,所述浇筑模组(2)包括由所述车体(1)侧边向靠近所述固定顶模(3)的方向依次水平连接的第一顶模(21)和第二顶模(22),所述第一顶模(21)与所述第二顶模(22)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浇筑槽(27),所述第二顶模(22)与所述固定顶模(3)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浇筑槽(28),所述第一浇筑槽(27)槽口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模(23)和第二侧模(24),所述第一侧模(2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顶模(2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侧模(2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顶模(2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侧模(23)与所述第二侧模(24)之间形成第一浇筑腔(7),所述第一浇筑槽(27)与所述第一浇筑腔(7)相连通,所述第二浇筑槽(28)槽口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侧模(25)和第四侧模(26),所述第三侧模(25)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顶模(22)的下表面,所述第四侧模(26)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顶模(3)的下表面,所述第三侧模(25)与所述第四侧模(26)之间形成第二浇筑腔(8),所述第二浇筑槽(28)与所述第二浇筑腔(8)相连通,所述第一顶模(21)上表面的边缘处、所述第二顶模(22)上表面的边缘处以及所述固定顶模(3)上表面的边缘处均竖直连接有挡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车站站台板浇筑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模(23)外侧以及所述第四侧模(26)外侧的外支撑杆(41),和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模(24)外侧以及第三侧模(25)外侧的内支撑杆(42),所述外支撑杆(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模(23)以及所述第四侧模(26)相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强韩晓野张崇张旭梁胜间唐少强付瑞心苏小波靳建民杨泊雷元亮钟绍林颉志强徐策王有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