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热片、轴承复合支撑散热结构以及真空泵,包括转轴、轴承、轴承端盖、柔性垫圈和导热片,柔性垫圈和导热片均位于轴承和轴承端盖之间,柔性垫圈的一侧与轴承端盖或轴承相抵接,另一侧与导热片相抵接,导热片包括本体,本体的中部具有第一通孔,本体采用柔性导热材料制成。导热片设置在轴承和轴承端盖之间,导热片可以与轴承的端面相对,并将轴承的热量散发出去,导热片可以直接与轴承和轴承端盖相抵接,利用导热片的弹性能,缓和轴承和轴承端盖之间的震动,达到较好的缓冲减震效果,导热片还可以同时实现热传导,能够给有效地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整个结构小巧,安装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热片、轴承复合支撑散热结构以及真空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泵的轴承散热结构的
,具体涉及一种导热片、轴承复合支撑散热结构以及真空泵。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对高速运转轴承的需求越来越普遍,高速运转轴承应用在恶劣工况下的场景时有发生,但当下存在的高速轴承在一些特殊工况下应用时,例如在颠簸、振动、高速、真空等工况下,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散热会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在分子泵或真空泵等需要持续高速运转的领域,对于轴承的寿命和散热具有较高的要求。公开号为CN206211765U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吸尘器无刷电机的轴承散热装置,包括电机转子、设于所述电机转子上的轴承、电机定子,以及设于所述电机定子外侧的电机机壳,电机机壳的上端部设有第一机壳端盖,第一机壳端盖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轴承室,电机机壳的下端部设有第二机壳端盖,第二机壳端盖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二轴承室,第一轴承室和第二轴承室内设有轴承外圈,第一轴承室和第二轴承室内分别设有导热元件和橡胶圈,导热元件和橡胶圈套设于所述轴承外圈上。电机在运转过程中整个轴承均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其中由于轴承内的滚珠转动,轴承的上下端面产生的热量更多,现有的仅在轴承的周向外缘设置导热元件,其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散热效果,但是散热效果较差,对于轴承滚珠上的热量仍然需要利用空气的对流实现辅助散热,在真空环境下时,其散热效果无法达到要求;并且轴承和轴承端盖之间为刚性抵接,在颠簸工况下,轴承与轴承端盖直接碰撞会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片、轴承复合支撑散热结构以及真空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仅对轴承周向外缘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差,且轴承和轴承端盖之间可能发生颠震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热片,用于垫设在轴承和轴承端盖之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所述轴承和所述轴承端盖相抵接,所述本体采用柔性导热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为环形本体,所述本体的中部具有用于套设于转轴外的第一通孔,且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延展孔,所述延展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延展孔为条形孔,且所述条形孔的侧边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连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延展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延展孔环绕所述第一通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还开设有用于与轴承或轴承端盖固定的固定孔。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轴承复合支撑散热结构,包括转轴、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轴承、轴承端盖、柔性垫圈,以及如上所述的导热片,所述柔性垫圈和所述导热片均位于所述轴承和所述轴承端盖之间,所述柔性垫圈的一侧与所述轴承端盖或所述轴承相抵接,另一侧与所述导热片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片的外缘面与所述轴承端盖的外缘面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垫圈为环形垫圈,所述柔性垫圈套设于转轴外缘,且所述轴承端盖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柔性垫圈的容纳槽。进一步地,所述容纳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柔性垫圈的厚度。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真空泵,包括如上所述的轴承复合支撑散热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热片、轴承复合支撑散热结构以及真空泵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导热片设置在轴承和轴承端盖之间,导热片可以与轴承的端面相对,导热片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质,直接盖设于轴承上,既可以传导轴承上产生的热量,并能快速散发出去,无论是真空环境还是非真空环境下,均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同时导热片为柔性材质,能够缓和轴承和轴承端盖之间的震动,避免轴承和轴承端盖之间直接刚性碰撞,大大的增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的轴承复合支撑散热结构,通过柔性垫圈和导热片相结合,柔性垫圈直接与导热片和轴承端盖相抵接,且柔性垫圈与轴承之间通过导热片接触,利用柔性垫圈的弹性能,缓和轴承和轴承端盖之间的震动,且导热片采用柔性导热材料制成,将导热片和柔性垫圈相结合,能够达到更好的缓冲减震效果,导热片还可以同时实现散热,能够给有效地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整个结构小巧,安装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复合支撑散热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真空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轴承;2、轴承端盖;3、转轴;4、导热片;5、柔性垫圈;21、第二通孔;22、容纳槽;41、本体;42、第一通孔;43、延展孔;44、连通孔;45、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热片4进行说明。所述导热片4,用于垫设在轴承1和轴承端盖2之间,包括本体41,本体41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轴承1和轴承端盖2相抵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热片4,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设置在轴承1和轴承端盖2之间,套设于转轴3上,导热片4与轴承1的上端面相对,由于轴承1的上下端面上的壁厚较薄或不设有密封的固定壁,因此轴承1的上下端面的热量散发速度更快,此时导热片4盖设于轴承1上端面上,可以接触传导轴承1上产生的热量,并传导出去,并且导热片4和轴承1之间相接触,即使处于真空环境也不会影响热量的传播,在非真空环境下,导热片4也可以辅助轴承1的散热。具体的,轴承1和轴承端盖2一般均为现有技术,常规采用的轴承1,轴承1的内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导热片,用于垫设在轴承(1)和轴承端盖(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41),所述本体(41)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所述轴承(1)和所述轴承端盖(2)相抵接,所述本体(41)采用柔性导热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导热片,用于垫设在轴承(1)和轴承端盖(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41),所述本体(41)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所述轴承(1)和所述轴承端盖(2)相抵接,所述本体(41)采用柔性导热材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41)为环形本体,所述本体(41)的中部具有用于套设于转轴(3)外的第一通孔(42),且所述本体(41)上开设有延展孔(43),所述延展孔(43)与所述第一通孔(42)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孔(43)为条形孔,且所述延展孔(43)的侧边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42)连通的连通孔(4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孔(4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延展孔(43)环绕所述第一通孔(42)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导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41)上还开设有用于与轴承(1)或轴承端盖(2)固定的固定孔(45)。
6.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高飞,刘淑婷,陈林,齐英,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九天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