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85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包括桩端本体,所述桩端本体底端封闭连接有下封板,下封板上方设置有与桩端本体内壁密封连接的上封板,下封板和上封板分别开设有出浆孔和进浆孔;所述下封板和上封板之间设置有单向灌浆止回机构,所述单向灌浆止回机构包括保护管、弹簧和钢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桩端设计了单向灌浆止回机构,有利于增大灌浆压力,保证灌浆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
本技术属于桩基
,具体涉及一种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
技术介绍
为提高钢管桩的单桩承载力,工程施工中往往会采用后灌浆工艺对钢管桩加固,即在贯入钢管桩后,再在桩底和桩侧进行灌浆,从而使钢管桩、水泥浆和桩侧的岩土能很好的固结在一起。但是,目前的钢管桩后灌浆方法未充分利用桩端进行压力灌浆的设计,使得钢管桩、水泥浆与岩层结合的紧密度不足,导致灌浆质量难以保证,另外还可能存在灌浆管路不能重复使用、灌浆费用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在桩端设计了单向灌浆止回机构,有利于增大灌浆压力,保证灌浆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包括桩端本体,所述桩端本体底端封闭连接有下封板,下封板上方设置有与桩端本体内壁密封连接的上封板,下封板和上封板分别开设有出浆孔和进浆孔;所述下封板和上封板之间设置有单向灌浆止回机构,所述单向灌浆止回机构包括保护管、弹簧和钢球,所述保护管的下端与下封板连接,上端与上封板之间留有空隙和/或侧面开设有滤槽;所述弹簧置于保护管中,下端与下封板连接,上端与钢球连接,所述钢球能匹配封堵于进浆孔处。进一步的,所述桩端本体位于下封板和上封板之间的部分也开设有出浆孔。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管的下端位置与出浆孔相错开。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下端通过钢柱与下封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封板至少设置有3个直径不小于5mm的出浆孔;所述上封板至少设置有3个直径不小于10mm的进浆孔;所述单向灌浆止回机构至少设置有3个。进一步的,每根所述保护管的周侧开设有至少4道滤槽。进一步的,所述桩端本体的底端还设置有环形连续排列的锯齿。更进一步的,所述锯齿一侧边垂直向下设置,另一侧边呈斜线或向外弯曲的弧线。进一步的,所述掘削刀包括内掘削刀和外掘削刀;所述内掘削刀在桩端本体的径向上不突出于桩端本体的外圆周,所述外掘削刀在桩端本体的径向上部分突出于桩端本体的外圆周。更进一步的,所述内掘削刀设置有两个以上,内掘削刀相对桩端本体底端的中心呈环形阵列排列;所述外掘削刀设置有两个以上,外掘削刀相对桩端本体底端的中心呈环形阵列排列;至少有一个所述掘削刀具有倾斜的刃部,所述刃部设在掘削刀钻入地层时旋转方向的正向面或相反面。以上所述的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先将灌浆塞设置在桩端上封板以上0.5m左右的位置处,再将具有本技术桩端的钢管桩贯入至设计高程,连接水管和灌浆塞,然后通过灌浆塞向灌浆塞、上封板与桩身所围成的空腔中压力灌浆,如此一来,压力灌浆打开由钢球和弹簧组成的单向灌浆止回机构,使压力灌浆进入上封板和下封板之间的空腔,继而通过出浆孔进入桩端周侧的岩土中,随灌浆压力增大而渗入和劈裂岩土,进而能使钢管桩、桩底水泥浆胶凝体、桩侧水泥浆胶凝体和桩底、桩侧岩土紧密固结在一起,使得钢管桩与桩底、桩侧岩土能良好地联合承载,单个桩基抗压极限承载力大大增强,达到提高桩基质量的目的。此外,停止灌浆后,钢球和弹簧组成的单向灌浆装置将阻止上封板和下封板空腔中的浆液回流至上封板以上空间,实现了“止回”功能,使上部灌浆塞、灌浆管和水管均可重复使用,达到了灌浆管路能重复使用、费用较低、便于工程应用的设计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具有掘削刀的钢管桩桩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下封板设置保护管和出浆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保护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具有掘削刀的钢管桩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具有锯齿的钢管桩桩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下封板1,上封板2,弹簧3,钢球4,桩端本体5,进浆孔6,出浆孔7,保护管8,三棱钢柱9,锯齿10,外掘削刀11,内掘削刀12,钢管桩桩身13,滤槽1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如图1所示,包括桩端本体5,桩端本体5底端封闭连接有下封板1,下封板1上方设置有上封板2,上封板2的外壁是与桩端本体5的内壁密封连接的,下封板1和上封板2分别开设有出浆孔7和进浆孔6;下封板1和上封板2与桩端本体5围成一个灌浆腔体,该灌浆腔体通过进浆孔6灌入水泥浆,再通过出浆孔7将水泥浆挤入桩侧岩层。在下封板1和上封板2之间设置有单向灌浆止回机构,单向灌浆止回机构包括保护管8、弹簧3和钢球4,保护管8的下端与下封板1连接,弹簧3置于保护管8中,下端与下封板1连接,上端与钢球4连接,钢球4能匹配封堵于进浆孔6处,为使水泥浆顶开钢球4后能进入至灌浆腔体中,需在保护管8上端与上封板2之间留有空隙,或者是在保护管8侧面开设有滤槽14,滤槽14结合图4所示,或者是二者兼有,如此一来,水泥浆可通过保护管8上端的空隙和/或滤槽14进入到灌浆腔体中。但是,以采用滤槽14的方式为最佳,这是由于灌浆时常采用间歇灌,除浆液主要部分可以直接压钢球4和弹簧3进到空腔中外,会有少量浆液进入到保护管8中,如不设滤槽14,浆液可能会凝固在保护管8中,使弹簧3不能良好发挥作用。进一步的,桩端本体5位于下封板1和上封板2之间的部分也开设有出浆孔7,如此一来,水泥浆可从桩底和桩侧同时灌入岩层。桩端本体5周壁的出浆孔7最好是设置有3排,每排环形排列有8~10孔,直径以8~10mm为佳,每排竖向间距50~55mm。施工时,先将灌浆塞设置在桩端上封板2以上0.5m左右的位置处,再将具有本实施例桩端的钢管桩贯入至设计高程,连接水管和灌浆塞,然后通过灌浆塞向灌浆塞、上封板2与桩身所围成的空腔中压力灌浆,如此一来,压力灌浆打开由钢球4和弹簧3组成的单向灌浆止回机构,使压力灌浆进入上封板2和下封板1之间的灌浆腔体,继而通过出浆孔7进入桩端周侧的岩土中,随灌浆压力增大而渗入和劈裂岩土,进而能使钢管桩、桩底水泥浆胶凝体、桩侧水泥浆胶凝体和桩底、桩侧岩土紧密固结在一起,使得钢管桩与桩底、桩侧岩土能良好地联合承载,单个桩基抗压极限承载力大大增强,达到提高桩基质量的目的。此外,停止灌浆后,钢球4和弹簧3组成的单向灌浆装置将阻止灌浆腔体中的浆液回流至上封板2以上空间,实现了“止回”功能,使上部灌浆塞、灌浆管和水管均可重复使用,达到了灌浆管路能重复使用、费用较低、便于工程应用的设计目的。进一步的,保护管8的下端位置与出浆孔7相错开,以保证水泥浆能从保护管8上端的空隙和/或滤槽14挤入灌浆腔体,经过灌浆塞和钢球4的双重挤压提高水泥浆体的密实度,再由灌浆腔体通过出浆孔7进入桩底和桩侧。进一步的,弹簧3的下端通过钢柱与下封板1连接,本实施例采用三棱钢柱9,以保证支撑的稳固,三棱钢柱9下端下封板1连接,周侧与弹簧3连接,通过三棱钢柱9能增大接触面积,保证弹簧3与下封板1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下封板1至少设置有3个直径不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包括桩端本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桩端本体底端封闭连接有下封板,下封板上方设置有与桩端本体内壁密封连接的上封板,下封板和上封板分别开设有出浆孔和进浆孔;/n所述下封板和上封板之间设置有单向灌浆止回机构,所述单向灌浆止回机构包括保护管、弹簧和钢球,所述保护管的下端与下封板连接,上端与上封板之间留有空隙和/或侧面开设有滤槽;所述弹簧置于保护管中,下端与下封板连接,上端与钢球连接,所述钢球能匹配封堵于进浆孔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包括桩端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桩端本体底端封闭连接有下封板,下封板上方设置有与桩端本体内壁密封连接的上封板,下封板和上封板分别开设有出浆孔和进浆孔;
所述下封板和上封板之间设置有单向灌浆止回机构,所述单向灌浆止回机构包括保护管、弹簧和钢球,所述保护管的下端与下封板连接,上端与上封板之间留有空隙和/或侧面开设有滤槽;所述弹簧置于保护管中,下端与下封板连接,上端与钢球连接,所述钢球能匹配封堵于进浆孔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桩端本体位于下封板和上封板之间的部分也开设有出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管的下端位置与出浆孔相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的下端通过钢柱与下封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灌浆的钢管桩桩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封板至少设置有3个直径不小于5mm的出浆孔;所述上封板至少设置有3个直径不小于10mm的进浆孔;所述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华张伟岛袋盛义岛袋雲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盛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盛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