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239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3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能够提高驱动力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100)具备原动机(2)、变矩器(3)以及动力传递机构(4)。变矩器(3)从原动机(2)输入转矩。动力传递机构(4)配置于原动机(2)与变矩器(3)之间。此外,动力传递机构(4)将来自变矩器(3)的转矩向驱动轮(101)侧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单元。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电动汽车中,来自电机的转矩经由减速器及差动齿轮向驱动轮传递。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汽车中,减速器直接连接于电机,转矩从该减速器通过差动齿轮向驱动轮传递。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09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的电动汽车中,期望提高驱动力。于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驱动力的驱动单元。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侧面所涉及的驱动单元具备原动机、变矩器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变矩器从原动机输入转矩。动力传递机构配置于原动机与变矩器之间。此外,动力传递机构将来自变矩器的转矩向驱动轮侧传递。根据该构成,来自原动机的转矩经由变矩器向驱动轮侧输出,因此,能够提高驱动力。此外,变矩器放大来自原动机的转矩并向动力传递机构输出,因此,通常配置于原动机与动力传递机构之间。针对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将动力传递机构配置于原动机与变矩器之间。即,能够在无需大幅变更现有的电动汽车中的原动机与动力传递机构的配置的情况下,安装变矩器。需要指出,一般情况下,原动机配置于动力传递机构的一方侧,另一方面,在动力传递机构的另一方侧存在未使用的空间。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有效利用该未使用的空间来配置变矩器。优选地,动力传递机构为减速器。优选地,驱动单元还具备输出轴以及输入轴。输出轴输出来自变矩器的转矩。输入轴从原动机延伸,并将来自原动机的转矩输入至变矩器。优选地,输出轴从变矩器朝向原动机延伸。优选地,输出轴为圆筒状。此外,输入轴在输出轴内延伸。优选地,变矩器具有盖、叶轮以及涡轮。盖固定有输入轴。叶轮与盖一体地旋转。涡轮与叶轮相对。优选地,叶轮相对于盖配置于原动机侧。优选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行星齿轮机构以及离合器。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以及齿圈。离合器构成为制动齿圈的旋转。太阳轮与输入轴一体地旋转。行星架与输出轴一体地旋转。优选地,离合器是单向离合器。所述离合器构成为在输入轴及输出轴正转时,使齿圈能够旋转。此外,离合器构成为在输入轴及输出轴反转时,使齿圈不能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驱动力。附图说明图1是驱动单元的概略图。图2是驱动单元的剖视图。图3是变矩器的剖视图。图4是叶轮轮毂的剖视图。图5是叶轮轮毂的剖视图。图6是用于表示第一冷却流路的驱动单元的剖视图。图7是盖的侧壁部的剖视图。图8是盖的侧壁部的剖视图。图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图。图10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单向离合器的概略图。图11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图。附图标记说明2…原动机;3…变矩器;31…盖;32…叶轮;33…涡轮;4…减速器;400…行星齿轮机构;401…离合器;402…太阳轮;403…行星轮;404…行星架;5…输入轴;6…输出轴;100…驱动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概略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单元的剖视图。需要指出,在下面的说明中,轴向是指原动机2及变矩器3的旋转轴O延伸的方向。此外,圆周方向是指将旋转轴O作为中心的圆的圆周方向,径向是指将旋转轴O作为中心的圆的径向。此外,正转是指车辆前进时的旋转,反转是指车辆后退时的旋转。[驱动单元100]如图1及图2所示,驱动单元100具备原动机2、变矩器3、减速器4(动力传递机构的一例)、输入轴5、输出轴6、变矩器壳体7、工作流体储存部8以及第一冷却流路9a。该驱动单元100例如搭载于电动汽车。驱动单元100将来自原动机2的转矩传递至驱动轮101。需要指出,将变矩器3、变矩器壳体7、工作流体储存部8以及第一冷却流路9a一并称为变矩器单元。<原动机2>原动机2具有原动机壳体21、定子22以及转子23。本实施方式中的原动机2是电机。详细而言,原动机2是所谓的内转子型的电机。原动机壳体21固定于车体框架等,不能旋转。定子22固定于原动机壳体21的内周面。定子22不能旋转。转子23绕旋转轴O旋转。转子23在径向上配置于定子22的内侧。<变矩器3>变矩器3在轴向上与原动机2隔开间隔而配置。在该变矩器3与原动机2之间配置有减速器4。变矩器3的旋转轴O与原动机2的旋转轴O实质上是一致的。变矩器3被输入来自原动机2的转矩。此外,变矩器3放大来自原动机2的转矩并向减速器4输出。如图3所示,变矩器3具有盖31、叶轮32、涡轮33、定子34、第一单向离合器35以及第二单向离合器36。此外,变矩器3还具有离心离合器37。变矩器3被配置为叶轮32朝向原动机2侧(图3的左侧)、且盖31朝向与原动机2相反的一侧(图3的右侧)。该变矩器3容纳于变矩器壳体7内。工作流体被供给至变矩器3内。工作流体例如是工作油。盖31被输入来自原动机2的转矩。盖31通过来自原动机2的转矩而旋转。盖31固定于从原动机2延伸的输入轴5。例如,盖31具有花键孔,输入轴5花键嵌合于盖31的花键孔。因此,盖31与输入轴5一体地旋转。盖31被配置为覆盖涡轮33。盖31具有圆板部311、圆筒部312以及盖毂313。圆板部311在中央处具有开口。圆筒部312从圆板部311的外周端部向原动机2侧延伸。圆板部311和圆筒部312由一个部件构成。盖毂313固定于圆板部311的内周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毂313与圆板部311由不同的部件构成,但是,也可以是盖毂313与圆板部311由一个部件构成。盖毂313具有第一轴套部313a、第一凸缘部313b以及突出部313c。第一轴套部313a、第一凸缘部313b以及突出部313c由一个部件构成。第一轴套部313a为圆筒状,且具有花键孔。输入轴5花键嵌合于该第一轴套部313a。如图2所示,第一轴套部313a经由轴承部件10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变矩器壳体7支承。因此,第一轴套部313a在轴向上从第一凸缘部313b向与原动机2相反的一侧延伸。如图3所示,第一凸缘部313b从第一轴套部313a向径向外侧延伸。详细而言,第一凸缘部313b从第一轴套部313a的原动机2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圆板部311固定于该第一凸缘部313b的外周端部。突出部313c从第一凸缘部313b向轴向延伸。突出部313c朝向原动机2延伸。突出部313c从第一凸缘部313b的外周端部延伸。突出部313c为圆筒状。该突出部313c具有多个贯通孔313d。工作流体经由该贯通孔313d从变矩器3排出。叶轮32与盖31一体地旋转。叶轮32固定于盖31。叶轮32具有叶轮壳321、多个叶轮叶片322、叶轮轮毂323以及多个供给流路324。叶轮壳321固定于盖31。多个叶轮叶片322安装于叶轮壳321的内侧面。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单元,具备:/n原动机;/n变矩器,从所述原动机输入转矩;以及/n动力传递机构,配置于所述原动机与所述变矩器之间,将来自所述变矩器的转矩向驱动轮侧传递。/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10 JP 2019-0748981.一种驱动单元,具备:
原动机;
变矩器,从所述原动机输入转矩;以及
动力传递机构,配置于所述原动机与所述变矩器之间,将来自所述变矩器的转矩向驱动轮侧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是减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还具备:
输出轴,输出来自所述变矩器的转矩;以及
输入轴,从所述原动机延伸,并将来自所述原动机的转矩输入至所述变矩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从所述变矩器朝向所述原动机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为圆筒状,
所述输入轴在所述输出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佳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