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素制品浸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258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碳素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素制品浸渍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底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冷却水箱、沥青箱和导热油箱,所述固定支架顶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真空泵、增压泵、固定釜架、风机和电捕焦油器,所述固定釜架外侧壁上设有PLC控制器,所述固定釜架内部固定安装有高压釜,所述高压釜顶部中心处设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出料固定座和检测固定座,所述驱动电机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主轴,且转动主轴上等间距设有固定挂盘,所述固定挂盘底部等间距设有连接挂件,所述高压釜内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固定卡槽,且固定卡槽内设有罐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素制品浸渍装置
本技术属于碳素制品
,具体涉及一种碳素制品浸渍装置。
技术介绍
碳素制品按产品用途可分为石墨电极类、炭块类、石墨阳极类、炭电极类、糊类、电炭类、碳素纤维类、特种石墨类、石墨热交换器类等。石墨电极类根据允许使用电流密度大小,可分为普通功率石墨电极。高功率电极、超高功率电极。炭块按用途可分为高炉炭块、铝用炭块、电炉块等,主要经过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而制成,在石墨化的过程中,需要煅烧后的制品经过预热后再进入浸渍罐,目的是把煤沥青浸入到制品内部,增加制品的强度,提高制品的密度,然后将浸好的制品吊入冷却池里,进行冷却,防止沥青返渗,以保产品质量。但是现在的浸渍装置一体化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罐体使用时间过长容易损坏,而且浸渍过程中温度不达标致使浸渍效果变差以及出罐时沥青烟溢出,造成空气的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素制品浸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浸渍装置一体化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罐体使用时间过长容易损坏,而且浸渍过程中温度不达标致使浸渍效果变差以及出罐时沥青烟溢出,造成空气的污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素制品浸渍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底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冷却水箱、沥青箱和导热油箱,所述冷却水箱和导热油箱内部均设有循环泵,所述固定支架顶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真空泵、增压泵、固定釜架、风机和电捕焦油器,所述固定釜架外侧壁上设有PLC控制器,所述固定釜架内部固定安装有高压釜,所述高压釜顶部设有上盖,且上盖顶部中心处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出料固定座和检测固定座,所述进出料固定座上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沥青进口、冷却水进口、真空管进口、增压管进口和排风管出口,所述检测固定座上从左往右依次设有压力感应元件、减压元件和测温元件,所述上盖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主轴,且转动主轴上等间距设有固定挂盘,所述固定挂盘底部等间距设有连接挂件,所述高压釜内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固定卡槽,且固定卡槽内设有罐体,所述罐体内腔底部中心处设有导向轴座,且导向轴座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排水出口和排料出口,所述罐体与高压釜内侧壁之间环绕设有保温管道,所述罐体与高压釜底壁之间环绕设有限位固定块,所述PLC控制器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循环泵、真空泵、增压泵、风机、电捕焦油器、驱动电机、压力感应元件、减压元件和测温元件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冷却水箱与罐体之间连接有连接水管,所述连接水管为两组,一组所述连接水管一端与冷却水箱出水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冷却水进口固定连接,另一组所述连接水管一端与排水出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冷却水箱进水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油箱的进油端和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分别与保温管道的出口端和进口端相连接,所述真空泵和增压泵通过连接气管分别与真空管进口、增压管进口固定连接,所述风机与排风管出口之间和电捕焦油器与风机之间均设有连接风管,所述连接水管、连接油管、连接气管和连接风管上均设有电磁阀,且电磁阀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进出料固定座与沥青进口、冷却水进口、真空管进口、增压管进口和排风管出口位置相对应处均设有连接密封法兰,所述检测固定座与压力感应元件、减压元件和测温元件位置相对应处均设有连接固定法兰,所述压力感应元件为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表,所述减压元件为泄压阀,所述测温元件为温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转动主轴一端位于导向轴座内部并与导向轴座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上盖延伸至上盖上方并与设置在上盖顶部中心的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挂盘套设在转动主轴上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连接挂件一端与固定挂盘底部铰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罐体外侧壁与固定卡槽位置相对应处均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固定卡槽内部并与固定卡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高压釜和固定支架与排水出口和排料出口位置相对应处均设有通孔,所述排水出口和排料出口一端与罐体底部连通,另一端贯穿通孔延伸至固定支架下方。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上还设有控制开关面板,所述控制开关面板上设置有与循环泵、真空泵、增压泵、风机、电捕焦油器、驱动电机、压力感应元件、减压元件、测温元件和电磁阀相对应的开关按钮。优选的,所述高压釜釜体与上盖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通过PLC控制器对各设备对进行控制,压力稳定,浸渍效率高,可产品质量好,实现碳素浸渍的自动化控制。(2)本技术提出了冷却水箱、连接水管和循环泵装置,通过连接水管将罐体与冷却水箱之间连接并成冷却水循环回路,当浸渍结束后,直接向罐体内注入冷却水,用冷却水对罐体内的高温碳素材料进行冷却降温,从而避免了高温碳素材料和沥青与空气接触而产生沥青烟。(3)本技术提出了风机、连接风管和电捕焦油器装置,在打开上盖前,可通过风机和连接风管配合将高温烟气吸取并排放至电捕焦油器内进行处理,有效的保证了环境,且产品质量也不受任何影响。(4)本技术提出了保温管道、导热油箱和循环泵装置,通过循环泵将导热油箱内的高温导热油输送到保温管道里对罐体进行加热,使罐内的沥青在多个方向同时受热、保温,浸渍效果好,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5)本技术提出了罐体、固定卡槽和限位固定块,罐体可拆卸设计便于后期更换,固定卡槽和限位固定块设计便于结构稳定,可有效防止罐体作业时发生位移。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进出料固定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检测固定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保温管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系统原理框图。图中:1固定支架、2冷却水箱、3沥青箱、4导热油箱、5循环泵、6真空泵、7增压泵、8固定釜架、9风机、10电捕焦油器、11PLC控制器、12高压釜、13上盖、14驱动电机、15进出料固定座、16检测固定座、17沥青进口、18冷却水进口、19真空管进口、20增压管进口、21排风管出口、22压力感应元件、23减压元件、24测温元件、25转动主轴、26固定挂盘、27挂件、28固定卡槽、29罐体、30导向轴座、31排水出口、32排料出口、33保温管道、34限位固定块、100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碳素制品浸渍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所述固定支架1底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冷却水箱2、沥青箱3和导热油箱4,所述冷却水箱2和导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素制品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1),所述固定支架(1)底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冷却水箱(2)、沥青箱(3)和导热油箱(4),所述冷却水箱(2)和导热油箱(4)内部均设有循环泵(5),所述固定支架(1)顶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真空泵(6)、增压泵(7)、固定釜架(8)、风机(9)和电捕焦油器(10),所述固定釜架(8)外侧壁上设有PLC控制器(11),所述固定釜架(8)内部固定安装有高压釜(12),所述高压釜(12)顶部设有上盖(13),且上盖(13)顶部中心处设有驱动电机(14),所述驱动电机(14)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出料固定座(15)和检测固定座(16),所述进出料固定座(15)上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沥青进口(17)、冷却水进口(18)、真空管进口(19)、增压管进口(20)和排风管出口(21),所述检测固定座(16)上从左往右依次设有压力感应元件(22)、减压元件(23)和测温元件(24),所述上盖(13)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主轴(25),且转动主轴(25)上等间距设有固定挂盘(26),所述固定挂盘(26)底部等间距设有连接挂件(27),所述高压釜(12)内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固定卡槽(28),且固定卡槽(28)内设有罐体(29),所述罐体(29)内腔底部中心处设有导向轴座(30),且导向轴座(3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排水出口(31)和排料出口(32),所述罐体(29)与高压釜(12)内侧壁之间环绕设有保温管道(33),所述罐体(29)与高压釜(12)底壁之间环绕设有限位固定块(34),所述PLC控制器(1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1)分别与循环泵(5)、真空泵(6)、增压泵(7)、风机(9)、电捕焦油器(10)、驱动电机(14)、压力感应元件(22)、减压元件(23)和测温元件(24)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素制品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1),所述固定支架(1)底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冷却水箱(2)、沥青箱(3)和导热油箱(4),所述冷却水箱(2)和导热油箱(4)内部均设有循环泵(5),所述固定支架(1)顶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真空泵(6)、增压泵(7)、固定釜架(8)、风机(9)和电捕焦油器(10),所述固定釜架(8)外侧壁上设有PLC控制器(11),所述固定釜架(8)内部固定安装有高压釜(12),所述高压釜(12)顶部设有上盖(13),且上盖(13)顶部中心处设有驱动电机(14),所述驱动电机(14)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出料固定座(15)和检测固定座(16),所述进出料固定座(15)上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沥青进口(17)、冷却水进口(18)、真空管进口(19)、增压管进口(20)和排风管出口(21),所述检测固定座(16)上从左往右依次设有压力感应元件(22)、减压元件(23)和测温元件(24),所述上盖(13)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主轴(25),且转动主轴(25)上等间距设有固定挂盘(26),所述固定挂盘(26)底部等间距设有连接挂件(27),所述高压釜(12)内侧壁上等间距设有固定卡槽(28),且固定卡槽(28)内设有罐体(29),所述罐体(29)内腔底部中心处设有导向轴座(30),且导向轴座(3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排水出口(31)和排料出口(32),所述罐体(29)与高压釜(12)内侧壁之间环绕设有保温管道(33),所述罐体(29)与高压釜(12)底壁之间环绕设有限位固定块(34),所述PLC控制器(1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1)分别与循环泵(5)、真空泵(6)、增压泵(7)、风机(9)、电捕焦油器(10)、驱动电机(14)、压力感应元件(22)、减压元件(23)和测温元件(24)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素制品浸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箱(2)与罐体(29)之间连接有连接水管,所述连接水管为两组,一组所述连接水管一端与冷却水箱(2)出水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冷却水进口(18)固定连接,另一组所述连接水管一端与排水出口(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冷却水箱(2)进水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油箱(4)的进油端和出油端通过连接油管分别与保温管道(33)的出口端和进口端相连接,所述真空泵(6)和增压泵(7)通过连接气管分别与真空管进口(19)、增压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为强徐武燕刘庭乐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环力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