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蜂巢型针织面料,所述面料采用针织制造,包括上针盘织针两段为一个循环和下针筒六段为一个循环编织成蜂巢型,所述上针盘织针到所述下针筒按排列顺序十二路为一个循环,其中奇数路排列顺序由浮线组织和浮线组织两个织造结构组成,偶数路排列顺序由成圈组织、浮线组织和集圈组织三个织造结构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疏水性内层在吸到水分后能通过蜂巢结构将水分吸收到面料外面,同时亲水性表层可以及时挥发水分,而内层面料由于是拒水的,所以没有一点水分残留在内层,达到单向导湿功能,编织工艺独特,设计独特,操作简单,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蜂巢型针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特别是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蜂巢型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对穿着提出了越来越多功能性、舒适性的要求,因此单向导湿的面料越来越被消费者喜欢与认可,单向导湿面料的织物一面(一般是贴身内层)保持疏水状态,织物另一面(一般是穿着外层)保持亲水状态,身体的汗汽、水汽从贴身疏水面传导到外层亲水面,通过正反面交织点和织物编织间隙,水汽在面料的正反面形成压力差,很容易通过交织点和织物编织间隙吸到外面,从而使贴身面保持干爽状态,目前单向导湿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类:1、通过特殊的后整工艺,使织物一面拒水一面亲水。通过后整工艺加工的单向导湿面料,单向导湿的效果很好,但工艺相对复杂,涂层均匀性较难操作控制,而且会影响面料的手感,同时穿着后洗涤多次会失效;2、通过一面用拒水原料,一面用亲水原料,使织物达到单向导湿的效果。拒水面按材料分:又分为拒水涤纶材料和拒水丙纶材料,因此目前单向导湿面料应用较多的都是化纤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蜂巢型针织面料。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蜂巢型针织面料,所述面料采用针织制造,包括上针盘织针两段为一个循环和下针筒六段为一个循环编织成蜂巢或网眼类双面组织结构,所述上针盘织针到所述下针筒按排列顺序十二路为一个循环,其中奇数路排列顺序由浮线组织和浮线组织两个织造结构组成,偶数路排列顺序由成圈组织、浮线组织和集圈组织三个织造结构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奇数路排列顺序依次包括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偶数路排列顺序依次包括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面料包括亲水性表层和疏水性内层。其有益效果在于,在织造时,将组织结构设计成蜂巢或网眼类双面组织结构,亲水性表层采用常规全棉精梳纱,疏水性内层采用拒水浸染工艺处理的全棉精梳纱,由于疏水性内层在吸到水分后能通过蜂巢结构将水分吸收到面料外面,同时亲水性表层可以及时挥发水分,而内层面料由于是拒水的,所以没有一点水分残留在内层,达到单向导湿功能,同时编织工艺独特,设计独特,操作简单,容易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编织工艺的编织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棉纱前处理的工艺曲线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棉纱前处理的工艺曲线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精炼漂白的工艺曲线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染色的工艺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由于目前人们对穿着提出了越来越多功能性、舒适性的要求,单向导湿面料也越来越被消费者喜欢与认可,但是目前单向导湿的加工方法中多采用化纤面料,同时工艺相对复杂涂层均匀性较难操作控制,而且会影响面料的手感,同时穿着后洗涤多次会失效,因此本技术采用了编织工艺、浸染工艺和染整工艺研究了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针织面料。实施例: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针织面料包括原料为全棉精梳纱亲水性表层和原料为经过拒水浸染工艺处理的全棉精梳纱疏水性内层,通过编织工艺编织成蜂巢或网眼类双面组织结构。一、编织工艺1、编织设备机型为佰源BYJM20型双面圆纬机,机号为28针/25.4mm,筒径为864mm(34″),针筒数为36,路数为72F,总针数为2976枚,织造过程中选用较好的织针,避免出现横条、针痕等疵点,同时保持机台的整洁,减少油针,调整各喂入纱线张力,使其张力均匀。2、织针排列采用棉毛配置,上针盘织针按AB顺序排列,两段为一个循环。下针筒织针按ABACDC顺序排列,A、B、C、D四段针对应四组不同的三角排列,六段为一个循环。每段又以12F形成一个循环,完成一个最小的蜂巢图案。3、三角排列如下表1所示:表1三角排列图∧.成圈三角;︹.集圈三角;-.浮线三角从表1中可以看出上针盘织针到下针筒按排列顺序十二路为一个循环,奇数路排列顺序由浮线组织和浮线组织两个织造结构组成,偶数路排列顺序由成圈组织、浮线组织和集圈组织三个织造结构组成。分别为1-12F,奇数路(1F、3F、5F、7F、9F、11F)依次为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偶数路(2F、4F、6F、8F、10F、12F)中2F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4F、12F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6F、10F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浮线组织,8F依次为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4、编织图如附图1所示。5、穿纱方式为奇数路穿入规格为14.8tex(40S)经过拒水剂浸染工艺处理的全棉精梳纱编织而成疏水性内层,偶数路穿入规格为14.8tex(40S)常规全棉精梳纱编织而成亲水性表层。二、棉纱拒水浸染工艺的工艺步骤S1.棉纱前处理:将棉纱放入染缸后压上内盖,加入2g/L的PN碱精粉和4g/L的H2O2双氧水,设定染缸升温速度为2℃/min,待染缸温度达到98℃后进行保温30min,再进行降温排水处理,降温速度为1.5℃/min,降温排水完成后进行水洗酸洗中和处理;S2.棉纱拒水处理:染缸中加入醋酸、无氟防水整理剂和交联剂,静置35min,静置结束后再进行出缸脱水,然后在100℃条件下进行烘干。三、染整工艺的工艺步骤S1.将胚布在170℃条件下进行焙烘90s;S2.精炼漂白:对焙烘后的胚布进行充分的精炼漂白,采用全漂工艺,再加入2g/L的PN碱精粉和4g/L的H2O2双氧水,设定染缸升温速度为2℃/min,待染缸温度达到98℃后进行保温30min,再进行降温排水处理,降温速度为1.5℃/min,降温排水完成后进行水洗酸洗中和处理。S3.染色:常温下先加入活性染料20min然后静置10min和再加入保险粉Na2S2O415min然后静置10min,设定染缸升温速度为1.2℃/min,待染缸温度达到60℃先进行保温10min,然后加入2/5纯碱Na2CO3保温10min,然后再加入3/5纯碱Na2CO3保温10min,再保温30min,共计保温60min,再进行降温排水处理,降温排水处理完成后进行水洗酸洗中和处理。S4.对染色后的面料进行烘干并进行初步性能测试,初步性能测试采用1滴水测试法,测试标准为亲水性表层染色后面料的吸收速率可瞬间吸收,水滴在背面疏水性内层,即有棉纱拒水浸染工艺处理的全棉精梳纱层,水滴1s内全部吸收并传导到亲水层表层;S5.对染色后面料就行成品定形,成品定形时温度为140℃,速度为20.12m/min,加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蜂巢型针织面料,所述面料采用针织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针盘织针两段为一个循环和下针筒六段为一个循环编织成蜂巢或网眼类双面组织结构,所述上针盘织针到所述下针筒按排列顺序十二路为一个循环,其中奇数路排列顺序由浮线组织和浮线组织两个织造结构组成,偶数路排列顺序由成圈组织、浮线组织和集圈组织三个织造结构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蜂巢型针织面料,所述面料采用针织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针盘织针两段为一个循环和下针筒六段为一个循环编织成蜂巢或网眼类双面组织结构,所述上针盘织针到所述下针筒按排列顺序十二路为一个循环,其中奇数路排列顺序由浮线组织和浮线组织两个织造结构组成,偶数路排列顺序由成圈组织、浮线组织和集圈组织三个织造结构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棉类单向导湿功能蜂巢型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奇数路排列顺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金华,金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辰针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